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齐与毛岸英的相识相爱始末 毛泽东曾反对两人结婚?
浅草 2016-10-13
刘思齐和毛岸英
近日,在海南和煦温暖的阳光下,刘思齐打开记忆敞开心扉,谈起她心目中的毛泽东和毛岸英。
刘思齐自己的家庭也堪称典型的革命家庭。父亲刘谦初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干部,原山东省委书记。1929年8月6日,刘谦初赴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时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于1931年4月5日英勇就义,年仅34岁。刘思齐的母亲张文秋,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与毛泽东、杨开慧相识,结为革命战友,后一直在党的重要部门工作,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刘思齐1938年在延安时被毛泽东收为干女儿,1949年与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结婚。毛泽东亲自主持婚礼,设简单的家宴招待客人。除任弼时同志有病未打搅外,刘少奇、王光美、朱德、康克清、周恩来、邓颖超、徐特立、李富春、蔡畅、谢觉哉、王定国……在京主要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他们的夫人几乎悉数到场。后刘思齐的妹妹邵华又嫁给了毛泽东的二儿子毛岸青。
一对姐妹,嫁给了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泱泱大国最高领导人的一对兄弟,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毫无疑问,过去、今天和将来,任何记录、描写毛泽东家庭生活的史书或文学作品,都绕不开刘思齐这个名字。
这个千千万万人只能在电视上、书籍里以及关于毛泽东家庭生活的故事里才能见到的传奇女子,近日在海南一间温暖的小屋里,数次面对面毫无拘束地与记者谈心聊家常,让记者第一次走近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见到一个率真的刘思齐。
我们这一代人受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我们是唱着《东方红》的歌声开始了人生认知成长之旅。在毛泽东诞辰116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能亲耳聆听刘思齐讲叙毛泽东及其家庭的生活故事,深受教育,备感温馨。
毛泽东既是严父,更是慈父
毛泽东对子女的教育一直是非常严格的,这给刘思齐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11月下旬在武汉参加为期三天的第四届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学术研讨会后,刘思齐月底便一路南下,悄然来到了美丽的海南岛。她牢记父亲的教导:认真做事,低调做人。这些年除了一些纪念毛泽东的正式活动,她每到一处从不打扰当地党政部门。
记者说,在报上看到她在第四届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学术研讨会上谈到毛泽东时,说他既是严父,更是慈父,数次落泪,很受感动。
刘思齐说,1950年后,我一直住在毛泽东家中,进京后在北京西单上中学。当时我大学毕业就要工作了,毛泽东不同意,说你应该再学习,把基础打得扎实一些。因为我从小失学嘛,所以要我从中学开始重学。
我感到已经大学毕业,又从头去上中学,特亏。这时刘少奇也劝我,江青也劝我,毛岸英也劝我,我只好又从中学上起。岸英牺牲的消息,毛泽东对我隐瞒了近三年,就是为了我好好安心读书。我是读完大学又读中学的,这很少见。
在北京西单上中学,有一天刘思齐不小心将脚扭了,回中南海只得坐三轮车。回到家后她一瘸一拐地到主席那儿去,主席见状便关切地问:你的脚怎么啦?刘思齐说“扭了”。主席问:那你怎么回来的?他是担心动用公车去接刘思齐了。
解放初期中央领导对子女和亲属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的,公车不准随便私用。刘思齐说雇了一辆三轮车回来的。主席说:哦,三轮车,那你与三轮车的工人谈了什么没有?刘思齐说没有呀,刘思齐觉得很奇怪,与三轮车工人谈什么?主席说,哎呀,这么好的机会你为什么不谈呀?你坐着车,他拉着车,多好聊啊。你应该了解群众啊,知道他们有什么困难哪,需要什么帮助啊。
