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年将军的军旅生涯:战功赫赫 五次荣立大功
浅草 2016-08-15
张万年上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28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黄县)。1944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他先后参加胶东抗日、本溪保卫战、新开岭战役、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作战英勇,不怕牺牲,五次荣立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参加过广东剿匪、保卫东南海防、抗美援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历任陆军第四十一军一二三师三六八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三六七团副团长、团长,广州军区作战部副部长,陆军第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师长,陆军第四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二七师师长、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员。在各个岗位上,都出色地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既经受了军事斗争的考验,又经历了各级领导岗位的长期磨炼,积累了丰富的治军和领导经验。
1992年至1995年,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1995年至2002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十年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他直接参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及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的决策与实施。.
1942年至1943年,是胶东的日伪军最猖狂时期。日伪军在欧头孙家村东头的小莱山庙设置了一个据点,驻有一个中队,经常“扫荡”四乡,屠杀抗日军民,老百姓恨之入骨。一天,一伙日本兵强迫张万年的父亲去修炮楼,动作稍慢,凶狠的日本兵举起刺刀就朝他父亲的后背劈去。张万年亲眼目睹日军暴行,满腔仇恨涌上心头。还有一次,张万年被日军强迫去修公路。别人自带干粮,他却因为家里穷,无粮可带。他饿得实在受不了,不得不在一块地里拔了一点花生吃。结果被地主家抓住,挨了一顿痛打。残酷的现实,使张万年更加痛恨日伪军、痛恨地主。
这期间,抗日烽火已燃遍胶东大地。张万年从乡亲们那里,听到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名字,知道“八路”是专门打鬼子、救穷人的队伍,从此,当“八路”的念头越来越强。1944年8月的一天深夜,张万年同伙伴合计后,一起跑出了欧头孙家村,几经周折,终于在南山找到了八路军,在黄县独立营二连当上了一名新战士。不久,部队升级为胶东军区主力,他被编入北海独立团三营七连二排四班。经过部队在蓬莱的秋季大练兵,张万年初步完成了由老百姓到八路军战士的转变。
1944年秋季,胶东根据地的抗日斗争转入反攻阶段。张万年随部队转战胶东,先后参加了在黄城集以西伏击日军、讨伐大汉奸赵保原、袭取水沟头、攻打平度等战役战斗。由于他机智勇敢,表现出色,营长全兆瑞把他挑选到营部当通信员,不久担任通信班副班长。在攻打水沟头战斗中,营长火线负伤,张万年冒着日军的机枪扫射,拼命把营长从战场上救了下来。1945年8月,年仅17岁的张万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营部通信班班长。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在人民军队的大熔炉里,张万年从一个苦大仇深的穷孩子,迅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挺进东北,鏖战塔山日本投降后,中共中央为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抽调大批山东主力部队挺进东北。
1945年10月6日,北海独立团奉命北上。部队在蓬莱栾家口集结,乘帆船航行四天四夜,横渡渤海。在辽宁庄河登陆后,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十二旅三十五团三营。
1946年4月,参加本溪保卫战。本溪是南满的工业中心之一,连接南满路和安(东)沈(阳)的交通要点,是沈阳的门户,安东(今丹东)的重要屏障。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我南满根据地,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第三、第四纵队奉命在本溪组织防御作战。张万年所在的三十六团奉命坚守摩天岭一线阵地。当时,他担任团参谋长全兆瑞的警卫员。一天,他随参谋长检查前沿阵地时,突然遭遇一个排的国民党侦察兵。张万年临危不惧,掩护参谋长先撤。他打光了弹药后,跑出两里多路,追上了参谋长。参谋长因有肺病,已累得吐血,再也跑不动了。敌人仍紧追不舍。危急关头,张万年舍生忘死,背起参谋长就跑。刚拐过一道山沟,恰好遇到我军一个掉队的炮班,张万年当机立断,指挥炮班对敌实施简便射击。敌以为遇上了“共军”主力,没敢再追,他们终于脱险。张万年先后两次冒死从战场上救下参谋长全兆瑞,在部队传为佳话。
