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习近平在福建的18年全揭秘 如何度过的?

习近平在福建的18年全揭秘 如何度过的?

浅草 2016-11-11
\

习近平年轻时照片
  从1985年6月,32岁生日那天,习近平到福建任厦门市副市长,到2002年10月,辞去福建省省长一职,50岁的习近平以正部级身份只身赴浙江,习在福建整整工作17年零5个月,他恋爱、结婚、生女,都在这里,按他的说法,“人生中美好的青春年华是在福建度过的。”
  “跑男”下基层
  厦门特区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的第一站,也是他第一次走上市一级的领导岗位,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第一次亲历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习近平任浙江省省委书记时曾接受《厦门日报》采访,他说当时很踊跃地到厦门,就是想来尝试对改革的实践、对开放的实践;在厦门工作的3年,感受很深、获益很大。在厦门工作期间,他牵头研究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时任厦门市计委副主任的郑金沐回忆,当时厦门市组织了国内10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了21个专题研究,历时一年半时间,这一发展战略才得以制定完成。这是全国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在正定任县委书记时,习近平跑遍了辖区内所有村。在厦门亦复如是。1986年4月7日,习近平到厦门最边远、最贫困的老区山区村——莲花镇白交祠村和军营村,考察边远农村生产发展和民生保障工作。当年军营村的村主任高泉国还清晰地记得习近平考察时轻车简从,步行三四百米后才从村口走到村里。到了村部后,习近平还没坐一会儿就急切地走到田间地头。
  1988年,习近平调任宁德地委书记。宁德是当时福建最为偏僻落后穷困的地区,别的地方都已是市了,它还叫行署。但对从陕西老区来的习近平来说,到革命老区的宁德当地委书记,反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到宁德第一个月,习近平轻装简从,带着自己的秘书下去调研;第二个月,习还是调研,基本是2天一个县,每个县的主要乡镇、村庄都要走一走。3个月,习近平走遍了9个县。之后他到浙江任职,用一年多时间跑遍了全省90个县市区;在上海仅7个月,他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到中央工作后,他的足迹则遍及大陆31个省区市。用时下的流行词说,就是标准“跑男”一枚。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时讲:“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习尤擅访贫问苦,闽东9个县中最偏远的是寿宁县。该县下党乡刚成立,公路、电话都不通,人家告诉他,来回步行要走七八个小时。习说那我一定要去一下。那时,乡里干部连吃饭的地方都没有,习近平就自带干粮,带了几个人徒步走到下党乡。后来,在他的关照下,通往下党的公路很快修通了。
  离开福建20余年后,去年3月,习近平在兰考县常委扩大会议上即兴提及了这个故事:
  当时,宁德有4个镇没有通路,我去了3 个,后来因调离了,有1个没去成。有个下党乡,我去时真是披荆斩棘、跋山涉水,乡党委书记拿着柴刀在前面砍杂草,他说这条路还稍微近点,顺着河边穿过去。一路上,老百姓说“地府”来了。他们管地委书记叫“地府”,就是知府的意思。那个地方叫寿宁县,明代写了《警世通言》 等“三言”的冯梦龙在那儿当过知县。冯梦龙去上任走了半年。当时我就一个感慨,一个才高八斗的封建时代知县,怎么千辛万苦都去,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不如封建时代一个官员吗?
  习近平还非常重视民众的信访疾苦,他在当时的信访工作专题材料上批示:“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信访工作,我们应该探索一条新路子。”在习的提议下,宁德地委、行署建立了下基层接待群众、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访贫问苦的“四下基层”制度。当年的12月20日,霞浦县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举办,习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同102名来访群众面对面对话。
  习创立的这套三级联动下访的做法后来被他带到福州和他工作的浙江。习接任国家主席后,中国信访制度的变化也延续了这个思想脉络。
  不急于烧“三把火”
  俗语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一些干部群众期待这位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在经济特区及中央机关任过职的新官,能烧它“三把火”,迅速改变宁德落后面貌。习近平却没有急着烧。“我六月到闽东上任,七月初至八月初,偕同地区的几位领导同志,走了闽东九个县,还顺带走了毗邻的浙南温州、苍南、乐清等地。大家边走边调查、思考、研究,思绪始终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发展商品生产经济的态势下,闽东这只‘弱鸟’可否先飞,如何先飞?”习近平后来在《摆脱贫困》一书中回忆到。
