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何妥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何妥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评价

品学兼优 2019-09-02
  何妥,字栖凤,西城人士,谥号襄城县公(生卒年不详),隋代著名音乐家,哲学家以国子祭酒卒于官,国子祭酒。
\

  聪明过人

  何妥的父亲何细胡因经商进入西蜀,于是就在郫县安家,侍奉梁朝武陵王萧纪,主管金帛交易,因而成为巨富,号称"西州大贾"。何妥小时就机警聪敏。八岁时游国子学,助教顾良对他开玩笑说:"你既然姓何,不知是'荷叶'之'荷'?还是'河水'之'河'?"

  何妥应声说道:"光生姓顾,不知是'眷顾'之'顾',还是'新故'之'故'?"众人都为他的灵活机变感到诧异。十七岁时,何妥因灵巧机敏侍奉湘东王萧绎。后来,萧绎知道他聪敏,又召为诵书,侍奉于左右。

  名闻当世

  当时兰陵人萧翙也有隽才,住在青杨巷;何妥住在白杨头。人们因此就说:"当今世上有俩隽才:一个是白杨头何妥,一个是青杨巷萧翙。"他就是如此受到世人赞誉。江陵沦陷后,周武帝特别器重他,命他为太学博士。后周宣帝继位,打算同时册封五个后妃,以此征求儒生辛彦之的意见。

  辛彦之回答道:"皇后和天子同是尊贵之躯,不可同时立五个。"何妥驳斥说:"上古帝喾有四个妃子,舜也有两个。后妃哪有什么定数呢?"因此,何妥被封为襄城县伯。开皇元年(581年),隋文帝篡周建隋,何妥被授予国子博士,兼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公。

  评议人物

  何妥生性急躁,也颇具口才,喜欢评议人物。当时,纳言苏威曾对隋文帝说:"我的先父常常告诫我说,只要通读《孝经》一卷,就足以立身治国,何必多学!"隋文帝觉得他说得在理。何妥为此向隋文帝进言道:"苏威所学,不只《孝经》一卷。他的先父倘若确实说过这话,那么,苏威就没有听从父训,这说明他不孝顺;假如他父亲根本没有说过这番话,那么,他就是公然在皇上面前说谎话,这说明他不忠诚。

  既不忠,又不孝,这种人怎么能侍奉皇上?况且孔子曾经说过:'不读《诗经》,就无话可讲;不读《礼记》,就不能立身行事。'苏绰教子怎么竟然违反圣人的训导呢?"苏威当时身兼五职,隋文帝十分亲近、器重他。何妥因此对隋文帝说,苏威不可信任。又因为主管天文、律度的都不称职,何妥又提出八件事向隋文帝奏道:其一,我听说善于识别人才的就是贤哲,一国之君要做到这点就更加困难。

  孔子说:"正直的人放在邪恶的人上面,百姓就会信服;反之,把邪恶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上面,百姓就不会信服。"由此看来,政治安定,必须慎重地选拔、使用人才。所以,推荐贤才的受重赏,埋没贤才的应杀戮。看看现在的用人情况,确实不同此,不管是奸佞还是正直,也不管是贤能还是愚笨,他们对于想要推崇的人,一启用就委以重任;对于想要压抑排挤的人,就叫他到老也只能做个郎官这样的小官。人们不能心服,实在是因此而造成的呀。

  我听说在朝廷上授予爵位,是希望大家都奖赏他;在大街杀人,是希望人们都能唾弃他。我看皇上十分关注诉讼案件,爱民如子,每次处理案件,无不亲自征求大家的意见,不滥用刑法,这是皇上的圣明之处啊!对待诉讼案件能如此,授人爵位也应该如此。如果您心里记着谁有什么丰功伟绩,就可以提拔、重用。从这以下,如要选拔重要官员,必须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不应该偏信某一个人的推举。那么,在上者不徇私,在下者无报怨。

  其二,孔子说:'经常审查朋党,那么,罪人就无人袒护了。'孔子又说:'君子讲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却不讲团结。'这里所所说的勾结,就是结党营私。他们对心里所喜欢的人,即使他已经荣华富贵,仍然加以提挈;对心里所厌恶的人,即使他已经处于卑微、屈辱的境地,也要拼命加以诋毁。

  那些小人一旦被提拔重用,必定相互勾结、袒护,那么,欺君之心顿生;而那些官卑职小的人既然身受屈辱,就必然会生怨气,怨言自然就产生了。诚望您能广泛查访,不要使小人结党营私成为一种风气,应亲自施以恩威。国家的忧患,没有比这更大的了。其三,我听说舜曾举荐十六个人,即所谓'八元'、'八恺'。

