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乾隆为何不杀李侍尧 李侍尧是如何逃过一死的?

乾隆为何不杀李侍尧 李侍尧是如何逃过一死的?

山南慕北 2017-05-31
李侍尧

李侍尧
  李侍尧是李永芳四世孙,乾隆时期大臣,官任太子太保、闽浙总督、户部侍郎等,因出征台湾有功而列入“紫光阁平台湾二十功臣”。然而李侍尧却是一个大贪官,且最终寿终正寝也是相当厉害。
  乾隆为何不杀李侍尧
  因为李侍尧乃乾隆的宠臣,乾隆帝不想让他这么死掉。乾隆最看重的不仅在于李侍尧对自己的忠诚,也看重李侍尧的能力。他曾多次当着其它臣子的面表扬李侍尧“天下奇才”、“最能办事”、“最会办贡”,言外之意“人才难得”。一般而论,对领导宠幸、看重的人,集体讨论其善恶美丑时,讨论云云,只是一种形式,讨论者往往只是奴性地揣摩领导意图。因此,当大学士、九卿会审认为李侍尧应“请从重立决”时,乾隆很不满意。皇帝不满意,但又不想抛开“尊重律令”这块金字招牌,同时又需要装出倾听“众议”的姿态,没完没了召开商讨会议便是持有权力者爱用的一招。没完没了的讨论,会使人精神懈怠、崩溃,最后顺从权力的意志,使权力者满意。
  大约半年之后,乾隆寻了一个机会,李侍尧便走出监狱。乾隆皇帝授予他三品顶戴,命他赴甘肃“总办军务”,接着又任陕甘总督。自此李侍尧不仅获得了生命,仕途也相当坦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李侍尧又转任闽浙总督一职。《清史稿》称李侍尧虽“屡以贪黩坐法,上终怜其才,为之曲赦”。又曰:“侍尧眷遇尤厚,屡坐赃败,屡屈法贷之。盖特怜其才,非以其工进献也。”李侍尧病逝后,乾隆帝赐银祭葬,并赐谥号“恭毅”。李侍尧生前的所为所行,与死后备极哀荣的现实,如巨石投进湖里,荡起的涟漪由近及远,深刻影响着人心。
  乾隆对李侍尧的所作所为,粗看和他的治国理念有矛盾之处,因为这位皇帝一直认为:“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蠹”,“斧钺一日未加,则侵贪一日不止”。
  李侍尧就是这样一个人,历史记载他的进贡次数达到了120多次,仅仅在27年中。最多的一年就有9次之多,而且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借口进行进贡,比如迎銮贡,谢恩贡等等。这进贡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的,不是一般人能吃得消的,简单说能让皇帝看上的东西那是要多贵重。而且都是由个人自己出资,简单说就是拿自己的钱来塞皇帝的嘴。李侍尧作为一个大贪官,肯定不会自掏腰包,他的钱都是通过搜刮下属得来的,好一招借花献佛。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乾隆放了一个大招。最先一点乾隆确实欣赏李侍尧的才能,第二点就是上面说的进贡,第三点才是关键。通过让和珅来处理李侍尧一案,表面上是要遏制进贡一事,杀鸡儆猴(虽然真相并不是这样)。顺便把自己洗白了,让进贡变成纳贡,其实压制督抚日益猖獗的事实。之后乾隆留了李侍尧一条命,并且委以重任,死里逃生的李侍尧对乾隆岂能不感恩戴德,乾隆成为了他的再生父母啊。李侍尧这都不死,聪明的人立马明白要想贪污犯罪不死,就要把皇帝伺候好了,明着不能进贡,但是可以变着法儿进贡啊。这一招饱了乾隆,乱了纲法,整个清代的腐败无能就这样盛行。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