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槐范景明
王宗槐是新中国开国中将,参加了5次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百团大战、解放战争等著名战役,是优秀的共产党员、革命家、军事家。
王宗槐战地情缘
《战地情缘》以一九三九年日军对整个晋察冀北岳区进行大规模扫荡为背景,讲述了冲锋剧社演员“范景明”在悱恻不安的战乱年代与晋察冀三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宗槐”之间的青涩爱情故事。
王宗槐与夫人范景明的爱情
恋人相识
王宗槐与范景明原本互不相识,能走到一起,全是范景明的姐姐范景新和姐夫王平的功劳。
年,26岁的王宗槐由晋察冀军区组织部长调往三分区任政治部主任。王宗槐去报到后,分区政委王平一谈完工作就靠上前神秘地对他说道:“给你介绍个对象吧,我爱人范景新有个妹妹,叫范景明,是个党员,19岁,人聪明,长得也好,原是分区冲锋剧社演员,现在
白求恩医科学校学习,你们抽空认识认识吧?”由于过去别人为自己介绍过好几个对象都不成功,王宗槐也就没把
王平说的话放在心上,就笑笑应付了过去。
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学校放假,范景明像往常一样,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姐姐家。刚一进门,就看见一位青年正坐在堂屋里和姐夫说着话。那青年见范景明进了屋,脸刷地红了,立刻站起身来,想和她打声招呼。不料,范景明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就倏地闪进了里屋。范景新急忙跟了进去,轻声地问妹妹:“看见了吗?他就是
王宗槐同志,怎么样?”范景明的回答却是:“长相尚可,太拘谨,可敬不可亲。”
王宗槐事先知道王平要自己来他家,是为了让自己见见范景明,为了不忤王平的好意,也为了尊重领导的意见,他是硬着头皮来的,心想:“要是我来了不成,那可就怪不得我了。”然而,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当王宗槐看见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范景明时,先前的不经意一下子荡然无存,他变得局促而害羞,说话向来滔滔不绝的他竟然失语了……
千里赴延安
王宗槐与范景明的关系刚刚有所发展,白求恩医校就迁址了,范景明随校从唐县葛公村迁到了树沟大台村。1942年夏天,王宗槐离开三分区,调到四分区任副政委。这样一来,两人便隔山隔水,只能靠书信往来交流。
正当王平苦恼的时候,中央军委决定调晋察冀教导二旅西进,王平便让范景明随他们一道去延安。范景明骑着一匹骡子,跟着教导二旅旅部顺利通过了五台、崞县和代县,来到了离同蒲铁路不远的宁武一带。这天上午,教二旅准备越过封锁线时被日军发现,遭到了敌人的猛烈攻击。范景明骑着骡子走进河谷的泥沼地段时,一粒子弹打飞了她头上戴的大棉帽,她一摸脑袋,没有血,不禁自言自语道:“还好,脑袋保住了。”她抬头看了看四周,只见好几个战士都牺牲了,鲜血流在河滩上。凭着多次反“扫荡”的经验,范景明意识到,结着薄冰的小河虽然很浅,但在敌人的火力下趟河,不是被打死也会被冻死。因此,范景明就骑着骡子往右前方的小桥下跑去。
一个月后,在晋察冀军区十分区参谋长肖新槐的帮助下,范景明从绥德到达延安,与王宗槐相聚了。王宗槐激动地望着范景明,听她诉说着这段时间的经历,3个多月里,范景明行程千里,有艰辛、有险遇,然而不变的却是对爱的信念与执著……
夫妻情深
1944年6月26日,是王宗槐和范景明终身难忘的日子,他们在宝塔山下、延水河畔的一孔窑洞里结婚了。8平方米的窑洞新房里除了从邻居那临时借来的几张条凳和配发的一张小桌,便再也没有其他摆设,新床上铺的则是粗布军用棉被。前来道喜的人络绎不绝,由于新房太小,大家只得分批进去向这对新人祝福。
年1月29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在王宗槐等老同志的操办下,老战士合唱团举办了新春茶话会。由于前一天的《北京晚报》上刊载了王宗槐夫妇的动人故事,茶话会上大伙便七手八脚地把范景明推拥到了会场前排,让老两口亲亲热热地坐在了一起,还逼着他们唱了一段两人当初相恋时唱的《兴国山歌》。当有人半开玩笑地问王宗槐是不是“背板凳”时,范景明“毫不客气”地回答说:“我们呀,是按照邓大姐她们说的那样,互爱互敬、互勉互励、互信互谅、互让互慰地生活了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