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曹知白的生平简介 曹知白的人物评价

曹知白的生平简介 曹知白的人物评价

山前有路 2019-08-23
  曹知白(1272~1355),字又玄,贞素,号云西,人称贞素先生,元代画家,藏书家,松江华亭(今上海青浦)人。正十五年 乙未 (1355年)二月五日,曹知白逝世。三月,葬于松江修竹乡干山之源。
\

  生平简介

  元代初年,南宋画风的流痕余迹一度存在,尚未消泯。因而多多少少影响着当时山水画的定位与走向。直到赵孟頫不遗余力地"拨乱反正",才逐渐恢复了对古意的重视和传承,从而在传统理论的引领下,形成了借古开今、独具品格的绘画风貌。至于曹知白,他虽然无法与大匠巨擘并论,但这位清静疏放的"听松斋"主人,其名气之大,成就之高,也是早有定评的,并且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曹知白善画山水,受赵孟頫影响,而趋向李成、郭熙,也吸取董源、巨然,笔墨疏秀清润,后期作品,用干笔皴擦,情味变为简淡,当时为黄公望倪瓒所推重。 曹知白善画山水,师法李成、郭熙,从中演变成一种清疏简淡的风格。作品多以柔细之笔勾皴山石,极少渲染。早年笔墨较秀润,晚年变为苍秀简逸。

  曹知白近乎肃穆的画面感觉含蓄深沉内敛,与杨维祯引领的晚元松江派相比更象是典型的吴门画风。曹知白非常富有,所处时期相对安然,《农田余话》卷上 "惜乎其家废于己酉、庚戌,园林百岁巨林,佳花名果,辄自枯死,鱼鸟皆无复来止"之说也能证明。 "己酉、庚戌"已是明洪武二、三年,也就是说曹知白身后十三、四年其家道方艾,所以他无需象倪瓒那样面对周遭生活的困苦穷境和压力,无奈地用四处漂泊来保全自己,也许这一点就是夏文彦所说的"笔墨差弱"的原因。但倪高士不这么看。至正二(1342)年,倪瓒经过杨维祯书斋时,见到了曹知白所画《溪山无尽图》就"别有会心","爰题三绝于左"。其中一首曰:"曹君笔力能扛鼎,用意何曾让郑虔"。见仁见智,全由云西翁的画作来说话。

  人物评价

  曹知白父早亡,他是靠母亲抚养教诲成人的。曹知白年轻时,与同代的许多人一样,也曾有意无意地涉足於宦海仕途,但他很快便"意甚不乐,遂辞去"。此时,他的兴趣已转移到了游历与交际。凭着祖上基业雄厚,家资富足,不仅可以坐吃山不空,还能尽情结交奇才高士,如赵子昂、邓文肃、虞 文清、杨载等人,他们逍遥於嘉花美木、苍石清溪之间,吟诗作赋,援琴雅歌,觞咏无算,挥麈谈玄……其风流韵致,不让古人。

  曹知白是道地的有闲阶级,除交游聚友之外,他还不惜耗费大把时光用来读《易》,研习黄老学说,道家理论,终日足不出户,志尚清素。不过,作为一个以书画著称的文化名人,曹知白无疑在绘事上更具有存在价值。而大凡画家,其书法造诣又都相当精深。善书者不必善画,而善画者无不善书,这固然是指古代或近代而言,绝非当代。比如曹知白,年届八旬,尚能"手书细字,精致可怜"(意可爱)。他的山水画,从早期到晚期,其间风格变化比较明显。早年,他的笔墨倾向於粗实腴润,颇有李成、郭熙的痕迹、味道,而他后来的作品,虽然仍不免有前贤遗影,但基本上确立了自家面目,用笔施墨,讲究细、淡、枯、疏,富於简净苍秀的意蕴,也就是说,与元画的总体风貌大致相融共通。

  大德中(1302年左右)荐为昆山教谕,旋弃去,北游京师,不受举剡,遂归隐长谷中。回来以后他"隐居读《易》,终日不出庭户","晚益治圃,种花竹,日与宾客故人以诗酒相娱乐,醉酒漫歌江左诸贤诗词,或放笔作图画",兴奋处"掀髯长啸","四方士大夫闻其风者争内屦愿交"。 而"风流雅尚,好饰园池"的曹知白更"笃于友义",对待文士诗僧,"生则饮食之,死则为治丧葬",他的性格"外和内刚,寡嗜欲",学者们尊称他为"贞素先生",并称颂其"有司马子长之风",(见《玩斋集》卷十,《贞素先生墓志铭》),是一位深受乡人敬爱的长者。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