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施蛰存与鲁迅 怎么评价施蛰存

施蛰存与鲁迅 怎么评价施蛰存

山南慕北 2017-11-02
施蛰存

施蛰存
  施蛰存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代表作有《将军底头》《梅雨之夕》《灯下集》等,他博学多才,通古今中外,在近代文坛闪耀着难掩的光芒。
  施蛰存与鲁迅
  施蛰存的小说成就在二十世纪的小说史上是被遮蔽的;他的为大众注意,多半导源于1930年代他和鲁迅关于《庄子》和《文选》的那场笔墨官司。施因此在文革中受到牵连,而关乎他崇高文学价值的小说创作则长期受到漠视,他的作品在图书馆里曾经备受冷落。
  施蛰存曾应《大晚报》要求,为青年学子介绍书目,其中有《庄子》和《文选》,鲁迅当即写了篇杂文,表示不以为然,于是两人骂战了几个回合。当年读到这段事时,我也不挺鲁迅,因为施蛰存更彬彬有礼,骂战中还曾举例,说鲁迅文章做得那么好,也正是因为古书读得多。而鲁迅不领情,照骂不误。
  鲁迅曾经提到,以前的维新派大多浸淫古书,知道传统文化的落后,一心一意学习西方:“‘老新党’们的见识虽然浅陋,但是有一个目的:图富强。所以他们坚决,切实;学洋话虽然怪声怪气,但是有一个目的:求富强之术。所以他们认真,热心。”但到了二三十年代,反而又流行起“国粹”来,殊不知“国粹”里随处都是奴才思维,一不小心就要着道,即使是文盲,也会不知不觉受其毒害。在鲁迅的小说《孤独者》中,可以看出被这种文化戕害的人身上充斥着的卑俗、低贱及愚蠢得意,它浸透着鲁迅无边的痛苦,令人窒息的绝望。看懂了这小说,才能理解鲁迅为何对“正人君子”一个都不宽恕。
  怎么评价施蛰存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乡土派、人生派等小说均已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施蛰存逐渐避开中国作家对他的近距离文化辐射,在对外国文艺的译介中慢慢潜入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内部,选择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指针,以修辞绵密瑰丽的的语言演绎情节开阂有致的故事,终于成为弗氏思想在中国文坛上的“双影人”——这是中国文艺界现代主义运动的第一波浪潮。施蛰存和1940年代的“九叶诗派”共同构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履痕不及西土而西风自然风行水上的独特文化景观。
  施蛰存的小说,宛如身着华丽的中式旗袍,在传统民乐的伴奏下跳着异国的华尔兹。施蛰存胸襟豪放超然,不耽于党同伐异的文坛纷争。当编辑,他便积极扶植新锐;当作家,他又能挣脱俗务(他曾在上海松江县立中学当教员),黾勉力行,自当楷模,所作虽不多,但大都是精心策划之作,决不像一般海派作家稍有题材便率尔操斛,所以能在1930年代的上海文艺界独当一面,站稳脚跟。他不惟新文学,即古籍校勘亦从容做来,成绩斐然(施编辑有《晚明二十家小品》等古书)。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