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衷的太子地位为何稳固? 司马衷智商太低构不成威胁?
彼岸花开 2016-12-28
从历史上看,围绕太子而产生的权力争斗,那从来都是非常激烈的。为此引得帝国形成几大集团,一派支持太子,一派支持某个亲王,最后引得几大集团之间火并、两败俱伤的事实在太多了。
但晋帝国却从来没有发生这种太子之争。司马衷在毫无竞争的背景下,足足当了22年的太子。这本身就说明帝国内部支持司马衷当太子的力量一直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这绝不是他的父皇、母后支持他就能做到的。
太子的智力有问题,对普遍军政大佬而言;绝不是坏消息。所以帝国普遍军政大佬都是支持司马衷当太子的。只要细心看晋初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反对司马衷当太子的人,实际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历史上明确记载反对太子司马衷当太子的人,好象只有卫瓘与和峤,而这两个人也只是含糊其词的表达过一两次。除此之外,我们实在没有看到别人曾公开反对过司马衷当太子。
做为军政大佬们,实际上很少有人反对司马衷当太子的。未来皇帝智力有问题,那属于皇帝的权力,自然就得让军政大佬们共同分配。辅政大臣会行使皇帝的权力,但辅政大臣再怎么也不是皇帝;基于避嫌的理智,他也会把皇帝的权力分给其它军政大佬一部分。仅基于这种可能的利益,就会让他们会支持司马衷当太子。更可况,与一个强势皇帝相处,那是伴君如伴虎。
汉帝国的文、景皇帝是优秀的皇帝;清康熙皇帝是优秀的皇帝,但这些人成为皇帝后,那都是报着先发制人处世风格;总而言之那是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他们喊的口号通常是:“削亦反,不削亦反;早削早反祸小,晚削晚反祸大。”总而言之,谁敢拥有强大的势力,皇帝不杀了他肯定会睡不着觉的。这种优秀的皇帝,也许是帝国的福音;但对那些拥有太多既得利益的贵族而言,恐怕实在是一种噩耗。司马衷那种人当了皇帝,他们自然不会有这种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帝国军政大佬、豪门代表们自然不会反对司马衷的太子地位。既然普遍军政大佬、豪门代表都不反对司马衷的太子地位,那有心反对司马衷太子地位的人,自然也就只有闭上嘴了。
在贵族政治的权力搏奕中,很容易搏奕出一个低能、软弱、幼小的皇帝。因为在正常的权力搏奕中,普遍贵族都喜欢这种皇帝。从这层意义上说,司马衷能稳坐太子之位二十多年,绝不是某个偶然原因造成的。
后来的愍怀太子(司马衷的儿子)之所以死于非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太刚强、太有能力了;虽然他一再装出混吃等死的庸人模样;但那些处于强势的贵族们,都依然认为他是一个最危险的竞争对手。贾氏因此一心往死整他,他好容易躲过了这一劫,赵王却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希望他快点死掉。
我们常认为愍怀太子后来太不求上进了,但我们却常常忘了,假如贵族们真认为愍怀太子不求上进,那他就用不着死了。假如愍怀太子就那父亲那种智商,那他就更用不着死了。因为一个无所是事的太子,一个智商有问题的太子,绝不会对贾后、赵王等贵族代表构成威胁。
卫瓘对太子地位的挑战
司马衷在当太子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其地位实际上只受过一次温和的挑战。那是在司马衷十九岁时,卫瓘含糊其词的对皇帝说太子能力太差。
那一年的某次宴会上,卫瓘假装喝醉了酒,指着武帝的座位说“此座可惜了。”虽然晋武帝知道卫瓘这是在说司马衷不能胜任太子职,但晋武帝却没有搭理他这种话题。
但在不久后的一次宴会中,晋武帝却找了一些疑难问题,叫人拿给太子作答。太子把相关问题都一一写在纸上,让人拿回给皇帝去看。
皇帝把太子写的内容让全体政府官员去看;对于太子所写的这些内容,大家都认为太子写的字句粗浅,但见解高明(这绝非阿谀之词,事实就是如此);总而言之,太子最大的缺点无非不好读书罢了。
但有一个明摆着的疑问,却显然没有人去提出来。那就是这些内容虽然是太子亲笔所书,但真是太子独自完成的吗?因为皇帝让太子解答疑难时事问题时,根本没有设置任何监考措施。总而言之,太子当时完全有机会叫几十个高材生集体解答这些问题然后抄一遍。事实上,太子也正是通过种方式解答这些疑难问题的。
想证明太子的智力;叫太子出来随便问几个问题就可以了。真用得着考试吗?即使考试也总得有一点监考的措施呀;这种所谓的考试也实在太如同儿戏了。
对于这种疑问,随便拉个人出来都是会有的。但晋武帝、及晋帝国满朝文武都对此视而不见,为什么呢?因为基于他们的利益,他们都也希望太子的地位得以巩固。
晋武帝用这样一种离奇的方式证明太子的能力,也许并不是想证明太子的能力有多高,而只是想证明太子的人气有多;你看满朝文武除了你卫瓘之外,还有一人个试图去摇太子的地位吗?显然一个也没有!
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区区一个卫瓘了,就是晋武帝本人想动摇太子的地位,恐怕也是难以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