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死后,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他也是唐朝后期较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他恭谨节俭,惠爱民物,百姓称之为“小太宗”。
唐宣宗李忱为何被称为“小太宗”
李忱努力仿效
唐太宗,以“至乱未尝不任不肖,至治未尝不任忠贤”为座右铭。他将《贞观政要》书于屏风之上,每每正色拱手拜读。他处理天下事务,明察果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其大中年间所施之政,直到唐亡,尤被入称颂,时称为“小太宗”。
唐太宗以及他一手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唐代的盛世,而宣宗
李忱的成就竟然能用太宗和贞观之治来形容,可见其不凡之处。二十年来的政治斗争经验锻炼了他的权谋智略,流落民间的非人待遇使他更加了解民间疾苦,这些都在李忱登基之后表现出来。
李忱为何没挽救唐朝
把帝国的前途命运,都维系在一个人身上了,这无疑是脆弱的,弄不好就会有两个严重后果:一是“人亡政息”,二是“后继无人”。历史证明,这两条在宣宗去世后,都得到了应验。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八月七日,宣宗撒手人寰。继位的懿宗,除了吃喝玩乐,什么正经事都不会。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七月十六日,懿宗驾崩,继位的僖宗只有十二岁,干脆管宦官田令孜叫“阿父”。他的弟弟昭宗更惨,最后落入野心家朱全忠(也就是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晃)手中,并被弑杀。这是天复四年(公元904年)的事,离大唐帝国的正式灭亡只有三年。显然,宣宗这位“小太宗”,也终究未能挽回大败局。
顺便说一句,懿宗、僖宗和昭宗,都是宦官所立。对此,宣宗其实是有责任的。因为尽管不断有人敦促他早立太子,宣宗却就是置若罔闻。为什么呢?宣宗在回答宰相
裴休时已一语道破天机:“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没错,执掌朝政这十三年,宣宗是没闲着。但他应该知道,自己总会有“闲下来”的时候,而且会“永远闲下去”。也许,他不会这样想。一个不顾前车之鉴,坚持要吃“长生不老药”,最后因为服药中毒而死的人,怎么会想到自己有死的那一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