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衢云创立的辅仁文社是比兴中会更早的近代革命团体
非我族类 2017-10-03
在中国近代史中,最寂寂无闻的,要算是杨衢云(1861-1901)了。2009年逝世的历史学家唐德刚如此评价杨衢云:“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晚清七十年》第五册)杨衢云是最早领导革命的香港人,为兴中会首任会长(第二任是孙文),但至今他在跑马地的墓碑上,仍只刻着编号“6328”,没有名字。他比孙文大5年,生于广东虎门,幼随父来港定居,任英文教师和招商局书记长多年,绝对称得上是香港人。1890年,他与友人在港成立辅仁文社,并出任会长。名为文社,实为议论大清朝政的基地。1895年初,刚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的孙文,回港寻找同道,结果二人一拍即合,辅仁文社和兴中会随即合并,以“兴中会”为会名。
名为兴中会,实质“一切皆是辅仁文社的延续”(唐德刚语)。可以想像,孙氏之所以能在回港短短几个月内,便动员到足够人力物力财力,於同年进行起义,正因有杨的文社在香港打好“基础”。杨氏和辅仁文社於革命之初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相关记载和研究却如凤毛麟角,原因何在?
中港台史家一般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组成的革命团体,是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既被捧上“神坛”,排山倒海的学术论文自然以兴中会为研究对象,辅仁文社只能靠边站了。幸好还有唐德刚、韦慕庭(美历史学家)等少数学者,反对以兴中会为革命滥觞。
唐德刚指出,辅仁文社比兴中会更早成立,所提出的“推翻满清、创立合众政府、选举伯理玺天德(英文president的音译)”等主张,却跟兴中会几乎一样。而且杨开始搞革命时,孙文尚未决心推翻帝制——1894年,他还亲赴天津,意图上书李鸿章,可见思想仍属温和。虽然进言书有否送达李鸿章是个谜,但如唐德刚的戏言:“如果李鸿章英雄识英雄而重用了孙文,中山不也就是清政府的‘能臣’了吗?”孙文也说过“予少年主张,谓汉人作皇帝,亦可拥护……杨衢云(因而)与予大斗,几至动武,谓非民国不可”,正好印证唐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