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衢云生平多空白 连革命贡献也被抹杀
非我族类 2017-10-03
杨衢云不受史家重视,从史书中一些失实记载可见一斑。最离谱的,是说他于“教室”被刺杀,事实上他是在家中被刺杀的。为何连死于何处也弄错?盖不少民国前史的书籍,在讲述杨衢云生平时,都只是引用相同资料:如冯自由的《革命逸史》(1945年出版)和尤列(四大寇之一)撰写的《杨衢云略史》,而错误正由此起。
冯自由是兴中会知名人物,后成为孙文的机要秘书,所写的民国前革命史被认为详实可靠,常为史家所用。但冯关于杨的记述却是二手资料。他这样写杨的死:“清吏……暗买凶徒陈林,刺杀之于教室”。尤列的说法也差不多:“凶手陈林、突然入校、枪击公于教授室中。”辗转抄传,几乎所有记载都指杨死于教室。
其实早在 2001 年,当杨衢云逝世百周年时,其后人杨兴安在《杨衢云纪念特辑》中已指出,结志街52号二楼是杨的寓所,杨被刺时正在家中以私人补习形式教授英文。杨兴安是杨衢云堂侄(杨衢云堂弟杨拔凡之子),去年致群剧社上演关于杨衢云事迹的话剧《无名碑》,正是由他编剧。纪念特辑更正了不少延续多时的杨氏生平资料(如杨的本名并非杨飞鸿),并摘录了杨拔凡于1955 年写下的《杨衢云家传》,总算略为填补了这位革命老祖宗的历史空白。
杨衢云比孙文更早拥抱共和,却一直“妾身未明”,难免教人联想是这种“操作”下的牺牲品。蒋介石前妻陈洁如在她的回忆录提到一则轶事:蒋介石为取得一张杨衢云坐于中央、孙文站于后排的团体照,愿意付出100万元,原因是“如果给人看见我们堂堂中华民国大总统竟居于随从的地位,那才真叫人难堪”。
一张照片犹容不下,何况白纸黑字的史书?冯自由在记述首次起义前,杨、孙两派争拗由谁担任兴中会会长一职时,就有维护和美化孙文之嫌——“总理不欲因此惹起党内纠纷,表示谦退,衢云由是当选”。在冯的笔下,两派争位,变成“孙总理”为顾全大局而让位给杨;就算冯氏不是刻意贬低杨,但这种说法,却已被不少史书直接挪用。
杨衢云也许不是个性情沉着的人,而且因为早殁,难以断定他是否一个优秀的革命领袖;但他对革命的付出,岂能被抹杀?期待更多研究香港历史的本地学者牵头,为杨衢云讨回一个“名份”。
关键词: 杨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