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乾隆非孝圣宪皇后亲生而是其养子?
山南慕北 2016-09-27
甄嬛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孝圣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罕见的。
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乾隆非孝圣宪皇后亲生而是其养子?
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
成书时间早于《雍正实录》的《永宪录》卷二记载:雍正元年十二月丁卯(二十二日)午刻,上御太和殿。遣使册立中宫那拉氏为皇后。诏告天下,恩赦有差。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宋氏为裕嫔,耿氏为懋嫔。而且最近有很多学者又在清宫雍正的档案里查到了一条与该记载完全相吻合的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的历史材料,这就是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一条档案。这个档案即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记载:“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奉上谕:尊太后圣母谕旨:侧福金年氏封为贵妃,侧福金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钱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也就是说,雍正封侧福晋钱氏为熹妃,那雍正档案的这个熹妃钱氏和萧奭《永宪录》的那个熹妃钱氏就是一个人,毫无分歧和差异。但同一件事在乾隆朝修的《雍正实录》却这么记载: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甲子(十四日)“谕礼部:奉皇太后圣母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齐妃;格格钮祜鲁氏,封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懋嫔;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察例具奏。”这个熹妃在萧奭的《永宪录》里面是姓钱,而且在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的时候还姓钱,到《雍正实录》里面这个熹妃就不姓钱了,就姓钮祜鲁氏。这三份记载的差异,唯一的解释就是:格格钱氏与格格钮祜鲁氏是一个人。因为她们都是同一天、都是奉皇太后的懿旨受封,所以熹妃只能是一人。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玉牒》上,也写着世宗宪皇帝(雍正)第四子高宗纯皇帝(乾隆),于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由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凌柱之女诞生于雍和宫。但是当时清朝政府有个规定,皇帝家族生儿育女,每3个月要上报一次,写明出生时间和生母。根据这条规定,乾隆生母钱氏在清宫档案《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记载中姓钱应该是真实的。而《玉牒》则是每隔10年才根据出生和死亡记录的底稿,添写一次皇室族谱。《玉牒》修成后,还要经皇帝亲自审阅修改。在这里换句话也就是说《玉牒》是时隔10年经皇帝修改后的后记了。
那么乾隆的母亲究竟是姓“钱”还是“钮祜鲁”呢?史学界因此出现了分岐。一种说法是,由于“钱”与“钮”字形相近,造成修书者笔误,“钮祜鲁氏”就是“钱氏”,此女为满人。他们还列举康熙之废太子之正妃瓜尔佳氏,亦曾被误记为石氏(其父为都统石文炳)。但此说推测的成分较多,证据不足。若为误记,怎么会在乾隆朝之前都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乾隆即位后,修篡前朝实录时就更正了呢?何况被称为熹妃之父的“四品典仪凌柱”其人,本人查找了许多史料,都没有找到他的半点事迹,其何时为官、家族谱系、有何功过,一概不知!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值得怀疑。
另一种说法,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册封熹妃钱氏的时候,这个时候雍正还没有秘密立储,也就是说弘历(乾隆)这时候作为普通皇子其母亲钱氏和其他普通皇子的母亲一样都是可以保留汉姓的。而到了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雍正正式设立秘密立储制,才指定弘历为皇太子。也就是说熹妃钱氏变成熹妃钮祜鲁氏就是在雍正秘密立储之时或之后的事了。在这里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因为皇太子的母亲需要有一个高贵的满族出身,因此必须要将熹妃钱氏篡改为满族贵姓。而钮祜鲁氏是满族最高贵的姓氏之一,其先祖巴图鲁额亦都曾帮助努尔哈赤以十三兵甲起家,是满清开国基业的第一功臣。于是熹妃钱氏便拜巴图鲁额亦都之后四品典仪凌柱为义父,从而便改汉姓钱氏为满姓钮祜鲁氏了。但这种说法同样牵强,盖雍正诸子除了乾隆的母亲身份有疑外,其他均为汉军旗女子所出,并无高下之分。而且雍正晚年最宠爱的儿子实为年贵妃所生的福惠,若此子非早夭,将来帝位花落谁家亦不可知。故“皇太子的母亲需要有一个高贵的满族出身”的说法没有根据。
乾隆之母是江南女子钱氏可能性最大。盖乾隆之母最初只是雍亲王藩邸的一个“格格”(低等侍妾),如果她真的出自满族大氏族钮祜鲁家族,其父又是四品官员,其身份不应该只有这么低。乾隆素来好大喜功,极爱面子,登基后,将自己的母家说成满族八大姓氏之一的钮祜鲁氏,的确可以抬高身份。 这也是以后乾隆6下江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