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和郭凤莲在山东临沂张家屯大队参观访问
郭凤莲成名的早,16岁那年,她就已经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好榜样了。
那是1964年,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
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大寨:“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大寨大队,是一个依靠人民公社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地进行农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我们各级领导机关,各个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就是要学习解放军、大庆、大寨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使自己在革命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虽然当时并没有明确提出“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但是大寨的红旗却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正式宣告升起,在未来的十几年中,全中国的乡村都效仿大寨的农业模式,搞起了人民公社。
当时,郭凤莲是大寨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她不仅是闻名全国的“铁姑娘队”的队长,还是大寨领头人陈永贵的接班人——这个接班人是怎么当上的?郭凤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50岁的陈永贵想在大寨给自己物色个接班人,他把全村的人都召集起来,把大寨的历史、发展、现状都系统的给村民们讲了一遍。第二天,陈永贵又把村里的年轻人都叫来,说,你们一个一个上来,照着昨天我说的,把咱大寨介绍一下。根据后来郭凤莲的回忆,那个过程就像“筛选”一样,几个团支部的委员在下面听,他们这群年轻人就一个个上去讲,讲完下来后,郭凤莲就说:第一个就属自己讲的好。
陈永贵显然也对她非常满意,他说,“郭凤莲可以当我的接班人,以后他接待外宾这些工作可以由她来做。”
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在第一任铁姑娘队长因身体不适而卸职时,郭凤莲便马上接手了“铁姑娘队长”一职,当年的一张照片也向世人昭告了这个信息:郭凤莲站在铁姑娘队队员中间,于山梁之上遥指远方——在当时宣传大寨的诸多照片中,能“遥指远方”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陈永贵,一个是郭凤莲。
郭凤莲没有辜负陈永贵的厚望:赶工上田、她是一把好手,唱歌跳舞、她也从不落下;无论做任何事情,郭凤莲都会以专注的热情投入进去、并力求做到最好。
时值全国的女民兵正练得火热,大寨村也组织了一个女民兵队,郭凤莲也是其中一员,为了练习好枪法,做一个优秀的女民兵,郭凤莲还坚持在农作之余,还坚持练习枪法,据郭凤莲自己说,当时的练习方法极其简单朴素:她曾经将5块砖头压在胳膊上,为的就是练习臂力和枪法的精准度。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郭凤莲就因枪法而在队里闻名,她还多次参加太原市、甚至全国的枪法比赛,“都可以拿到名次”。
就在郭凤莲和大寨人民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口号下埋头苦干之时,全国关于学习大寨精神的号召越来越响亮了:1966年8月12日,经
毛泽东同意,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在公报中第一次向全国发出号召:“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从此,“农业学大寨”这一口号传遍神州大地。
大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了中国农村的朝拜圣地,数以千万计的取经者从全国四面八方汇聚于虎头山,最多的时候,一年有200多万人拥入大寨,平均每天登上虎头山的有5000人。
随后,在全国几乎每个省都出现了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山东黄县的下丁家大队、湖南岳阳县的毛田区、河北遵化的沙石峪大队、河南的林县等等。到1975年9月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在昔阳召开之时,全国已有学大寨先进县(市)316个,占全国县(市)的13.4%;已有粮食平均亩产上《纲要》(400斤)的县(市)725个,占总数的31.2%。
学习大寨的热情持续到了1978年,“文革”结束后,党和群众开始质疑大寨的农业模式:坚持集体化道路、坚持人民公社的生产模式,究竟能不能带领中国农民摆脱贫困?
肖冬连在《对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总结》中写到,在学习大寨的十几年中,“农民负担沉重,收益下降,普遍陷入贫困境地…… 农民收入20年间几乎没有提高,1976年全国农村人均口粮比1957年还低4斤,全国有1.4亿农村人口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1978年,郭凤莲作为山西大寨党支部书记、中央候补委员,茫然地坐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场上,感受着眼前热烈的气氛和一项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决策。
此时她还不知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已签订“秘密协议”,按下了18颗鲜红的手印,搞起了大包干。由此,中国农民选择了与大寨全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小岗村”之后,质疑大寨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多。大力支持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
万里明确宣布:安徽决不再组织参观大寨。
昔日人头攒动的虎头山和大寨,忽然变得异常冷清起来。
这让刚过而立之年的郭凤莲感到猝不及防和茫然,但她并没有因此改变大寨的发展方向:在大寨,郭凤莲还是像过去一样,一边组织社员学习文件,一边利用冬季农闲和大家一起修地垒坝。
1980年9月,一份来自昔阳县委组织部的意外通知,如惊雷炸响大寨;这份通知是给郭凤莲的,里面写到:即日起你调离大寨村,工资定为行政24级,工龄从今天算起。郭凤莲哭了,哭了一顿之后,便默默离开了大寨。
1980年11月,中共中央(83)号文件转发了山西省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文件指出:历史已经证明,把先进典型的经验模式化、绝对化、永恒化的做法是错误的,有害的。
郭凤莲再回来是11年后,调离大寨近10年的她重回大寨担任党支部书记。“在新的形势下,再回来干,就要有新的想法,就要让大寨富起来。”郭凤莲说。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破旧立新:办羊毛衫厂、办水泥厂、成立大寨公司……到了2002年,大寨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今天的大寨,粮食生产已只占其生产总值的0.3%。
郭凤莲的一生都跟大寨牵扯在一起,经历了几十年的历史沉浮,很多人猜测:郭凤莲究竟是怎样挺过那段被政治否定的岁月?郭凤莲接受采访时曾说过一句话:人不能跟历史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