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毛泽东心中十位完美女性的最终结局 杨开慧被枪杀

毛泽东心中十位完美女性的最终结局 杨开慧被枪杀

彼岸花开 2016-08-26
范德萨

杨开慧
  陶斯咏,即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陶毅。她本是湘潭人,后举家迁至长沙。陶为富商家的小姐,周南女中的毕业生,与向警予、蔡畅合称为“周南三杰”。
         陶斯咏
  她个子很高,才华横溢,是长沙着名的美女。1919年至1920年,同毛泽东一起在长沙共办“文化书店”。在此其间追求她的人很多,其中有两位才子达到了疯狂的境界,那就是毛泽东和彭璜。毛给陶写过很多情书,现在能查到的就有五封。1921年陶去南京金陵女大进修,经过慎重考察和思考,陶拒绝了彭,认为毛泽东是不可多得的精英。最后是她那个以商人眼光看人的父亲,感觉毛泽东书生气太浓,还有家境的原因,致使他们没有终成眷属。
  陶斯咏终生未婚,1931年去世,年仅36岁。
  第二位就是云锦师妹杨开慧
  杨开慧,毛泽东老师杨昌济的女儿,号霞,字云锦,1901年生于长沙板仓,比毛泽东小八岁。在长沙时,他们还只是纯洁的师兄妹关系,后来,毛泽东追随杨昌济到北大学习期间,与小师妹结下了深深的爱情。1920年毛泽东同杨开慧结婚,留下3个儿子:毛岸英、毛岸清和毛岸龙。1921年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政治活动有很大帮助。1930年10月杨开慧被何键逮捕,同年11月14日被枪杀。
  第三位:江西“永新一枝花”贺子珍
  贺子珍,她原名贺桂圆,江西永新人,1909年9月生,曾任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中共永新县委、吉安县委副书记,1927年在参加组织永新农民武装暴动后,随袁文才部上井冈山,1928年在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做机要和宣传工作。
  贺子珍当时青春貌美,激情活力四射,毛泽东对她十分欣赏和爱慕,彼此认识后不久即结婚。贺子珍时任中共湘赣边特委机关秘书、毛泽东的秘书,1929年1月随同红四军主力下山,后任机要科科长,1937年冬去苏联治病,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贺子珍于1984年4月19日17时17分逝世,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第四位:着名红色作家丁玲
  丁玲,1904年10月12日生于湖南省常德市,原名为蒋伟,字冰之。丁玲在少女时代曾经先后在桃源、常德、长沙等地读书,与杨开慧是岳云中学同学。1936年9月在党的营救下逃离了南京,经上海潜赴西安,不久到了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丁玲气质高雅,才华横溢,同时风骚惹人,属于时尚性感的新派女性,毛泽东一见倾心,还专门为她写了着名的词《临江仙》。
  建国后,丁玲致力于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先后任《文艺报》主编、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和《人民文学》主编等职。1986年3月4日,丁玲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第五位:红颜知己吴莉莉
  吴莉莉,1912出生,北京人,原名吴广惠,英文名LiLi(莉莉),遂成爱称,她是北平女师大高材生,英文特优。
  大学毕业后,吴莉莉去美国留学,认识了海伦、斯诺和史沫特莱等人。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战起,平津沦陷。吴小姐爱国心热,欲奔后方为抗日出点力,和史沫特莱一起去了延安。到延安后,史沫特莱引进一种新的娱乐——西方式的交际舞,吴莉莉成了交际舞的明星。
  陕北穷困,风气闭塞,吴小姐虽已脱旗袍改穿军装,而仍留着烫发,也常淡抹唇膏香粉,十分引人注目,当然也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后来被毛泽东选为英文翻译。莉莉活泼、外向、热情,透着西方女人的性感和魅力,还经常为毛泽东译读英文报刊、教交际舞,有时唱中英文歌曲,给毛泽东从未有过的感觉,毛泽东经常用炽热的目光看着她。
  有一天晚上,史沫特莱已经睡下,突然听到隔壁吴莉莉的窑洞有吵闹声,她跑过去,只见贺子珍正用一个手电筒打毛泽东,毛泽东坐在桌旁的板凳上,仍旧戴着他的棉帽子,穿着军大衣。他没有制止贺子珍,他的警卫员立在门旁,显得很尴尬。贺子珍狂怒地大喊大叫,不停地打他,一直打到她自己上气不接下气才停手。毛泽东最后站起来,他看上去很疲倦,声音沉着严厉:“别说了,子珍!赶快回去吧。”贺子珍却突然转向吴莉莉(吴当时背靠墙),她走近吴莉莉,挥起手中的手电筒,另一只手抓她的脸、揪她的头发,血从吴莉莉的头上流下来,吴莉莉跑向史沫特莱,躲在她背后。
  后来,毛泽东命令警卫员将贺子珍送回了家。经过贺子珍大闹窑洞这件事,吴莉莉也无法再在延安待下去,被强行送往西安。吴莉莉到了西安之后,被国民党拘捕。此时,一直追求她的大学同学张研田(时为胡宗南第七分校的政治部主任)把她救了出来,两个人结了婚。
  吴莉莉1949年从成都去台湾,不仅与丈夫关系不好,还始终不能忘情于毛泽东。往往在吃饭时,她会站起身来,举杯高呼:“为那位北方的伟人祝福!”眼中放出异样的光彩。吴莉莉在1975年去世。
  第六位山东诸城人江青
