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邓力群简历 邓力群承揽一切责任保邓小平

邓力群简历 邓力群承揽一切责任保邓小平

浅草 2016-09-20
\

邓力群
  中宣部原部长邓力群2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邓力群在当代理论界被很多人视为“左”营的标杆人物。而在这一标杆之外,另一面的邓力群少为人知。
  邓力群简历
  邓力群同志,原名邓声喈,1915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桂东县。青少年时期,他热爱祖国,勤奋好学,追求进步。1929年至1931年在长沙兑泽中学读书,开始接受进步思想。1931年到北京汇文中学读书,多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一二·九”运动中,被推选为汇文中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带头参加“一二·一六”大游行,参加南下宣传团。1935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任北平学生联合会执委会委员、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组织部部长、中共北平东城区委干事等职。这一时期,他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是北平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
  1937年4月,经党组织批准,邓力群同志奔赴延安,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和工作,任中央党校教务处秘书、教员。1938年5月,被选派到延安马列学院,先后担任学院教务处处长、院党总支副书记。1941年9月,调任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政治研究室政治组组长,1944年7月,任中共中央研究局材料室主任、研究员。其间,参加了延安整风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东北形势需要,中央选派大批干部奔赴东北,邓力群同志也被选派前往。1946年2月,任中共吉北地委宣传部部长,同年4月,任中共榆树中心县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他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立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指示,走屯串户,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清匪除霸,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土地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当地人民支前参军热情,为保证前线战斗的胜利、巩固南满根据地作出了积极贡献。1948年8月,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在张闻天同志直接领导下,组织起草了《中共中央东北局关于发展农村供销合作社问题的决议草案》、《东北农村合作社组织大纲》等文件,为推动东北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基层政权作出了贡献。
  1949年7月,邓力群同志随刘少奇同志秘密访问苏联。不久,任中共中央在新疆三区的联络员,奔赴新疆工作。他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指示,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多方奔走,促成了陶峙岳和包尔汉的和平起义,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妄图把新疆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他组织各族群众积极筹备粮食被服、解决交通问题,为解放军顺利进疆和稳定新疆局势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青委书记,新疆日报社社长,新疆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等职,为新疆的稳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1952年10月至1958年4月,邓力群同志历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一办、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组长,1958年6月任红旗杂志社常务编委、秘书长,1959年6月至1966年5月任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为党中央机关刊的成功创办和顺利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1955年,参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草。1959年起,参加整理毛泽东同志部分重要讲话、谈话和批示,为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宣传毛泽东思想付出了大量心血。1961年,参加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广州调查,参与起草《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等重要文件。负责《刘少奇选集》的编辑工作,参加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修改完善。参与起草《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关于市场和物价问题报告》、《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等中央文件,为调整国民经济,克服上世纪60年代初期经济困难作出了贡献。
  1965年9月,邓力群同志到广西桂林参加“四清”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严重冲击和迫害。1969年秋,被下放“五七”干校劳动。他坚守理想信念,坚持读书思考,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历史、文化书籍。
  1975年7月,邓力群同志到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为负责人之一。当时,国务院政治研究室主要承担代表国务院管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等职责。同年7月至9月,邓力群同志参加了《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汇报提纲)》(后来修改为《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简称“工业二十条”)和《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简称《论总纲》)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由于这三个文件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思想主张和全面整顿的工作路线,被“四人帮”称为“三株大毒草”,诬陷为“右倾翻案风”的纲领,邓力群同志因此多次受到批判,并在事实上被停止了工作。
  粉碎“四人帮”后,邓力群同志于1977年6月担任国务院财贸小组副组长。他积极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分析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提出必须在我国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等观点,对破除当时的思想禁锢、推动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1977年11月至1982年5月,邓力群同志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其间,1978年9月起任院党委常委、党组副书记。1980年4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次党代会上,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做党中央和国务院忠实的得力的助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四年多时间里,他积极贯彻中央的正确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拨乱反正,为恢复和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978年5月,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迅速发展成为全党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思想解放运动。