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虞喜的故事:被迫为朝廷工作 皇帝请了9次都请不动

虞喜的故事:被迫为朝廷工作 皇帝请了9次都请不动

山南慕北 2019-08-13
  虞喜生于会稽郡余姚(今浙江慈溪),是东晋著名的天文学家。他是经学大师虞翻的后人,是我国最早发现岁差,并定出较为精确的岁差值的天文学家。
  诸葛恢临郡时间,在诸葛恢任会稽太守时,即公元316-318年间。屈者,令之屈服也,即是强迫虞喜任功曹一职。这也是虞喜一生里,仅有一次在政府部门工作。——因是被迫任职,所以没有丝毫的工作快乐,甚至让身心遭受创伤,为其日后隐入山林、屡召不就埋下了基石。在虞喜被迫征用前,他已有过几次征召不应的经历。
  第三次,是会稽郡司徒征召,亦不从。
  第四次,公元307年,司马睿意欲经营江南,收拢大批因避战乱而流落到南方的智士文人,出生江左豪族的虞喜当然也在此列。当时司马睿向朝廷上疏推荐虞喜,晋怀帝即位后,“公车征拜博士,不就。”
  第五次,是“太宁中(公元324年左右),与临海任旭俱以博士征,不就。”
  第六次,遭拒后的晋明帝仍觉不甘,复下诏曰:“夫兴化致政,莫尚乎崇道教、明退素也。丧乱以来、儒雅陵夷,每览《子衿》之诗、未尝不慨然。临海任旭,会稽虞喜并洁静其操,岁寒不移,研精坟典,居今行古,志操足以励俗,博学足以明道,前虽不至,其更以博士征之。”喜辞疾不赴。——这一次,虞喜委婉地使用了“病假条”手法。
  第七次,出现于《晋书·卷七》中:咸和七年四月(公元332年)以束帛征处士寻阳翟汤、会稽虞喜。随后,咸和末年(公元334年),“(帝)诏公卿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太常华恒举喜为贤良。会国有军事,不行。”——这是一次没有出发的征召,因为朝廷政局动荡而没有实施,可称为“被夭折的第八次”。
  第九次,在建元元年(公元343年)六月壬午,新登基的晋康帝司马岳也想试试这块难啃的骨头(或许是想打破屡召不就的极限纪录吧),“又以束帛徵处士寻阳翟汤、会稽虞喜。”束帛者,就是皇帝派臣子提着礼物去请,亦请不动。
  诸葛恢的“让虞喜屈为功曹”,很难分清是好事或坏事,——诸葛恢若把虞喜争取过来,让他踏踏实实地为政府工作,或许就没有日后的大学者虞喜了。
关键词: 虞喜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