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僧格林沁后代 僧格林沁后人那尔苏 僧格林沁墓

僧格林沁后代 僧格林沁后人那尔苏 僧格林沁墓

山南慕北 2017-10-28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出身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封爵科尔沁郡王、博多勒噶台亲王,赐号“湍多巴图鲁”,官拜参赞大臣、钦差大臣,颇有战功,于1865年被捻军斩杀,慈禧太后感言“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
  僧格林沁后代 僧格林沁后人那尔苏
  儿子:伯彦讷谟祜(1836年2月26日—1891年11月16日),嗣爵,谥慎。
  孙子:那尔苏(1855年5月17日—1890年正月),贝勒,娶瑞郡王奕志第七女。
  孙子:温都苏
  曾孙:阿穆尔灵圭(1886年12月19日—1930年5月29日),嗣爵。
  玄孙:贺希格
  贺希格孙:恩和
  玄孙:包辉东(长子) 包慧泉(二子) 乌日娜(女)
  包辉东之子:包而津
  包慧泉之子:包尔泰
  乌日娜之女:杨丹妮
  僧格林沁墓
  关于僧格林沁之死,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僧王遇难后,被捻军割除去头颅,身首异处,属下只抢回一具无头的身子。安葬时,清庭特选派工匠,打造了一只黄金头颅安在颈项上。
  1948年夏天,已安卧巴虎山脚下83年的僧格林沁墓,被时为解放区土改政权捣毁,一代草原雄鹰重见天日。据僧王陵世代看坟人白明儒所见,僧格林沁出土时,身首俱全,面相厚重,皮肤尚有弹性,身高约1.72米左右,有蒙古族人的体貌特征。其身着青布夏装,两层夹衣,左右胸前肩窝处各有一处刀剑创伤,长约10厘米,伤口呈黑紫色,此外,身体其他部位也有多处明显伤痕。尸身裸露后,既随风而朽。白明儒今年76岁,这是他小时候的记忆。同时看到这一幕的还有村里的前任支书刘景材,今年74岁。两位老人亲身所见,当为不虚。
  据当地其他老人说,僧格林沁墓被毁后,墓中出土了大量陪葬品,其中有一只九龙杯尤其显眼。装满酒时,杯中会出现九条游动的金龙,引颈奋爪,状若活物,此杯后来不知所踪。
  僧格林沁王陵占地约70亩,位于公主陵村东一处面阳的山脊上,当地人称马鞍山,系巴虎山余脉。据史书记载,僧王陵园建筑极具工巧,气势恢弘,分为内墙、外墙,前殿、后殿,几进院落,墙里墙外,松柏参天。沿山脊而上约百米之处,立有三个宝顶,为僧格林沁及其妻妾穴居所在。其陵前碑楼,高三丈余许,四周各有券洞门,楼内青石铺地,上雕波浪纹,内中端坐一硕大赑屃,头至尾全长3.3米,高1.23米,最宽处1.35米,四足撑地,头颈高昂,张口瞪目,似有向前之势,其身上驮的便是同治帝所题的青石盘龙碑。
  如今,僧王陵所居之地,片瓦无存,只遗留下这块圣旨碑,半山坡上,两只跛脚的石狮子歪在一侧,向世人诉说着苍桑,狮子的前腿已被砸裂,陵园也成了一片玉米地。2011年4月12日,记者再次前往四家子乡探秘僧格林沁王陵时,同行的僧王陵守坟人白明儒和侄子白庆荣凭记忆,在山上一处已翻耕好的地垅沟里,插入一截玉米杆,然后指证说,主墓穴位置就是这里,另两个分列左右。记者看到,由于年代久远,原来留下的深坑渐被填平,地上只留有模糊的凹陷痕迹。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