同年10月至11月,张万年参加新开岭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四纵一举歼灭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军精锐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8900余人,开创东北我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以8个团的兵力全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顿挫了敌人的进攻锐气,迟滞了敌人对临江地区的进攻。党中央、毛主席专门发电嘉奖。张万年亲身经历这一战役,对他积累作战经验和坚定敢打必胜的信念,对他今后不断加深对毛主席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思想的理解与运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46年12月至翌年4月,在四保临江作战中,第四纵队担负外线出击作战,和兄弟部队一起保卫了南满解放区。张万年随部队参加了四保临江历时三个多月的作战,度过了东北解放战争形势最为严峻的阶段。他在回忆这段历史时一再感慨地说:“过海以后一直在打仗,敌我双方对抗和争夺非常激烈,这是挺进东北以后战斗最频繁、最紧张、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1947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10月,张万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十二师三十六团二营五连三排排长。在攻打营盘的战斗中,他率领三排担任突击排,炸毁敌人的铁丝网,为主攻部队开辟通路,同时利用爆破烟雾破除敌核心地堡,一直打到敌团指挥所。战斗中,他的腹部被弹片击中,右脚被燃烧弹烧伤,仍全然不顾,一直冲在最前面。在冬季攻势中,张万年一次率部执行爆破铁路、破坏敌交通线的任务,在零下4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冻伤了双脚。他拒绝营长让他留住老百姓家中养伤的安排,拄着双拐,踮着脚尖,在战友们的帮助下,顽强地跟随部队转战辽中、辽西,表现了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
1947年11月,张万年任三十六团五连副指导员。1948年1月至2月,先后参加攻打辽阳、鞍山战斗。攻克鞍山,首先必须拿下外围铁架山和神社山两个制高点。三十六团奉命攻打铁架山,张万年所在二营五连担任主攻连。铁架山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守敌在山上构筑了各种防御工事,并利用严寒从山顶往下泼水,冻成厚厚的冰层,给我军的行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战斗打响后,三十六团指战员浴血奋战,不惜代价,终于攻下铁架山,为解放鞍山铺平了道路。这次战斗十分激烈,三十六团政委潘德表和五连连长、指导员相继牺牲,全连打得只剩下一个炊事班。战斗中,张万年腿部中弹负伤,紧随其后的通信员也牺牲了,但他始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冲锋在前。
1948年10月,张万年参加了着名的塔山阻击战。其时,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显着变化,党中央、毛主席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果断决定转入战略决战,发起辽沈战役。10月初,锦州之敌被东北野战军主力团团围住,蒋介石急调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增援锦州。能不能守住塔山,粉碎蒋介石增援锦州的企图,直接关系到锦州战役乃至整个辽沈战役全局的胜利,塔山成为东北战场上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第四纵队奉命在塔山地区实施防御,阻敌增援。第三十六团扼守塔山地区白台山阵地。
10月7日清晨,三十六团进入白台山阵地。张万年时任司令部通信股长,负责组织全团指挥通信保障。他在紧张的战前准备中,一方面,传达纵队提出的“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战斗决心,动员部队不怕牺牲,机智勇敢,确保指挥通信不间断;一方面,在团首长的指导下,根据战场实际,预先在团指挥所与主要阵地7号高地之间架设了16条电话线。为有效提高野战抗摧毁能力,他创造性地把16条电话线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架空明线,一种是利用隐蔽地形敷设地面,一种是深埋地下。在随后紧张激烈的战役过程中,他综合运用有线、无线、骑兵、徒步和信号通信等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团首长的不间断指挥。战斗中,他率领部属来回穿梭于炮火连天、反复争夺的阵地之间,随时接通被敌人炮火一再炸断的电话线,确保了指挥通畅,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6天6夜的浴血奋战,三十六团和兄弟部队一起,打退了国民党军11个师的轮番进攻,歼敌6000多人,挡住了敌增援锦州的“东进兵团”,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战后,三十六团被授予“白台山英雄团”荣誉称号。张万年领导下的有线电话排战士王振英以“八断八接”的奇迹,荣获毛泽东奖章,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一个“通信英雄”。张万年本人也荣立大功,并亲自总结和介绍了“通信英雄”王振英的英勇事迹。塔山阻击战中探索创造的大规模野战防御指挥通信的保障方法,成为我军通信兵战史上的一个出色范例。
