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夏
刘大夏进士出身,担任过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等职,深得明孝宗信任,明武宗时期辞官回乡,复官致仕。
刘大夏烧海图 刘大夏到底烧没烧海图
郑和海图,全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官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详细记录了郑和七下西洋时代,自刘家港至东非大地的所有水文航线,更包括沿途各主要国家的天气地貌甚至风俗民情。每一个字甚至每一笔图,都是那一代航海家的心血结晶。
其全面的文献记录和精确的资料整理,更堪称人类航海史上的文明遗珍。以“价值连城”来形容,丝毫不过分。
刘大夏“烧图”的过程,在当代好些畅销书读物里版本众多,有些写法更是趣味生动,比小说还精彩。
但最早把这件事,宣传成个祸国殃民的严重事件,却是民国年间《小说月报》上的一篇文。抓住刘大夏这位“凶手”,且怒火万丈开骂的,是民国时代交通史专家向达。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帐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 所谓海图是中国对世界诸国地理位置认识的雏形,在现在看来这张海图确实是无价之宝,但在刘大夏眼里这张海图是皇帝沉醉玩乐,不思进取的代表。而且郑和下西洋已经过去多时,明朝中后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图的需要似乎没那么大,海图的重要性也就渐渐丧失了。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现存的《明史稿》中,更清楚记录了郑和舰队的规模航线乃至技术配备,这些只有海图资料中才可钩沉的关键内容,正是来自于清初组织编修明史时。
对照成书的《明史》,更加令后人惊奇的是: 那些存在于《明史稿》中的郑和舰队细节到极致的技术资料,却在
乾隆年间《明史》成书时,几乎大段被删掉!
也就是可以确认:清朝建国时,郑和海图依然在!
但令人痛惜的是,除去这些蛛丝马迹,原版的郑和海图,那见证一代中国航海人心血智慧的结晶,却真真切切不见了。所有的怀疑线索,都应该聚焦在清朝以后,而与
刘大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