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郭化若简历 郭化若为何只授中将?

郭化若简历 郭化若为何只授中将?

浅草 2017-04-05
\

 
  郭化若出生于一九零四年,于一九九五年离开人世,他原本的名字叫做郭可彬,除了这个名字之外,还曾经使用过郭俊英和郭化玉以及郭化羽等名字,下面就来看看郭化若简历。
  郭化若简历
  郭化若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参加过多场激烈的战斗,面对迎面而来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及敌人的诱惑,郭化若都坚持了下来,对于国家和共产党抱着非常高的忠诚度。除此之外,郭化若的军事理论知识也非常渊博,是一位杰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理论家以及军事教育家,凭着出色的战绩和杰出的才华,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一九九五年,郭化若更是被授予中将的军衔,荣获了很多的勋章。
  从郭化若简历可以看出他在一九二五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在进入黄埔军校同一年得以加入到中国共产党。在进入黄埔军校之后,郭化若曾经担任过黄埔军校的代区队长。没过多长的时间,北伐战争爆发,郭化若义无反顾的参与其中,并且在这场战争中有着不俗的表现。而且也是这场战争使得郭化若对于战斗有了一定的经验。另外,郭化若还参加过淮海战役,还自己创办了报刊。
  郭化若一生参加过非常多的战争,战功也非常显赫,可一说郭化若的一生就是为党为人民奉献的一生,他积极的参加战斗表明了他对党,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
  郭化若为何只授中将
  郭化若是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参谋家,他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封中只被授予了中将封号,因而有很多人都不能理解郭化若为何只授中将。其实,通过相关的史料可以看出,郭化若被封为中将是必然趋势,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郭化若功高盖主,任何时代都不会允许这样的人成为统治的绊脚石;其次,郭化若在战争中出现过失误,虽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付出的代价也是沉重的;最后,郭化若自认为自己配不上上将一职,有一种让贤的意味在其中。
  关于郭化若为何只授中将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为主流的便是郭化若的成就太大,如果受封再高,难免容易成为别人的口头之争,最终会影响到动荡不安的新中国,因而军事委员会经过反复的思量才将郭化若授予了中将头衔。另外,也有部分人认为郭化若在战争决策中出现了大失误,因而在评价封号的时候,他的旧事被人重提,最终他只能与上将失之交臂。民间也有人认为郭化若本就不汲汲名利,最终封为中将倒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做法。
  如今,人们说起郭化若为何只被授予了中将,依然有多种说法。然而中将的分封是国家相当机密的事情,鲜有人能够知道其中的内幕,因而可以说人们种种猜测不过是臆断,其历史真相还需要时间去检验。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