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
邓颖超是20世纪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妇女的骄傲,也是
周恩来总理一生的骄傲。
1913年夏,邓颖超跟随母亲从北京回到天津,从这时起直到1925年7月离开天津,除中间从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北京任教了一年多外,她一直在天津学习、工作、从事反帝反封建斗争,对天津和天津人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称天津是她的第二故乡,她说:“我六岁到天津,生活了十来年,算是半个天津人吧!”
1916年夏,邓颖超凭着刻苦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本科,为10级学生,开始了她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为期四年的学习和生活。在这里,邓颖超受到了严格的师范教育。晚年邓颖超曾这样回忆她童年的学习和生活:“我在女师附小念了两年。当时学制初小四年,高小三年。我插班念了初小四年级,又上了一年高小。母亲失业,我在家帮母亲织毛巾,一边补习功课。1915年夏天,我虚报两岁,跳了两级,11岁考上不要学费的直隶女子师范预科。1916年我12岁时升入本科。”
上学期间,邓颖超不仅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还认真对待习字课,她书写的颜体楷书非常好,是班里书法成绩中最好之一。她写的“甫事”二字,被老师选中,收入到《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友会会报》第三期上,成为同学们欣赏和学习的榜样,这是迄今发现的邓颖超最早的书法作品。
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集体生活中,邓颖超逐渐显现出逼人的锐气和才华。她热心社会活动,先后与郭隆真、张若名等人筹建了学生乐群会、学生自治会、青年会等组织,参加进步学生团体组织的活动,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培养了爱国思想,她的思想和身心都迅速成长起来。
邓颖超为周恩来初恋情人平反
周恩来自幼丧母,父亲长年在外谋生,从小凡事都得自己拿主意。在南开读书时,校董严修十分器重他的人品,曾托人说亲,想把女儿许配给他,被他拒绝了。一九二零年他从蹲了半年的监狱获释,为他辩论的著名律师刘崇佑向他暗示有一位"漂亮的侄女",也被他婉言谢绝。
然而,周恩来心仪的初恋,却是和他一起参与“五四运动”,一起坐牢的才女张若茗。若干年以后,一位西方记者向邓颖超问起周恩来这位初恋情人,她很轻松地笑着反问:“是的,但并不重要,不是吗?”
张若茗,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富裕人家。1916年考人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同为第十级学员。家境好,人特别聪明,性情刚烈,心高气盛。在校期间的成绩,据说从没降到过第二,她确实是一个在任何地方都是拔尖的人物。
从学运领袖而言,周恩来、张若茗、邓颖超是志同道合的青春战友。若论私情薄厚,周恩来与张若茗的接触从组织工作、领导地位的角度讲会比邓颖超更多些。张若茗的才情、能力更强一些。加之邓颖超当年不过才15岁,尚未深更情欲,而张若茗则已是17岁的漂亮的一个大姑娘了。1955年,周恩来对这段雾水情缘,毫不掩饰。在晚辈好奇的追问下,当着邓颖超的面,含蓄而概括地说:“开始两人的确不错。”邓颖超在旁边望着早年的恋人,永远看不够的丈夫,堂堂的共和国总理,任其表白,笑不启齿。
张若茗当时19岁,比周恩来小两岁,七妈(指邓颖超)曾对她说:‘当时和我们在一起的张若茗,和你伯伯接触比较多。当时我曾经以为,如果你伯伯不坚持独身主义的话,和她结合可能是最合适的了,我们周围的人也都这么认为。’1924年初,张若茗离开了巴黎,十分伤心地和伯伯爱情道路上分手,伯伯才转而写信向邓颖超求爱。”
20世纪50年代,知识分子加强思想改造,张若茗为了表示对党的忠诚,哪怕一闪而过的“私心杂念”也向党交心。然而,1955年后,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开始了,这些材料被当作证据,不但张若茗导致她被打成右派,她的大儿子杨在道被打成右派、送去劳动教养。紧接着,张若茗在法国22岁时退出少年共产党的举动,也被翻出来,被指责为叛徒。1958年6月18日上午,一场批判会召开,要她承认莫须有的诸多罪名,张若茗倍感羞辱,她想不通。当她得知下午还要继续开会,批判还要继续“升温”温,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她不寒而栗,默默地咀嚼着苦涩的泪水,悲痛欲绝……,她来不及等候亲人,来不及为自己分辨,来不及写下遗言,匆匆走到油管桥附近的盘龙江铁路桥上,两眼迷茫,回头西望,绿树成阴的云南大学最后收留眼底,她彻底绝望了,纵身跃进幽暗的盘龙江,江水溅起团团浪花,张若茗的生命年轮,永远定格在56岁上……
1963年秋,邓颖超出差昆明,专门安排时间,亲自过问张若茗冤案,云南大学党委对张若茗的问题,向邓颖超作了专题汇报。邓颖超听后,觉得案情基本清楚,是一桩冤案,要求尽快给蒙冤魂归盘龙江的张若茗案,平反昭雪,向家属赔礼道歉。但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张若茗蒙冤平反昭雪工作,又搁置下来,无人问津。
1980年,张若茗的儿子杨在道结束了21年的劳教生涯,恢复了自由,他立即写信给邓颖超,要求给母亲平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邓颖超收到来信之后,立即给云南大学去信,要求落实政策,予以平反昭雪。
同时,邓颖超还亲自召集全国政协、统战部等单位协商,请求督促落实张若茗的政策。在邓颖超同志的过问下,1980年秋,云南大学党委对张若茗的问题进行了甄别,为张若茗洗清罪名,彻底平反昭雪,并向家属赔礼道歉。在平反决定中,肯定了张若茗不仅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还是中国第一位法国女博士,她一生的中法文著作近百万字,在法语教学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她在爱国运动以及中法文化交流和为我国教育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了慰了张若茗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