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范增谁更厉害?项羽为何不重视范增
浅草 2016-08-22
在说范增之前,我们先了解下项羽。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名籍,字羽,项羽是下相人。年幼时便跟着叔父项梁学习,但是少时顽劣,“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世人称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勇猛是一个将士必备的素质,项羽生来有神力,力能扛鼎,他的神勇却不是人人都具有的。
项羽爱好兵法,并不深究,对兵法研读不甚精细的他,一上战场就抛开了所有兵家理论,而以勇气和魄力取胜,每次打战都表现得英勇,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是项羽英勇归英勇,却是个生性多疑的人,他只相信他同宗族的,或是妻子的兄弟们,对他人一概不信,这也就是为何项羽起初还是比较听信范增的话,但是在大事、关键问题上,绝对不会将决策权让出去。
其次,项羽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在年幼时期,跟随着项梁打拼,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打过很多胜仗,因此暂时的胜利容易让项羽蒙蔽心智,不论在军事还是在支持力上,项羽都远远高处刘邦,这个时候的项羽极其自负,他以为自己就一定比刘邦强。因而项羽为了夸耀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一意孤行地要回他的老家,也就是徐州,建立西楚王朝,自称西楚霸王,这个王朝建立了又怎样,项羽最后还不是落得个乌江自刎,霸王别姬的下场。
鸿门宴上,范增劝项羽除掉刘邦,多次用眼神示意,心急如焚的范增多次提醒他,但是因为项羽优柔寡断,迟迟下不了决心,最后让刘邦逃脱。范增苦心谋划的一出好戏,就这样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楚霸王给毁灭了,作为一个谋士,心里肯定是十分愤怒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恐怕是范增那时内心的真实写照。
公元前204年初,楚军数次切断汉军粮道,刘邦被困荥阳,于是向项羽请和。项羽欲同意,范增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本来这次也极有机会打败刘邦的,但是被刘邦手下陈平施以离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项羽以为范增与汉军有关联,也是不再重视范增,从而削其兵权,范增大怒而告老回乡,项羽同意了。范增:“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饵”。
信发出给项羽后没多久,范增就在赶回家的途中因背疽发作而死在路上。后人有诗曰:“君王不解据南阳,亚父徒夸计策长。毕竟亡秦安用楚,区区犹劝立怀王。”
历史上张良和范增谁更厉害
论张良和范增谁更出色,但就智谋来说,二人其实是不相上下的,范增对于各种事件都能预见结果,能够防患于未然,任何决断上都果断、干脆,而张良更周全,考虑得更长远。司马迁给给范增的评价只有三个字“好奇计”,而对于张良则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太史公的答案了然于胸,至于孰高孰低,大家各自持有自己的意见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