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阳明先生王守仁的功绩和作品

阳明先生王守仁的功绩和作品

山前有路 2019-08-15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个人功绩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并施,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

  (日本名将东乡平八郎曾说:“一生俯首拜阳明。”)

  个人作品

  文学

  《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守仁的名篇《瘗旅文》、 《教条示龙场诸生》。王守仁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

  书法

  王守仁 草书七言诗 立轴 水墨纸本王守仁在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王守仁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

  思想

  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著作《大学问》、《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作品收录于《明史》、《古文观止》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