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汝昌
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后他归顺了湘军,之后被
李鸿章赏识成为北洋海军提督,是北洋海军中仅次于李鸿章的二号人物,但威海卫之战中自杀,家人也受其牵连被迫流落异乡。
丁汝昌生有二子:长子丁代龄,名长栋,字朝甫,号继廷,花翎五品衔。代龄生子一:发聪,字弼臣。发聪生子三:荣沐、荣澍、荣涛。丁荣涛现为巢湖市医药公司离休干部,其子丁杰为居巢区医药公司经理。
丁汝昌次子丁代禧,名葆翼,字幼廷,又号朝杞。诰授通议大夫,二品衔江苏候补道。生子四:发俊、发宽、发泽、发惠。发俊,名介仁,字旭山,花翎候补县,生子二:荣寿、荣根。发宽生子二:荣武、荣勋。发泽生子三:荣经、荣纶、荣绅。发惠生子二:荣纲、荣纬,生女三:亚华、亚芳、亚苏。
丁汝昌后裔中,有不少对革命事业做过贡献。如四世重孙女丁亚华,1934年参加革命,其夫是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丁亚华现居北京。丁亚芳1939年参加革命,现居巢湖。丁亚苏是1945年参军,原在南京解放军八一医院工作,现居南京。
丁汝昌后人丁小龙
清朝的北洋水师提督,相当于上将。重获财产和地位的丁汝昌家族,到民国时期还很有影响,社会地位较高,家产丰厚,庄园和土地也有不少。
丁小龙和丁小明的父亲丁荣澍在民国时期是县议员,也是一名老师。
新中国成立后,在土改运动中,丁家的土地都被没收。到了“文革”期间,丁小龙的父亲去世,丁小龙的母亲自杀身亡。
丁小龙回忆说,父母双亡后,自己和弟弟的生活经历波折,“我们家被打成地主,很多传家宝也被毁掉了。”
丁家兄弟孤苦伶仃,在村里被人瞧不起。童年时期的丁家兄弟,没有因丁汝昌家族这个名号感受到荣耀,反而感受到的是刻骨铭心的伤痛,并给兄弟两人的一生打下深刻烙印。直到现在,丁小明和记者沟通时,表现得十分内向,基本一言不发。
“丁小明比哥哥内向得多,他从小吃了很多苦,童年的时候,父母双双去世,他被戴上了黑五类的帽子。从小受欺负,受排挤,说话时不敢正视别人。”中国
甲午战争博物馆副馆长、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馆长王记华告诉记者,由于和博物馆方面多次联系和接触,丁小明和哥哥比较信任博物馆的人。
王记华回忆,甲午战争研究业界的泰斗人物戚其章先生和研究地方史的刘德煜先生参与了对丁家后人的寻访。
1980年前后,威海市政协文史委派人去安徽做历史调查,了解丁汝昌后代的情况。当他们找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时候,没有获知丁家后人的情况,因为对方不敢说。“这些后人是地主崽子、狗崽子,属于黑五类,还没有平反,你们去寻访他们干什么?”
寻访者告诉对方:“我们是做地方史研究的,我们认为通过史料记载,丁汝昌在甲午战争时期抗击日本侵略者,最后宁死不投降,自杀殉国,是一个民族英雄、爱国将领。”
当地宣传部门听到后,称要对这件事商量商量,并连夜开会,为丁家摘掉了“地富反坏右”的黑五类帽子。
第二天,被摘掉帽子的丁家后代和专家们见了面,专家们找到了丁家的家谱,了解清楚了各个后代的基本情况。
丁小龙兄弟尽管被摘了帽,但家境还是一贫如洗。王记华回忆,上世纪90年代去丁家访问的时候,丁家兄弟们还住在场院内低矮的泥房里。“但现在境况好多了,兄弟俩帮忙卖书,每个月能拿到固定工资。”
丁小龙说,从2008年开始,兄弟两人来到刘公岛帮助售书,现在的日子过得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