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纪登奎是谁?毛泽东"接班人"纪登奎因何辞职?

纪登奎是谁?毛泽东"接班人"纪登奎因何辞职?

浅草 2016-08-23
\

 
  由于毛对这位比他小三十岁的年轻干部印象深刻,以后每到河南,一定要听纪登奎的汇报。因此,纪登奎的升迁速度也很快。
  纪登奎简历
  纪登奎于1923年3月17日出生在山西省武乡县。抗日战争爆发的那年,15岁的纪登奎开始参加革命,并加入了由中共领导的牺盟会。第二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出任晋东青救总会委员、兼和顺县青救会主席。此后,他长期在华北地方工作;历任鲁西区党委青救会组织部部长,冀鲁豫第二地委抗联分会组织部部长、副主任,冀鲁豫第一地委委员、民运部部长,中共平阴县委副书记,冀鲁豫区党委党校组教科科长,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科长,豫西区党委工作团书记、兼中共鲁山县委副书记、书记,伏牛山剿匪指挥部党工委副书记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纪登奎出任中共河南省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1951年春,毛泽东南下视察工作,途经许昌时,得知当地有这样一个年轻能干的领导干部后,就特别在专列上召见了纪登奎,听他汇报工作。这也成为纪登奎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年4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中南局宣传部郭小川撰写的《中共许昌地委的宣传工作》;同日,《人民日报》还在头版配发了一片题为“学习许昌地区经验,做好党的宣传工作”的社论;5月,纪登奎出席了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在会上,毛泽东对他赞赏有嘉。不久,纪登奎就被任命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时年仅28岁。
  由于毛对这位比他小三十岁的年轻干部印象深刻,以后每到河南,一定要听纪登奎的汇报。因此,纪登奎的升迁速度也很快。1954年任河南洛阳矿山机器厂厂长、兼党委书记。在大搞工业建设的背景下,这家工厂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前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之一。据称纪登奎的任命,也是因为毛泽东的建议。1958年11月,洛阳矿山机器厂比计划提前一年建成投产。不久,纪登奎就被调任中共洛阳地委第一书记、兼军分区第一政委。1963年3月,升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两年后,晋升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又兼任商丘地委第一书记。
  由于深受毛的提携,纪登奎一直都积极支持毛泽东的群众造反“路线”。在“文化大革命”刚开始的时候,纪登奎还被任命为“河南省委文化革命小组”的副组长;但他并不认同“造反派”夺权的行为。后来,在“一月风暴”的背景下,纪登奎也受到了冲击,被关押了起来。
  半年后,纪登奎被恢复了工作。1968年,纪登奎出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并实际主持河南省的工作。在1969年年召开的中共九大上,纪登奎被安排以“革命干部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会议结束时,纪登奎当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70年,他正式进入中央工作,出任中共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国务院业务组成员。
  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和林彪的分歧日渐加重。出于政治考量,在没有正规军队任职经验的状况下,纪登奎被毛任命为中央军委领导成员、军委办事组成员。这一做法,被毛泽东称为是“掺沙子”;目的,就是为牵制林彪等人。林彪倒台后,毛泽东对纪登奎等人的信任度加重。1973年,纪登奎正式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1975年1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倒台。在讨论向外通报决定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的文件时,纪登奎提出“应该在中央文件中指出‘文革’的错误所在”。因为这一点,有人称纪登奎“是中央高层提出对‘文革’怀疑或者否定意见的第一人”。
  “文革”结束后,在政治上,纪登奎拥护华国锋。9月16日,华国锋召集李先念、吴德、陈锡联、纪登奎、陈永贵等人在国务院会议厅开会。其间华国锋提问:“毛主席提出的‘四人帮’的问题,怎么解决?”纪登奎说:“对这些人恐怕还是要区别对待”。华国锋以此将中立的纪登奎排除在行动以外。在中共十一大上,他继续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然而,在邓小平掌权后,纪登奎受到指责、并被边缘化;特别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这次会议上,纪登奎接受了来自各方的批评,决定退出中央,但一直没有公开。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纪登奎正式辞去了所担任的所有领导职务。
  1983年后,纪登奎被安排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并给于正部长级待遇。
