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和毛泽东的交往逸事
非我族类 2017-09-23
(一)
在一二九运动中,许德珩、劳君展夫妇与在北平组织文化界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共党员徐冰、张晓梅夫妇之间的关系逐渐密切并且彼此信任。1936年10月初,徐冰、张晓梅夫妇到许家做客。他们说,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延安的物资十分匮乏。干部指挥作战时没有表,冬天来了,大家脚上穿的还是草鞋,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许德珩、劳君展闻听当即表示他们要买一些物品送给毛润之。徐冰说,最近有一辆卡车要去延安,你们要买东西就抓紧时间。徐冰夫妇走后,许德珩、劳君展决定将家里的全部积蓄都拿出来购买生活用品,送到延安去。为了避人耳目,由劳君展与张晓梅到东安市场买了十几块怀表、三十多双布鞋和一些火腿。东西买好后,交给张晓梅同志用一辆人力车运走。分手时,张晓梅问劳君展, 是否需要毛主席亲笔写收条?劳君展回答说,我们送给毛润之的东西怎么能要收条呢?
1936年11月2日,毛主席在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挥毫致谢,他在信中说,“我们与你们之间,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奋斗,为中华民主共和国而奋斗,这是全国人民的旗帜!也就是我们与你们共同的旗帜!”
1965年4月,许德珩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延安。在杨家岭毛主席当年居住过的窑洞里面,许德珩久久地注视着案头那盏普通的煤油灯,他感慨地说:“这盏灯曾伴着毛主席熬过不眠的夜晚,很多著名文章就是在这盏灯下写出来的。这盏普通的油灯,一经毛主席启用就产生了巨大的效用。一个平凡的工具,作出了多少不平凡的贡献!”回顾卢沟桥事变后,曾经打算投奔延安的往事,他当场赋诗一首:
圣地今来到,蹉跎廿九春。艰难创大业,辛苦为人民。
窑洞依然旧,河山异样新。东方毛主席,世界一明灯。
(二)
1945年9月3日,日本政府签订了投降书,国际正义力量终于战胜了法西斯力量。10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应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之邀到重庆谈判。在重庆期间,毛泽东约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到他的住所见面。许德珩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他经常与许德珩等学生运动的活跃分子交谈,发表他对时局的看法,给许德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劳君展在长沙周南女校读书时参加了新民学会,与毛泽东等同志共同从事驱逐镇压学生运动的军阀张敬尧出湘等革命活动,她曾经用翼儒的笔名为《湘江评论》写过不少文章。1920年10月,劳君展、魏璧等赴法国勤工俭学前夕,毛泽东等十几位新民学会会员同志在上海半淞园聚会为她们送行。分别二十多年后,在抗日战争胜利之时重逢,大家十分高兴。毛泽东在门口迎接他们。毛泽东对许德珩说,记得我们在北大好像还有个组织呢。许德珩说,我们参加了李大钊先生发起的少年中国社。毛泽东对劳君展说,你是知道的,我这个人怎么会打仗呢?我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啊!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向毛泽东询问了延安的生活情况,劳君展说,我们给你带过一些东西,你收到了吧?毛泽东问她何时请谁带的什么东西,然后说:噢,那些东西原来是你们送的呀,他们“掐”了(吃了),他们“掐”了(吃了)。叙旧之后转入正题,他们对时局交换了意见,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向毛泽东介绍了他们发起九三座谈会的情况,毛泽东闻之十分感兴趣,鼓励他们将座谈会发展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听后面有难色,认为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不多,发展成为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有困难。毛泽东鼓励他们说,尽管人数不多,但每位成员的影响都很大。毛泽东的谈话给了许德珩、劳君展夫妇很大的鼓舞,他们决心以毛泽东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精神将九三座谈会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次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作者九萱,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