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钧
赵秉钧是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创始人,是袁世凯任大总统期间的国务总理。赵秉钧与宋教仁案关系密切,有人称他是刺杀宋教仁的幕后真凶,而袁世凯为了灭口又将他杀害,这是真的吗?
赵秉钧和宋教仁
宋教仁是民国初年的政坛重要人物,同时也是同盟会的元老级的人物,宋教仁对国民党的组成做出很大的贡献。那时候赵秉钧奉袁世凯的命令加入同盟会,为了窥探革命党人的内部情况,所以赵秉钧和宋教仁走的很近,宋教仁经常向赵秉钧吐露一些党中的秘密,而赵秉钧也会告诉宋教仁关于北洋军的信息。在1913年3月20日的晚上,宋教仁刚走出上海火车站的检票口,就被一颗来自背后的子弹打中,子弹打中宋教仁的肋骨并穿入腹部,宋教仁立即被送进沪宁铁路医院手术抢救,在医院宋教仁还命人向袁世凯发报讲述自己遇袭的过程,同时也写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并请求袁世凯一定要保障民权,自己死不足惜。3月21日,宋教仁因为大小便出血严重再次被送入手术室,不幸的是,宋教仁并没有被抢救过来,在3月22日凌晨4点48分身亡。宋教仁死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关注,因为宋教仁死后的第三天,凶手就被缉拿,很多证据和舆论的矛头都指向赵秉钧和袁世凯,甚至传出赵秉钧刺杀宋教仁的流言,于是袁世凯暂时撤销了赵秉钧一些职务,而策划暗杀的凶手应桂馨越狱逃跑后被袁世凯派人暗杀。
赵秉钧为官多年,常年负责警务,民政,中规中距,没有什么特别劣迹和恶名,他几乎没有杀宋的动机,如果仅以所谓“宋要来做总理,我往哪搁?”这种荒唐理由,似乎是难以服众的推论。
相关史料详细记录了赵秉钧在宋案发生后的第一反应,1913年3月21日上午,国务院正开国务会议,国会选举事务局长顾鳌突然闯进会议室向赵总理报告:前门车站得上海来电,宋教仁昨晚在沪车站被人枪击,伤重恐难救云云。这是北京方面得到的有关宋教仁遇刺消息的最早电报。赵秉钧总理大惊失色,当即离席,环绕会议长桌数次,自言自语:“人若说我打死宋教仁,岂不是我卖友,哪能算人?”各总长相顾均未发言。这时,忽然接到通知,袁世凯请赵秉钧总理,赵秉钧即仓皇去见袁世凯。
从这些现场记录来看,宋教仁被刺似乎出乎赵的意外,事先他并不知情。如果他事先与闻刺宋计划,则决不会有此强烈意外之感,以致严重失态。
赵秉钧之死
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后仅3天,上海警察便抓住了线人应桂馨与凶手武士英,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凶手武士英、谋杀犯应桂馨被捕后,在应夔丞家中搜出赵秉钧给他的密电码一册及密函一件,还有内务部秘书长洪述祖指示应桂馨行刺的函电多件。因此赵秉钧引咎辞去总理职务。
此后,应桂馨从上海越狱逃往北京,向袁世凯索要暗杀宋教仁的酬金和被许诺的官职,袁世凯亲自派军政执法处侦探长郝占一,在京津铁路沿线的杨村,用电刀将应桂馨杀死。赵秉钧对袁世凯这种言而无信的行径和毒辣的杀手颇为不满,一面私自发电通缉暗杀应桂馨的凶手郝占一,一面当面抱怨袁世凯说:“你这样做,以后谁还敢给你办事?”
袁世凯佯装不知推脱罪责,表面上对赵秉仍保持和气,又将赵秉钧改任为直隶总督。但他在心态上已对赵秉钧产生了反感情绪。
仅仅过了10余天,1914年2月27日晨,赵秉钧的私宅中传出一阵阵撕心裂肺的哭嚎。“总督病死了!”消息不胫而走,此时的赵秉钧只有55岁。
当时,各大报纸的报道是,赵秉钧在天津直隶总督署突然中毒,“腹泻头晕,厥逆扑地”,七窍流血而死亡。更有报纸写的生龙活现,称赵秉钧之死是“1913年受袁世凯指使,布置特务暗杀宋教仁。案情揭露,改任直隶总督。袁世凯为灭口,次年把他毒死”。
赵秉钧死后,袁世凯得知消息,立即下令按照陆军上将例从优议恤,特派朱家宝及其次子袁克文赴天津治丧,并发给治丧银10000元。先后派陆军上将荫昌和秘书长梁士诒前往致祭,并送去一幅祭幛,上题“怆怀良佐”四个大字。袁氏称帝后,追封赵为一等忠襄公。面对如此礼遇,赵秉钧之死真是袁世凯暗中谋害吗?
赵秉钧死于袁世凯之手的说法本来就是一桩历史疑案,并无确凿证据,所谓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而已。真正严谨的史书最多只能以“疑似”作结。其实,如果袁真的处置赵,一则可能是惩处其办事不力,二则担心其手中握有不利于袁的把柄,当然也有“灭口”的考量,出自袁的深思熟虑,是雷厉风行还是须仓猝行事,似乎与袁的真实意图无关。
赵秉钧死前知袁世凯下的毒手,怕牵连家人,不敢声张,只“以葬身陵麓,近先帝为嘱”。赵秉钧死后,他的家人把他埋葬在梁格庄兴隆山南麓的
光绪陵附近,将兴隆寺搬迁,寺庙外作为他的家祠,现仍有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