  江青,原名李云鹤,1914年出生,山东诸城人。她1929年春在济南入山东实验剧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个月后失去党的关系,1934年在上海被国民党逮捕,获释后以蓝苹为艺名做过电影演员。1937年7月中旬,“七七事变”爆发不久,蓝苹离开上海,抵达西安,8月到达延安,改名为“江青”,1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学习。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成立,江青担任戏剧系指导员,演出话剧《被糟踏了的人》、《锁在柜子里》。8月改演京剧《打渔杀家》,得到毛泽东的肯定。江青的美貌和气质深深吸引了毛泽东,他虽然日理万机,但有江青的演出,几乎都要到场。随后江被调任军委办公室秘书,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照顾毛泽东起居(毛泽东当时的妻子贺子珍正在苏联“长期养病”)。1938年11月20日,经康生做媒,中共中央批准,江青与毛泽东结婚,1940年生下女儿李讷。
  江青是毛泽东晚年时代的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之一。1969年中共九大上,江青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1971年林彪事件后,她与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结成联盟,即后来被中共所批判的“四人帮”。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等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将四人帮和毛远新等人逮捕、隔离审查。1977年7月,中共第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江青被永远开除党籍。1991年5月14日江青于北京公安医院上吊自杀。
  第七位是孙中山夫人宋庆龄
  宋庆龄生于1893年1月27日,与毛泽东同年。年轻时,毛泽东只能仰视宋庆龄,那时他就被宋庆龄美丽和高贵所征服,同时他也十分欣赏宋庆龄的为人,认为她是完美的女性。
  直到1945年9月,毛泽东才得以在重庆上清寺张治中住所见到宋庆龄。从那以后,他们书信往来频繁——宋庆龄是毛泽东在书信中除了家人以外唯一称呼“亲爱的(大姐)”的女人。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宋庆龄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病逝于北京。
  第八位刘少奇妻子王光美
  王光美,生于1921年,她父亲王治昌,字槐青,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1945年,王光美在辅仁大学理科研究所获科学硕士学位,回国后,1946年8月赴延安。
  王光美属于大家闺秀,举止优雅,很有贵族气质,一到延安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江青欲借文革置之死地,毛泽东得知后,迅速做出批示,坚决保护王光美。后来王光美致力于慈善扶贫事业。2006年10月13日凌晨3时许,王光美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第九位是生活秘书、机要秘书张玉凤
  张玉凤,1944年出生在东北牡丹江的一个清贫之家。家中有八个子女,她排行第四。因为家庭太穷而无法完成学业,1958年就成为了铁路客运列车的一名列车员。1962年被调到毛泽东车厢任服务员,1967年与同在铁道部工作的刘爱民结婚。因得到毛泽东的欣赏而于1970年7月被调入中南海,随后成为了毛泽东的生活秘书,后兼机要秘书,陪伴垂暮之年的毛泽东走完其伟大的一生。
  毛泽东去世,江青以主席夫人的名义,提出要清理主席的私人财产。不料,在江青向张玉凤索要保险柜钥匙时,张玉凤却说:主席留下的一切,都是党和国家的财富,若要清理必须经华主席批准。这让江青大为恼火。随后,张玉凤如实地向华国锋汇报了情况,说明了这批文件的重要性,引起了华国锋的高度重视,使得江青的算盘落空。可以说,作为毛泽东晚年最信赖和依靠的人,识大体、顾大局的张玉凤对形势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张玉凤离开中南海之后,先是被安排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后来,在她自己的要求下,又调回到铁道部,做了一名普通干部。2000年,她从铁道部老干部局退休,安享十分幸福的晚年。
  第十位是伊梅尔达
  她生于1929年,家境平平,父亲是一位普通教师,9岁丧母,有6个兄弟姐妹,她是老大。从上大学起,就开始半工半读。伊梅尔达生性好强,她的格言是:“永远把微笑挂在嘴边,永远把泪水藏在心底。”
  后来,她成了菲律宾第一美人,不但艳丽俊俏,而且有大家闺秀风度,还有一副婉转动听的甜美歌喉,再后来,成为了总统夫人。
  1974年9月,毛泽东会见马科斯夫妇,毛泽东那时身体是疾病缠绕极度虚弱,但为了国家利益还是强打精神站在客厅的门口迎接客人。当雍容华贵、面容美丽、光彩夺目的马科斯夫人出现时,毛泽东突然放射出无比惊奇的目光,以至于旁边的江青又产生了酸酸的嫉妒。再往下就出现了令世人惊讶的一幕,毛泽东突然拉起了伊梅尔达的手,而后文雅从容地将手托到胸前,搁在嘴边轻轻地一吻,在场的人都没有来得及反应,夫人激动地说:“我太荣幸了!”这个场景,只拍下一张照片——这张毛泽东唯一亲吻女性的照片迅速传遍全世界。然而,马科斯夫妇成为了菲律宾历史上最为腐败,最为臭名昭着的总统和第一夫人。菲律宾人民在推翻马科斯政权之后,审判了伊梅尔达,后赦免。
关键词: 毛泽东 结局 女性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