作为理论工作者和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领导干部,邓力群同志积极投身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撰写文章阐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观点,为我们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9年1月至1982年4月,邓力群同志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兼中央办公厅研究室主任,分管中央文件起草和调查研究工作。他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决策提供了正确政治服务。在拨乱反正中,他多次发表理论文章,正确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思想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调整整顿、拨乱反正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特别是在农村改革中,他积极向中央反映实际情况,领导起草中央有关重要文件,倡导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1年1月至1987年9月,邓力群同志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主任,参与组织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通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1982年4月至1985年7月,邓力群同志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82年9月至1987年10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分管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这一时期,随着对历史经验的深入总结和改革开放实践的探索,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发展道路作出了高度概括,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邓力群同志积极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组织选编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参与选编《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的宣传和学习工作,组织理论研究部门开展研究,撰写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理论文章。组织选编《陈云文选》。他积极宣传党的基本路线。他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推动形成了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热潮,有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善。
  1983年10月至1987年夏,邓力群同志任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整党工作。1990年以后,任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组建当代中国研究所,主持编撰《当代中国》丛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邓力群同志是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在中共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不为人知的邓力群
  孤身入疆为和平起义做铺垫
  邓力群1915年出生于湖南省桂东县,其父中过科举,但从未做官。邓力群1935年考入北京大学读经济学,还没读一年便去了延安。解放战争时期邓力群被派往东北,他在那里与陈云会合,担任过辽东省委政治研究室主任等职。
  1949年8月,随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的邓力群(作为中共访苏代表团政治秘书)受中共中央委派,辗转来到伊犁建立电台。在他的协调下,新疆三区3位代表如期赴京参加了全国的政协会议。邓力群还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国民党驻新疆部队的情况。8月20日,他了解到张治中对新疆国民党军队的声望和部属关系。正是根据他的情报,毛泽东于9月8日在中南海约见了张治中。张治中遂敦促新疆的陶峙岳、包尔汉发动和平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邓力群被留在新疆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兼秘书长等职。他与王震密切合作。当时要争取少数民族合作的毛泽东得知王震过早地开展牧区改革,大为恼火。邓力群告诉毛泽东说,不是王震,而是他邓力群作出了牧区“镇反”的决定。邓力群大胆保护王震,自担罪名,为此丢了乌纱。
  1952年,邓力群回到了北京,在中央办公厅工作。他帮助起草党的文件,后来又去了党刊《红旗》杂志。刘少奇在“文革”中受到批判时,邓力群拒绝批判刘少奇。他为此受到批评,被下放到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并参加劳动。
  承揽一切责任保邓小平
  1975年,国务院政治研究室成立,邓力群应胡乔木之邀,成为政治研究室的第七位、也是最后一位要员。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协助邓小平同志做了许多事情,这其中就包括参加《毛选》第五卷的编辑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同“四人帮”的斗争等。
  1975年,邓力群按邓小平的授意,主持写了一篇大文章《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后来“批邓(小平)”时,这篇文章被“四人帮”打成“三株大毒草”之一,说这是邓小平反“文革”的宣言书,因而追查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
  面对政治高压,不少人都战战兢兢,但是,邓力群出面承揽一切责任,当着清查人员的面,在原稿的题目上画一个圈,一条直线划下来,签上邓力群的名字,并说:这篇文章是我主持搞的,每句话,每个标点,都由我负责,上面没有布置,具体参加工作的同志也没有责任。邓小平后来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一个半人顶住了,半个刘仰峤(社科院秘书长),一个邓力群。王震也曾多次和很多人说,邓力群在“文革”期间、“反击右倾翻案风”中保了邓小平,没有上推下卸。邓小平在1977年恢复工作后不久,邓力群便成了为他写讲话稿的圈里人之一。
  1987年的十三大上,邓力群在中央委员差额选举中落选,紧接着又在中顾委常委选举中落选。邓小平说:承认选举,不作变动。故此,邓力群对邓小平一直耿耿于怀,这是后话。
  帮胡乔木向各位元老求情
  中共的另一位大秀才胡乔木,却在1976年“批邓”时,没能挺住,揭发批判了邓小平。“四人帮”倒台后,胡乔木自然很沮丧。国务院政研室连续开了5次会,揭发批判“四人帮”。胡乔木仍然在名义上担任临时领导小组组长,但实际工作都交给邓力群领导的办公室负责。
  邓力群感到,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时候,胡乔木所受到的压力的确很大,写揭发材料实在是迫不得已。但材料讲的都是事实,没有捏造。更重要的是,邓力群认为,胡乔木过去为毛主席做了许多工作;在1975年整顿中为邓小平也做了很多工作。把胡乔木一棍子打下去,或者悄无声息地弃置一边,很不公平,也太可惜。
  邓力群要为胡乔木说些话。他先后找陈云、王震、叶剑英谈了胡乔木的情况和苦衷,做了解释,得到他们的谅解。他见到李先念、陈锡联、余秋里、罗瑞卿等同志,也都给他们谈了情况,做了解释。1977年5月下旬,邓小平再次出山,担任中央领导职务。王震让胡乔木写封信,向小平同志认个错,由他们带去面交邓小平。邓小平说:“这没有什么,对这事我没有介意。”他说:“乔木是我们党内的第一支笔杆……他这个人缺点也有。软弱一点,还有点固执,是属于书生气十足的缺点,同那些看风转舵的不同。”
  邓小平说:“总而言之,乔木这个人还是要用。”就这样,胡乔木再次走出逆境,重新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部分摘自:《快乐老人报》2014年2月16日第16版 历史上的今天整理
关键词: 邓力群 邓小平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