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到底是哪八戒 猪八戒到底从哪来的?
山南慕北 2016-09-08
猪八戒
猪八戒到底是哪八戒
八戒既然是唐僧另外为猪八戒取得别名,定另有深意。《西游记》中,因为“猪刚鬣”接受了菩萨的戒行之后,要断五荤三厌,因此唐僧给他起了个“八戒”作为他的别号。“五荤三厌”乃是宗教的戒条,是佛道两教的混合产物。“五荤三厌”是吃食方面的戒条,“五荤”指的是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五种辛味蔬菜,“三厌”指的是不吃雁、狗、乌龟三种动物。
但是猪八戒是佛教的唐僧给取的,在佛教中,猪八戒的八戒并非上述“五荤三厌”。猪八戒的八戒全称乃是“八斋戒”,是佛教为出家的信徒所指定的八项戒条,不论男女都要遵守。
这八戒的内容是:(1)不杀生。这是众所周知的佛家教条,《西游记》中的唐僧便是连一只蚂蚁都不舍得踩死的形象。(2)不偷盗。身为佛教中人,是不能做这种偷鸡摸狗之事的。偷盗乃是一种罪恶行径,是众人所不齿和厌恶的,入了佛教代表的便是佛教的形象,这类行径更是禁行。(3)不淫欲。色戒是佛教的戒条之一,猪八戒是出了名的贪图美貌,对于猪八戒来说不淫欲是一个真正的苦修行。(4)不妄语。耳熟能详的“出家人不打诳语”便是出自这里。(5)不饮酒。喝酒误事,行为需严谨的佛教中人是喝不得酒的。(6)不眠坐华丽之床。就是不睡在装饰华丽的床上,坐也不行。佛教提倡的是苦行,眠坐华丽之床与苦行相违背。(7)不打扮及观听歌舞。佛教中人要注意佛教形象,着统一的服饰,打扮会影响世人对佛教形象的看法,观听歌舞易犯色戒。(8)正午过后不食。佛教有着严格的饮食作息时间。过午不食是佛教中人需要养成的习惯。
猪八戒到底从哪来的?
在《西游记》中,对于猪八戒的来源介绍的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猪八戒并不是高老庄的人。猪八戒原来是天庭众仙中的一员,是威风八面的天蓬元帅,有手下天兵天将三十六万,主要职责是看管天河。之后猪八戒因为违反天规调戏霓裳仙子而被贬入人间。在投胎的时候又投错了胎,成了一个有着猪鼻猪耳猪肚的人,也就是人们熟知的之后和唐僧一起西天取经的猪八戒,所以猪八戒应该是来自天庭的。
但是有传说猪八戒是佛教的七头金色猪拟人化的角色。七头金色猪是佛教神祗摩利支天的坐骑,元代时期摩利支天备受推崇。相传摩利支天能够保佑武人百战百胜,作为摩利支天的坐骑,七头金色猪也有着守护的作用。在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中猪八戒这一形象的时候,因为摩利支天在明代有着浓重的密宗色彩,所以吴承恩便将这摩利支天的名号摒弃不用了。他将天蓬元帅作为了猪八戒的前世,并且结合道教、佛教两个宗教中的神灵原型,赋予了猪八戒半人半猪的形象,这也是吴承恩的创新之处。这样看来,猪八戒又是出自吴承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