  宁德人当时的梦想有三样:三都澳港口的开发、修建铁路和撤地建市。三都澳是军港,口子小、肚子大,出去后对面就是马祖列岛,属对台军事战略要冲。“三都澳军港的开发条件还不具备,这我们都明白。”习近平决定打消宁德人对他的过高期望,他在宁德内部干部大会上也多次脱稿说过,“别人都以为我是北京来的干部,包打天下,什么都可以。其实也没那么容易,我们做什么事情要立足于实际。”
  习在离开闽东到福州赴任时,《人民日报》恰好有一篇报道《闽东脱离贫困线》。他后来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写道:“有友人欣喜打电话告我此讯。我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感。我深知,相距于我们的理想,相距于我们的目标,相距于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脱离贫困线’只能说是起步。”
  “马上就办”精神
  1990年4月,福建省委任命习近平为福州市委书记。“如果说宁德的两年是对他人生观、世界观成长改造打下了良好基础,福州则是施展抱负和才华的六年。”在福州,习提出了“马上就办”精神。迄今,这四个字还刻在福州市委大院里。
  习到福州后,面对的是福州发展落后于其他城市的现实。当时的中国大陆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4个经济特区,后来又搞了15个计划单列市,但沿海省会,也只有福州、南宁没有拿到,其他都争取到了计划单列市名额。1984年中央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终于把福州也拉了进来,后面又给了福州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指标,1989年,建立了台商投资区。然而,相比全国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州搞得最为不好。习近平为此有紧迫感——如不抓紧改变这一切,两年后市场环境变化了,更加什么都没有了。他提出“一个事情一个项目马上办”,“今日事今日毕”。
  在几番调查研究基础上,1992年,习主导推出了福州市的“3820”工程,即3年一小变,8年一大变,20年时间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福建当地学者认为,习近平当时推出的这个福州市的远景发展规划,是一种非常有远见的定位,体现了主政者成熟的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
  稳步治政渐成熟
  在福建治政的近18年间,习近平的执政理念和思维有的已臻成熟,如重视地方官员的基层锻炼。习近平在宁德任职时,曾以“猛将出于伍卒,宰相起自州郡”古言为喻,将地委机关很多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下放各县任副县长或副书记,这些人现在都走上厅以上领导岗位,民众评价都较高。
  有的渐趋成型,如习根据福建长汀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提出既要抓经济又要注重环境的生态省建设,以后主政浙江时,便正式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发展战略。其他的如反腐倡廉等治政理念,彼时亦已见端倪。习到宁德的那年,本地干部违章占地盖房成风,一个县城里房子建得没有规划,你扭过来我弯过去,百姓怨声载道说,“以后死了连棺材都抬不出来”。习叫人去统计了一下,单单占房的干部就有几千户,不得了。大小都跟地委领导机关部门的头头有些关系。习在地委干部会上跟大家讲完这个现状后,非常平稳而又一字一句地讲:“几千个干部人数很多是吗?我们宁德地区人民群众有多少呀,300万!300万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可以得罪,几千个就不能得罪?”习的话说得很重,很快拆房工作就启动了。
  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回福建时,看望过去的主要搭档林爱国,跟他推心置腹地讲,我们过去在宁德,条件穷,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很淳朴,干部很廉洁,现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都有了,机场也立项了,港口部分也开放了。现在条件这么好了,干部却腐败了,近年来,宁德的连续两任市委书记被判无期徒刑,县市干部几十个坐牢去了。林说,联想起来,习近平对现在反腐治理,对党内的腐败现象一直是很清醒的,他已经知道腐败到什么程度。
  习在福建工作时期的思想,在他今天主政中国后仍能寻得痕迹,福建省委党校党建部主任李新生教授称,“治大国如烹小鲜”,习治国之道既有过去的作风思路,平实、简单、卓有成效,又有现在的在实践认识中快速提高,渐臻成熟。(据《凤凰周刊》)
关键词: 习近平 福建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