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穰苴
田穰苴是齐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人物,齐景公执政期间曾经遭遇了燕国、晋国两国的威胁,若不是田穰苴出面,拯救了这个颓势,齐国的下场不敢想象,而田穰苴又是一个出将入相的人物,不管是在战场还是在政坛,他都有他独特的做事风格和人格魅力,使得他和他的故事得以流传下来。
田穰苴是在战场上出名的人,他的生卒年都不详尽,史书对他生平记载也很少,因此关于他本人的故事,记录得很少,唯一可知的就是关于他治军过程中的故事。也有人说他留有一本兵书叫做《司马穰苴兵法》,后世称之为《司马法》。《汉书·艺文志》记载为150篇,《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都注为3卷,而今本只有5篇。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治军以“仁、义、礼、让”为本,这本书里所涉及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经验,是对作战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可以说是对早期兵法理论的继承和总结,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了解了田穰苴的兵法也就不难理解,他在治军过程中对士兵仁至义尽的行为了。田穰苴在齐景公时,掌管齐国的军事,因为斩庄贾,“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而闻名众多诸侯国。很多人将他和
孙武进行比较。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据《左传》所记,孙武的先祖其实不姓孙,而是姓姬,是春秋时期卫国公子惠孙的后代。
孙武和田穰苴的关系
孙武和田穰苴的本姓都是田氏,向上追溯是春秋初期陈国陈厉公的儿子陈完的后代分支。田穰苴本命田穰苴,因为在齐国帮助齐景公击退晋、燕联军,解除齐国的危机而被齐景公封为大司马所以后人称之为田穰苴。
而孙武的家族是因为田完的第五十世孙田书后来到齐国做了齐国大夫,并且在一次战争中立下了战功所以齐景公便赐给他姓氏“孙”表示嘉奖,所以孙武的家族姓氏”孙”便开始延续下去。
从姓氏和祖上追溯,孙武和田穰苴是叔侄关系,田穰苴是孙武的叔父。从个人成就上看,田穰苴和孙武都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而田穰苴著有《司马兵法》。二人的军事才能都得到广泛的认可,田穰苴是在晏婴的推举下登上历史舞台有所成就的,而孙武是因为避难结识了伍子胥。由伍子胥推荐给吴王阖闾,通过斩姬练兵,取得了吴王的认可,正式开始在历史上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帮助吴王阖闾将吴国强盛起来,但是在吴王阖闾去世后,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因为不听从孙武的建议同意了越王
勾践的求和,虽然夫差暂时取得霸主的地位,但是为日后越王勾践成就霸业埋下了隐患,称霸后的夫差日渐消沉,不再信任、听从
伍子胥和孙武,伍子胥惨死后,孙武失望之极,便悄然归隐,编著了13篇兵法《孙子兵法》。
孙武和田穰苴的军事著述和军事理论都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两人都是军事大咖,在军事上卓有建树。司马穰苴斩庄贾,孙武杀宠姬,一直都是两人被众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除开这些治军故事之外,两人的著书也是一直受到后世的关注。而也有后世人说,田穰苴是孙武的叔父,孙武正是在田穰苴的影响下,才能够后来如此大的成就。
姑且不论两人的关系如何,试将二人作比较,两个人都生活在春秋时代,两个人都是军事理论家,田穰苴以其《司马穰苴兵法》著称,而,他们是司马法和孙子兵法,单看兵法的话,看不出谁强谁弱的。当然田穰苴的额《司马穰苴兵法》并不只是穰苴本人的军事思想,而是对古代军事理论的一次整理。“穰苴兵法不可见,所见独孙子十三篇,其精切事理,吾以为太公不能过也。”
田穰苴兵法
《田穰苴兵法》又被称为《司马法》,《汉书》中记载一共155篇。但是到了汉朝后在流传过程中,司马兵法失传失散了很多,到唐代时仅剩三卷五篇被编入《隋书·经籍志》。
《司马法》从著成到今天有两千多年,由于失散太多,现在可考的仅存五篇,其中记载了从殷到春秋、战国期间一些作战的技巧和原则,为后世研究古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依据。
这部兵书中论述了许多辩证而颇具个人特色的战争思乡和治军思想。《司马法》的战争思乡是建立在军事辩证法的基础上的,书中将战争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并且十分强调备战和慎战,认为“国虽大,好战必亡”,可以看出田穰苴是个反战主义者,并不提倡过多的战争和掠夺。他的治军思想十分合理化,并且十分注重军队的军纪和赏罚制度,而田穰苴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初步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便斩了齐国的庄贾来震慑三军,严格按照军队规定和自己的治军理论带领军队,并取得卓越的战绩,是敌人闻风而逃,化解国家的危难。《司马法》这本书具有丰富的哲理思想,对战争中精神、物质力量之间的转化十分重视。例如蜀中对环境、人为、士气的作用非常重视,可用六个字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其中“息则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其慑”道出了兵家精髓。
《司马法》中的很多思想受到后世很多兵家及统治者的重视,汉武帝曾言“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任”。宋代后《司马法》更是作为武举应试的经典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