毛泽东就是这样教育子女,让他们永远不脱离群众。
刘思齐说,为了让我能够接受岸英牺牲这个严酷的事实,主席做过许多铺垫工作,渗透了一位慈父的爱心。如有一次他跟我足足谈了四个小时,从他家里牺牲的五个人,一个一个的讲,哪一个人是怎么牺牲的,牺牲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牺牲以后家里怎么样,每一个人都讲过,总之,他想告诉我的就是,干革命就会有牺牲。我当时都没很在意,事后才知道主席的用心良苦。
刘思齐说,主席对岸英要求更严。1945年底,岸英从苏联回国。因为长期在国外,主席觉得岸英不了解中国的实际,便嘱咐他去乡村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岸英是中国第一个上山下乡的知青。
那时,岸英每天要帮住所的老乡把水缸水挑满。他从开垦荒地,一直到粮食收割归仓,整整劳动了一个农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9个多月,双手长满了老茧。朝鲜战争爆发后,主席又让岸英上了前线,从此没再回家……
彭德怀讲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困难当头,挺身而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的。有些高干子弟甚至高级干部本人就没有做到,但毛岸英做到了,毛岸英是坚决请求到朝鲜抗美援朝的。”
而毛岸英是在父亲毛泽东的严格要求和教育下做到了。
1959年,刘思齐在妹妹邵华的陪同下,第一次去朝鲜为岸英扫墓。临行前主席给她约法三章:第一,不要麻烦朝鲜的同志,他们战后很困难,也很忙,不要打搅朝鲜同志。第二,所有的路费、置装服都由他提供,不花公家一分钱。第三,悄悄来回,不要见报。
刘思齐说,等了9年,那次去了朝鲜,确认岸英牺牲了,再不会回来了,多少年来岸英会推门进来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刘思齐从朝鲜归国途中大病一场,直接住进医院。病重之时,毛泽东专门派人数次来看她,并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意志为主,药物为辅”。刘思齐顿时醒悟,主席告诉她,意志是战胜病魔的关键,“主席的话给我重生的勇气”。
病愈后,毛泽东又为刘思齐的再成家不断操心,直到她再次找到人生伴侣,这离毛岸英牺牲已整整10年。
与岸英相爱是一种缘份
见到刘思齐,进一步了解毛岸英与刘思齐的情感生活是一个必然话题。
刘思齐告诉记者:我和岸英其实早在1946年就认识了,现在有媒体和出版物说,我与岸英从认识、相爱、结婚到岸英牺牲只有3年时间,是不准确的。
1939年,根据党中央的安排,刘思齐和妹妹邵华随妈妈和继父前往苏联,路过新疆时被军阀盛世才扣留,包括软禁,前前后后蹲了8年监狱。刘思齐人生最关键的一段时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1946年在周恩来的斡旋下,他们才得以重返延安。
刘思齐说,我第一次见到岸英时才十五六岁。那天我到主席家里玩,回来的路上,就是从主席住的那个杨家岭窑洞坡上下来,他刚好去看主席,我们在路上相遇了。当时我也不认识他,我带着李讷,李讷见了他叫声哥哥就跑过去了。岸英就对她说“李讷,李讷,快叫阿姨。”阿姨是指我。李讷就给我介绍:这是我哥哥。
给他介绍时,就说这是我姐姐。我当时很好笑,怎么哥哥姐姐还要妹妹来介绍啊。就那么见了一面,说了几句话。岸英穿着一身灰军装,宽大了一点,晃荡晃荡的,因为他刚回到延安,没衣服,穿的是主席的旧衣服,我一看就是个普通干部。
过去听说他是从苏联回来的,很洋气,看到他时感觉就是个一般干部,很朴实。在延安后来又碰到他两三次,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是简单说几句话。但是我在他心中肯定留下了印象。因为后来岸英说过这样的话:“我见到你了,我都已经记不太清了,我就记得你两个大眼睛。”
刘思齐说,后来又过了将近两年,1948年我到西柏坡找刘少奇。岸英也刚刚从山东搞完土改,来到西柏坡,因为几天前主席到了西柏坡。我去西柏坡既不知道主席在西柏坡,也不知道岸英在西柏坡。
所以我与岸英相爱是一种缘份。我在山西晋城时被李先念同志送到北方大学读书了。北方大学当时在山西路城 (注:据有关资料,北方大学建校时在河北邢台,校长范文澜),1948年又迁往正定,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1949年底迁往北京,即后来的中国人民大学。
