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罗钦顺的人物简介 罗钦顺的历史影响

罗钦顺的人物简介 罗钦顺的历史影响

山前有路 2019-08-28
  罗钦顺(1465-1547),著名哲学家,明代"气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上模乡上模村)人。在明中期,罗钦顺是可以和王阳明分庭抗礼的大学者,时称"江右大儒"。著有《困知记》、《整庵存稿》、《整庵续稿》。
\

  人物简介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泰和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正德中,因乞终养,刘瑾怒,乃夺职为民。瑾被杀,复官,累迁至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转左侍郎,前后命摄尚书事。嘉靖元年(1522)四月迁南京吏部尚书,嘉靖二年三月改礼部尚书。不久丁忧归里。时"大礼"议起,张璁、桂萼以片纸骤贵,秉政树党,屏逐正人,他耻与同列,故于嘉靖六年二月服除复原官,五月迁吏部尚书,皆辞不就。同年七月初六日世宗许其致仕,有司给禄米如制。里居二十余年,潜心格物致知之学,专力于穷理、存心、知性。当时王守仁以心学立教,大江南北翕然从之。他不以为然,尝与守仁往返探究致知与格物的关系。他认为,"通天地,亘古今,无非一气而已。"嘉靖二十六年(1547)四月二十四日卒,年八十三。赠太子太保,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罗钦顺历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太常卿、吏部右侍郎、吏部尚书等职。早年信禅,后悟其空,"释氏之学,大抵有见于心,无见于性,故其为教,始则欲人尽离诸象,而求其所谓空,空即虚也"(《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专攻程朱理学,认为"理即是气之理","理须就气上认取,然认气为理便不是"《困知记》续卷上)。与朱熹"理生气"论相异,黄宗羲称"先生(指罗钦顺)之论理气,最为精确",然其"言心性则与朱子同,故不能自一其说耳"(《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中一》)。反对王学"心即理"、"致良知"之说:"岂可谓心即理,而以穷理为穷此心哉"(同上)。力主程朱格物工夫,"欲见得此理分明,非用程朱格物工夫不可……所贵夫格物者,正要见得天人物我原是一理,故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困知记·附录》)。其教育要旨乃归于理学教育纲领"穷天理,灭人欲",认为当去者不去,当存者必不能存,人欲肆而天理灭矣。著有《困知记》、《整庵存稿》等。

  历史影响

  罗钦顺著有哲学著作《困知记》四卷,任继愈《中国哲学史》评价为"是一部直接批判王守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又著有《整庵存稿》二十卷。

  罗钦顺的思想还远传日本,影响了日本德川时代一些著名哲人的思想。如贝原益轩说:"罗整庵以理一分殊说性,而不分天地气质,虽与先正之说稍异,可谓有所发明也。盖本然者理一也,天下之人所禀受者皆一也。气质者分殊也,众人所禀各不同,罗氏此论后出者,可谓巧也。... 罗整庵立理一分殊说,是简要之言,不要分析而发明性字。愚谓性者一而已矣,不可分天地,气质之性为二。"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罗钦顺"大有功于圣门"。

  罗钦顺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卒于家,享年83年,赠太子太保,谥文庄。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