  我想他的贤明,要比今天的人高,但舜仍然择才而用,不致混乱,才使国家四境安定,各种事功都作得好。而今官职极多,但用的人却很少,有人身兼数职。是国家缺少人才?还是人才都不行?如此大国,有才能的人确实不少,可是,他们纵使有才能,也缺乏仕进的机会。

  东方朔曾说:'器重,他会成为将帅;鄙弃,他就只能成为奴隶。'的确如此啊。现在的一些官员,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和才能,既没有吕望、傅说的才能,却自负有傅岩、滋水的傲气,不考虑责任重大,而只怕管的事不多,安于宠幸,玩忽职守,终致失败,实在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

  《易经》说:'鼎的脚一旦折断,里面的食物就会倾出,那情形一定狼藉不堪。'这就是说,那些脚本来就不胜重任。我听说需要竭尽全力才能举重的人,不能委以重任。

  我恳请您另选贤良,并依据各自的才能让他们分管有关事务,使之各有余力。诚如此,凡事就能获得成功。 其四,我听说《礼记》上曾说:'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搞旁门左道而扰乱政治者必须杀头。'孔子说:'沿袭旧的习惯、制度,何必改作。'我发现这么多年来,改作的实在太多了。

  至如范威改作漏刻仪,十年也没成功;赵翊改进尺秤,历时七年才定下来;公孙济研制医方,迂腐荒诞,结果耗资巨万;徐道庆根本就不懂地理,白白地耗废国家的俸禄;常明更改历法,历经数载;王渥更改官名与物名,曾使许多文物失去了标准和法度;张山居本来就不知道星位,此前在太常寺指手划脚;曹魏祖也不知北斗,而今居然官居太史。

  他们这些人没有谁不是凭借可怜的迂见,妄自尊大,沽名钓誉,且相互诋毁、欺蒙的。我请求从今以后,如有这类情况的,如其言得不到验证,必须加以重罚,庶可使他们有所畏惧,不敢轻率地上奏简章。"

  结怨苏威

  当时苏威权兼数司,而先前曾隐居武功县,所以何妥说他自负有傅岩、滋水之气,以此引起皇上注。何妥书上奏给隋文帝后,苏威对他怀恨至极。开皇十二年(593年),苏威定考文学,又与何妥互相诋毁、攻击。苏威勃然大怒说:"没有何妥,不必担心无国子学博士!"何妥应声说:"无苏威,也不必担心无人管理国家大事!"因此,何妥与苏威有矛盾。

  恩遇日薄

  不久,何妥的儿子何蔚做秘书郎,犯罪应当斩首,隋文帝同情他,减免了他的死罪。从此对何妥的恩遇日渐淡薄。开皇六年(587年),何妥出任龙州刺史。当时,常常有一些背着书箱四处求学的人,何妥都亲自给他们讲学。

  他写了《刺史箴》,雕刻在州门外。任刺史三年后,因病请求还京,隋文帝有诏同意。后又主管学事。当时,隋文帝让苏夔在太常寺任职,参与商定钟律。苏夔提出了一些建议,朝中官员大都赞同,惟有何妥不赞同,常常揭苏夔的短处。

  隋文帝让朝中官员再议,朝臣大都反对何妥。何妥又上密奏给隋文帝,指陈得失,大抵说的是时政得失,并指责当时的朋党。于是,苏威和吏部尚书卢恺、侍郎薛道衡等都因此获罪。后被任命为伊州刺史,何妥没去上任。不久,又被授为国子祭酒。死于任上。谥号肃。

  历史评价

  时人:世有两俊,白杨何妥,青杨萧翙。《隋书》:古语云:"容体不足观,勇力不足恃,族姓不足道,先祖不足称,然而显闻四方,流声后胤者,其唯学乎?"信哉斯言也。晖远、荣伯之徒,笃志不倦,自求诸己,遂能闻道下风,称珍席上。或聚徒千百,或服冕乘轩,见重明时,实惟稽古之力也。

  江阳从容雅望,风韵闲远,清谈高论,籍甚当年;彦之敦经悦史,砥身砺行,志存典制,动蹈规矩;何妥通涉俊爽,神情警悟,雅有口才,兼擅词笔,然讦以为直,失儒者之风焉;刘焯道冠缙绅,数穷天象,既精且博,洞幽究微,铭深致远,源流不测,数百年来,斯人而已;刘炫学实通儒,才堪成务,九流七略,无不该览,虽探赜索隐,不逮于焯,裁成义说,文雅过之。

  并道亚生知,时不我与,或才登于下士,或馁弃于沟壑,惜矣。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与者聪明,所不与者贵仕,上圣且犹不免,焯、炫其如命何!

关键词: 何妥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