  1988年7月13日21点06分,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接班人"纪登奎辞职内幕
  毛泽东曾一度把纪登奎列为接班人的对象,在毛泽东的提携下,纪登奎平步青云,由河南省革委会副主任升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之后又升为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等要职。但“文革”结束后,他又因何辞职呢?
  对“文革”从拥护到否定的转变
  1970年9月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林彪的矛盾加剧,林的接班人地位发生动摇。毛泽东在与林彪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提出:要培养接班人,我们都是60岁以上的人了,要培养60岁以下、30岁以上的人,像李德生、纪登奎等人。这说明,毛泽东在考虑下一步由谁来接替林彪接班人地位时,确实曾将纪登奎纳入视线。
  纪登奎虽然在“文革”初期受到冲击、挨批斗,但很快就被任命为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被提拔到中央担任重要职务后,他就一直是“文革”中的“红人”。作为当时红极一时的人,纪登奎与“四人帮”必然存在某些联系,乃至追随。毛泽东在点名批评“四人帮”的同时,曾说过这样的话:“登奎有事不和我说,也不和总理讲,却是找江青、春桥讲,政治局大多数,他都不讲,不团结多数,只找少数人,这是什么性质呢?”
  纪登奎虽然有时紧跟“四人帮”,但和他们还是保持了相当的距离。特别是华国锋被确定为接班人后,纪登奎表示拥护。毛泽东去世后,在讨论毛远新的去留和江青的具体工作安排上,纪登奎支持了华国锋,以致江青等人恨恨地说:“真是人走茶凉,主席尸骨未寒,连纪登奎都敢和我们顶嘴了。”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当晚10点多钟,中央政治局在玉泉山叶剑英住地开会,会议通过向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通报对“四人帮”实施隔离审查的中央16号文件。纪登奎对此表示拥护。在讨论16号文件时,纪登奎还提出,文件中应该指出“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所在。这是中央高层领导中,提出对“文革”怀疑或者否定意见的第一人。
  邓小平有意保护“犯错误”的领导
  粉碎“四人帮”后,在“文革”中蒙受冤屈和迫害的老干部对纪登奎不满。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共中央于1978年11月10日到12月15日举行了中央工作会议。
  会议期间,12月1日晚上,邓小平和李先念找许世友、李德生、王恩茂等人谈话。邓小平知道这些人对陈锡联、纪登奎等有比较大的意见,担心他们对陈、纪等的错误揪住不放。因此他表示像“天安门事件”、“七二o”事件等是要做出处理的,但是只能搞粗,不能搞细。一搞细就要追,追就会产生不利的效果。他说他那天找他们谈话是和他们谈判。邓小平说得很恳切,说这也可以“算我一个请求,要以大局为重”。
  邓小平说,他是有意识地、自觉地“和稀泥”。稀泥必须和,有意识地和,否则不利;只有“和稀泥”,才是正确的。他说国内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凡是有损于这个,给人以错觉,极为不利。邓小平向那几位谈到,常委意见,任何人都不能下,只能上。他讲这次会议在人事方面会有变动,对那“几个犯错误的同志”要批评,但不能动,现有的中央委员,一个不去,有的可以不参加会议活动,但不除名,对那些有意见的人,让他过关算了。
  因老干部激烈指责而辞去领导人职务
  虽然有邓小平“和稀泥”在先,但在接下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许多与会者公开批评了中央一些领导干部,其中就包括纪登奎。
  纪登奎正式辞去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国务院副总理是1980年春天,但是下台的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基本成为定局。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决定纪登奎辞去他在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职务,但没有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纪登奎又去找邓小平,要求辞去他在北京军区担任的军职。他说,当时小平同志还表示要挽留他。但是,纪登奎坚决要求辞去军队的职务,邓小平也就同意他的辞职请求了。
  到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时,纪登奎和汪东兴、陈锡联、吴德4人正式辞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职务。纪登奎交出主要工作之后,邓小平找他谈过一次话,鼓励他还要继续做一些工作,并征询了他的意见。后来,中央安排纪登奎主管了一段时间的旅游工作。他向中央提出旅游也是一个重要产业,还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一些具体意见。后来中央按他的意见,加强了对旅游产业的投入,此后数年旅游业发展迅速。
  1983年,中央安排纪登奎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做农村政策调查研究工作,给他定的职务是“部级研究员”,这在当时是职务级别最高的研究员了。1988年7月13日,纪登奎因病在北京去世。
关键词: 毛泽东 纪登奎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