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惠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制定民国宪法等多部法律,有《宪法评议》《宪法危言》等作品,为近代中国外交、法学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王宠惠顾维钧
1919年,巴黎和会举行之时,由王宠惠与蔡元培、汪大燮、林长民等人倡导成立的国民外交协会给中国代表团发去通电,坚决要求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等要求。迫于国内强大的舆论压力,顾维钧等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奋起,并且迫使它的政府屈服”。在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中,王宠惠积极奔走,解救被捕学生。
1945年4月25日,旧金山会议召开,中国派出宋子文、顾维钧、王宠惠、
胡适等近百人参加。王宠惠当时已患严重的高血压,但仍坚持与会,并参加了讨论国际法院规则的法学家会议。经过两个月的讨论,联合国宪章得以最终拟成。联合国宪章分中、英、俄、法、西五种文字,中文文本由吴经熊任起草委员会主席,江易生、孙碧奇、吴强华辅助完成。全文起草完成后,王宠惠加以最后修正与润色。数人昼夜加班,成为各译本中最早完成的文本。
1945年6月26日,王宠惠与顾维钧、魏道明、吴贻芳、李璜、张君劢、
董必武、胡霖等八人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以中文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缔约国、常任理事国。
王宠惠在英国进修时,由于缺乏资助,生活较为困难,于是他向在新加坡的孙中山写信求助。当时正值河口之役的关键时期,革命军急需粮饷,孙中山力排众议,让侨商陈楚楠、张永福等筹措一千五百银元寄往伦敦。许多革命党人不理解孙的行为,认为钱要用在刀刃上,一个正在读书的书生对革命没有什么帮助。孙中山举出一例向大家解释,在甲午海战中,日方击沉了一艘英国轮船,受到各国舆论抨击,好在日本驻欧洲某国有一位国际法学家,他根据法例为日本辩护,有理有据,使得英国等国无法借口干涉。所以,孙中山认为“养成一个享誉国际的法学家,其力量足胜十万雄兵”,资助王宠惠是“为将来革命政府建立之预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