刘少奇的前妻王前当时也在北方大学读书,刚刚同刘离婚。王前年纪很轻,她与刘少奇的两个孩子都在刘少奇身边,她很想念孩子,经常偷偷地流泪。当时我天不怕地不怕的,为此给刘少奇写了一封信,对他的离婚有看法。
刘少奇竟然还回了我一封信。后来我得了疟疾,吃奎宁吃得眼球都黄了。我妈妈当时在河北平山,她说那里有一个医生可以根治这个病,让我请假到平山治病。
我将刘少奇的回信不在意地夹在一本书里,后来被妈妈发现了,她气得要命,跺着脚拍着桌子把我臭骂一顿,说你这个死丫头,不知天高地厚,你怎么干涉起少奇同志的婚姻来了?刘思齐讲到这,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起来。
刘思齐说,我从妈妈口中得知刘少奇在西柏坡,平山离西柏坡只有几十公里。我又给刘少奇写了封信,说你在西柏坡,我想去看看你。我主要是想代王前看看她的两个孩子。刘少奇回信说你来吧来吧,挺乐意的,我就这样去了西柏坡。到西柏坡时天色已晚,我在刘少奇那儿吃了晚饭。饭后刘少奇说,主席来了,要不要去看一下呀。
我一听高兴极了,说那当然要去看啰,刘少奇就带我去见主席。主席的住处门框很矮,房子也简陋,刘少奇进去还把头给碰了,碰得挺重的。与主席见面说到很晚,少奇问主席:今晚思齐是住在我那儿还是住你们这儿呀。
主席说,当然住我们这儿。当时刘少奇还没有老婆,单身,我怎么去住呀?江青一听挺高兴,就安排我与李讷一块住了。然后毛岸英就来了,他看见我就不走了,一直与我说呀说呀。当时我困得不得了,脑子糊里糊涂的,早晨五点钟起的床嘛。
毛岸英那天讲的是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我听不懂。我跟李讷困得头都抬不起来了,他一个人还在讲。
岸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
刘思齐说,岸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对爱情的追求十分大胆和执着。他留学苏联多年,对人很直爽,很热情,方式也独特。岸英在延安时,曾有过一个国统区去的家境不错的女孩子追求他,主席一开始就不同意。
主席对岸英说,每个人的政治立场是不一样的,你们是谈不来的,这个人不适合你。后来胡宗南快进攻延安时这个女孩子就回国统区去了。据说到张家口后,就写文章骂我们。主席闻之后对岸英说:你看,怎么样?我跟你说了吧,不是我们的人吧。
刘思齐说,现在所有的电影、电视剧、文学作品,凡涉及到岸英的,都把他描写成一个规规矩矩、无棱无角、唯唯诺诺的人。他不是这样的人,他是像一团火一样的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人。
他对什么事情都有自己的见解,也敢说出来,不管你是谁,有什么地方不对,他都敢提意见,是敢爱敢恨的那种人。我有一次看一部电视剧,里面有毛泽东、毛岸英、蒋介石、蒋经国,结果蒋经国演得倒像个人样,岸英给演成了个大傻瓜。我说岸英不是这样的人哪,你怎么给演得像个木头一样啊,那样描写岸英是不真实的,岸英很有思想啊。
记者问:前不久某报刊上有一种说法,说当初你与岸英结婚,毛主席曾不同意?
刘思齐否定了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
刘思齐回忆说,事情的原委是,我与岸英相爱后,1948年,岸英主动提出结婚。他去找的主席,我不知道。主席说:同意你们相好,但她年龄还差一点。我作为中央主席,我的儿子要遵守我们自己定的婚姻法。这样到1949年10月,主席说:思齐的年龄够了,同意你们结婚。
刘思齐又说,主席不同意,怎么会在中南海为我们举行看似普通其实规格特别高的婚礼?怎么会在婚礼上当着那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面,举杯走到我妈妈张文秋面前,对她说:“谢谢你教育了思齐这个好孩子。为岸英和思齐的幸福,为你的健康干杯”?这符合逻辑吗?
刘思齐说,我和岸英结婚,是相爱,并不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我才跟他结婚的。岸英在我眼里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就是爱上他,爱上他的性格,爱上他以前的生活,他的经历,两人互相越走越近,互相走入了对方的内心。这里面并不搀杂着他是毛泽东的儿子,没有这个感觉。所以岸英牺牲以后,我和主席在一起,我也从来没有把他当成一个伟大的领袖,一个圣人,我就觉得他是一个很慈爱的父亲,是一个失去了儿子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