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与岳飞 张浚北伐
山南慕北 2018-01-22
张浚
张浚与岳飞
张浚很受赵构的重用,成为南宋初年一度“总中外之任”的显赫人物,吴玠、刘锜、杨沂中、虞允文、杨万里等名臣良将都得益于张浚的提拔重用,对于岳飞,张浚也非常欣赏器重,称赞说当时的将帅唯有岳飞、韩世忠可以托付大事。
不过张浚其人颇有些志大才疏,还喜欢害人,“一生无功可纪,而罪不胜书”,这话说虽有点过,但也真切反映了张浚的诸多失职、失策。
一是在受命全权指挥著名的宋金富平大战时,张浚指挥失当,遭致惨败,将宋军骨干——西军的老底赔个精光;同时,由于名将曲端与他不和,张浚即诬告曲端谋逆,在狱中以酷刑害死曲端。正是因为这件事,张浚引咎辞职。
二是引荐提拔了秦桧,张浚引荐秦桧,目的在于排挤名相赵鼎,这个举动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对南宋的政局毕竟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是宋孝宗上台后进行隆兴北伐,再度启用张浚,已是太上皇的赵构提醒说“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他专把国家名器财物做人情!”赵构这话出于阻止宋孝宗北伐,但也道出了对张浚的客观评价,毕竟张浚在赵构手下干了多年,赵构对他还是了解的。
四是一手酿成淮西兵变,令大好的抗金形势严重受挫。
如果说张俊忌恨岳飞是出于同行是冤家,那么张浚对岳飞看不顺眼,则是出于赵宋王朝对武将那种刻骨铭心的猜忌。南宋初年,武将的政治地位急剧上升,这显然与宋朝崇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格格不入。于是,升任宰相张浚开始谋划消弱武将兵权,他首先拿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开刀,由此酿成了著名的淮西兵变。
刘光世虽也名列中兴四将,但其人比张俊还差劲,是个有名的逃跑将军。不过他的5万多部众,多为陕西劲卒,麾下两个主要将领王德、郦琼都剽悍善战。1137年,刘光世首先被罢黜,而宋高宗原已答应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扩充其兵力以恢复中原。但此议遭到时任枢密使的秦桧的反对,张俊出于嫉妒岳飞也极力反对,而时任宰相的张浚出于防范武将势力做大的目的,也坚决反对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统辖。为此,张浚与岳飞发生了激烈争吵。
此前,张浚与岳飞毫无矛盾,这次激烈争吵令这两位主战派的骨干人物产生了很深的芥蒂。张浚对岳飞的意见置若罔闻,将刘光世所部收归自己兼任的都督府直接管辖,并以刘光世部将王德任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任副都统制,以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节制。此后的事态发展完全不出岳飞预料,郦琼不服王德居其上,多次申述不被重视。同年八月,郦琼杀吕祉等,裹胁4 万人叛变投向伪齐。九月,张浚以处置不当而罢相,宋高宗赵构气急败坏地说“张浚措置三年,竭民力,耗国用,何尝得尺寸之地,而坏事多矣”,将张浚贬居永州(今属湖南)。
淮西兵变带来的恶果并不仅仅在于4万多精兵投降敌国及江淮防线的严重削弱,更严重的后果则在于南宋朝堂主战派力量的失势。由于张浚的失策,主战派被排挤出中枢,秦桧等主和派逐步开始把持了朝堂大政方针。
对于岳飞而言,此次与张浚闹情绪离开军队去守孝,客观上给宋高宗赵构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后来岳飞虽然上表认错,暂时得到了赵构的谅解,但赵构也杀机重重地对岳飞说:“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当然,岳飞在此次事件中的做法也并不高明,与当权者搞闹情绪、撂挑子之类的举动无异于招惹更大的猜忌。总之,淮西兵变令抗金大好形势严重受挫,降金求和势力甚嚣尘上,遏制武将的论调再度成为国策,从而埋下岳飞最后惨遭毒手的种子。
张浚北伐
海陵南侵之后,高宗重新启用了废黜近二十年的主战派代表张浚。
隆兴元年四月,孝宗为防止反对派干预,径自绕过三省与枢密院,直接向张浚和诸将下达了北伐的诏令。隆兴北伐正式开始。
张浚在接到北伐诏令之后,调兵八万,号称二十万,一路由李显忠率领取灵璧,一路由邵宏渊指挥攻取虹县(今安徽泗县)。
攻克宿州令孝宗大受鼓舞,但前线两将矛盾却趋于激化。孝宗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抚使,邵宏渊为副使,但他耻居李下,向张俊表示拒绝接受李显忠的节制。而张浚则迁就了邵宏渊的要求。之后李显忠与邵宏渊在宿州府库赏赐的问题上产生纠纷,当时南宋军队都是吃饱拿足的骄兵悍将,一经挑唆,人心立刻浮动。
孝宗令张浚巡视两淮,全力备战,准备与金军决一雌雄。汤思退及其同党却攻击张浚“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精”。孝宗最终于四月召张浚入朝罢相。四个月后,张浚死在离京途中。至此孝宗完全倒向了主和派一方。隆兴二年岁末,宋金达成和议,史称“隆兴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