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千岁”魏忠贤权势到底多大?魏忠贤怎么死的?
浅草 2016-08-23
虽然这可能是夸大的说法,毕竟魏忠贤手上的权利全靠皇帝的宠信,要是哪一天皇帝不高兴了,不待见他了,把他拖出去斩了,也就没魏忠贤什么事儿了!不过鉴于当时的明熹宗朱由校,只一味沉迷于木匠活中,没空看清魏忠贤的真面目,国家大权实际上的确掌握在魏忠贤手上。那么,对于这个著名的“九千岁”,他当时的权势到底有多大,相信许多人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这里就来说明一下。
中国古代,从某个时期开始,给活人建祠堂,并称之为生祠。一般除了真正有大善举的人,会有百姓们主动给他建生祠外。生祠最大的人群,应该就是某些地方的“父母官”,让老百姓给他立长生牌位了吧!而魏忠贤呢?便可以说是有这个历史以来,生祠盖得最多的了!
那个时候魏忠贤,掌握朝政大权,官吏升迁,也大多看他的眼色行事。为了能够升到高位,许多官员往往会贿赂魏忠贤,如此好受到魏忠贤的庇护,从此青云直上。京城的官员能够拜访到魏忠贤还好说,地方官员却不能简答。要是让别人替自己捎点东西“孝顺”这位“九千岁”,又不知道能不能到他的手中。因此不知道从哪个官员开始,各地方官员豪绅,纷纷为魏忠贤建生祠。
建的最多,最起劲的就是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干孙子、干曾孙子、重孙子、灰孙子。各地纷纷效仿,一时间在大明朝的领地内,魏忠贤的生祠可谓遍地开花。《南中纪闻》中,还记载了天启六年,在杭州张掖门内盖建的生祠,还得了皇上亲赐的匾额,这样一来更不得了,一时间为魏忠贤建生祠竟成为了一种时尚,“竟为奢丽”。
还有一些记载说,光建生祠还不够,一些地方的人们在举办宴会时,还会将魏忠贤的塑像请出来。然后让他像人一样的享受美酒乐舞,塑像的腹中置放锡制的肚肠,上酒时,倒入锡肠中。等差不多后,才把塑像抬到宴会之处,主人先恭恭敬敬的上柱香,然后又请塑像小遗(小便),宴会之人就在下处接酒。
《明史》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这其实一点也没错,当时所有的奏书都不敢直呼魏忠贤名字,而称“厂臣”,皇帝的奖励诏书也都用最高赞颂之词。有记载吏部尚书魏广微,为了巴结魏忠贤,起先以同姓尊他为兄,后来竟自贬辈分儿称他为叔,当时百官中奸小之人纷纷拜倒魏氏门下充当干儿。《明代杂事诗》中叹道:“干儿义子拜盈门,妙语流传最断魂。强欲为儿无那老,捋须自叹不如孙。”由此可见魏忠贤当时的权势,简直是气焰滔天。说他是古今中外第一大太监也不为过,和他相比,什么李莲英,什么刘瑾,全都弱爆了!
这么一个权势滔天的大太监是怎么死的,相信许多人都很好奇。实际上也没有什么新意,魏忠贤的一切都是熹宗皇帝给的,明熹宗是魏忠贤最大的倚仗,明熹宗去世后,崇祯继位。崇祯这人实际上是想干点实事的人,他一上台,自然会想尽办法把魏忠贤除掉。经过一番运营,魏忠贤一干党羽皆落入网中,魏忠贤见大势已去,便自尽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