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鹗
刘鹗原名刘孟鹏,是清朝末年小说家,号老残,笔名鸿都百炼生,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他的代表作《老残游记》为世人熟知。其实,除了小说以外,他对甲骨文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那么他和甲骨文都有着什么样的渊源呢?
刘鹗的笔名是什么
刘鹗的笔名则是鸿都百炼生,他的作品基本都是用这个笔名写的,那么这个笔名其中是否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呢?其实这个笔名还要从他的代表作品《老残游记》开始说起,这本书很多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山东这个地区来讲述的,而洪都两个字则是取“南昌故郡,洪都新府”的含义。这个笔名在历史上还是比较有名气的,直至现在很多爱好文学的人还都知道鸿都百炼生这个笔名。
刘鹗甲骨文
王懿荣发现甲骨半年之后,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他的儿子王翰甫将这些有字甲骨全部出售,把甲骨转给了真正有志于甲骨文研究的学者,而他就是王懿荣的好友刘鹗。
刘鹗此后又收集了数千片甲骨,闭门谢客认真研究起来。此外,他又日积月累,前后共得5000多片,成为早期甲骨的收藏家。刘鹗潜心研究,努力钻研,为了免去毁坏之虞,便于携带与翻阅,他决定墨拓甲骨文。墨拓甲骨上的文字极其不易,先要用一种名叫白芨的中药熬成水,用白芨水把宣纸贴到甲骨上,再以精巧的小刷子小心翼翼地反复摩挲,以至把刻有字画的地方捶拓下去,等它尚未干透之际,再用大如铜钱的墨包印拓。如此这般,揭下来的宣纸上便完整地再现了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了,不过,这黑白文字是反的,还需要再纠正。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刘鹗从他所收藏的5000余片甲骨中精选1058片,编成《铁云藏龟》,使甲骨文第一次从私家收藏变成了向民众公开的文物资料。这是中国甲骨学史上破天荒的第一部著作,从此甲骨文由少数学者手中的“古董”,变为可供广大学者学术研究的“金石资料”,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铁云藏龟》中,刘鹗第一次提出甲骨文是“殷人刀笔文字”的论断,为甲骨文正确划定了朝代,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他说:“不意二千馀年后,转得目睹殷人刀笔文字,非大幸欤?”作为甲骨文字的第一批先睹者,他颇感幸运。此外,他还第一个把甲骨文介绍给了外国学者。刘鹗的另外两本书《铁云藏陶》和《铁云泥封》也相继出版,成为后人研究上古文字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