塔山阻击战,威震中外,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作为亲历者,张万年对这次战役始终刻骨铭心,难以忘怀。1996年夏,他重返塔山,在纪念碑前默默肃立许久。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看看纪念碑前安放的老前辈们的骨灰,他感慨万千,饱含深情,挥毫写下了八个大字:“塔山精神,永放光芒”。
挥师南下,进军两广
1948年11月,张万年所在的部队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一二三师三六九团。紧接着,四十一军奉命入关作战,参加了着名的平津战役。三六九团首战康庄,再战怀来,解放张家口。随后,从南口打到颐和园,再到八里庄,和兄弟部队一起完成了对北平的围困。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四十一军奉命担任警备北平任务,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城市秩序,同时,完成了改编傅作义部队的任务,树立和维护了“秋毫无犯”、“仁义之师”的形象。3月25日,张万年在西苑机场光荣地接受了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检阅。4月11日,他和四十一军连以上干部一道,聆听了朱德总司令关于响应毛主席号召、进军江南的动员报告。12日挥师南下,历时四个月,长途跋涉,渡黄河,过长江,战胜炎热气候,行程1500多公里,于8月上旬抵达湖南金井一带。10月至11月,张万年相继参加了湘南衡宝战役和解放广西战役,先后荣立四次大功。12月下旬,部队进抵粤东,担负保卫祖国海防任务。1950年12月,张万年任三六九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
1952年10月,参加解放南澎岛战斗。南澎岛是南澎群岛的主岛,位于粤东南澳岛12处,距汕头港38,靠近国际航线。全岛面积0.34平方公里,是潮汕地区渔民海上捕鱼避风之地。该岛南面为悬崖峭壁,北面登陆点也有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军事价值较大。9月20日,国民党“闽南反共救国军”第一一一纵队,在美国顾问唆使下占领了南澎岛,企图以此作为反攻大陆的据点,伺机袭扰我沿海地区。这股敌特占领南澎岛后,受命死守,赶修工事,大肆抢掠,潮汕沿海人民的安宁受到严重威胁。
为解放南澎岛,保卫沿海安全,第四十一军奉命抽调战斗骨干组成突击队,渡海强攻,歼灭敌一一一纵队。四十一军为此成立了攻澎指挥部,由军政治委员李丙令、军参谋长李福泽共同组织指挥战斗。时任四十一军司令部作战科参谋的张万年出任攻澎指挥部作战股股长。战前,张万年率领作战股,周密拟制作战方案,组织部队进行临战海练。10月19日黄昏,攻澎部队在南澳岛宣誓起航。航行途中,海上骤起7级风浪,部队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接近南澎岛北岸。20日拂晓,战斗打响,张万年在指挥船上协助和保障首长指挥。突然,敌人的炮弹击中指挥船,船上伤亡多人,张万年也被弹片击伤,他毫不畏惧,继续沉着冷静地协助指挥部队加紧抢滩登陆。经数小时激战,全歼南澎岛守敌,粉碎了国民党蒋介石的企图,巩固了粤东海防。
1953年7月,参加福建东山岛战斗。7月16日拂晓,台湾国民党军驻金门防卫部司令长官胡琏指挥第四十五师、第十八师一部、两个突击大队及海军陆战队一个中队、伞兵一个支队等共13000余人,在飞机、舰艇支援下,突然登陆东山岛,企图以优势兵力夺占该岛。当时,我在岛上只有公安第八十团两个营和一个水兵连、一个盐警中队,敌我力量悬殊。当日,中央军委命令第四十一军和第三十一军、第二十八军火速增援。四十一军政委李丙令接到命令后,立即组织一二二师增援东山岛,并率领张万年等一同前往。17日,再增派一二一师和军炮团支援战斗。当晚,我军各增援部队相继上岛,经激烈战斗,敌人在遭我沉重打击后逃窜。战斗中,张万年奉命三进三出东山岛,了解战况,提出建议,传达命令,协调部队行动,出色完成了任务,受到了李丙令政委的高度称赞。
从“塔山英雄团”团长到“铁军”师长
军事学院优秀学员。1956年1月,张万年任一二三师三六八团第一副团长兼参谋长。6月,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和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副总参谋长陈赓大将到粤东视察部队战备。根据首长指示,张万年详细介绍了粤东地形、国防工程建设和海防部署以及部队战备情况,有问必答,准确无误。彭德怀元帅称他:“你是个活地图”。陈赓大将鼓励他到军事学院深造。
1958年12月,张万年被选送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在这所由刘伯承元帅创建的我军着名高等军事学府里,他接受了四年系统正规的学习。第一年上预科,学习文化,第二年转入基本系,以师战术为重点,学习军、师、团战术。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五好学员”和“先进分子”。他学习刻苦,勤于思考,紧密联系参加过的战役战斗研究军事理论,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头脑,特别是加深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高超指挥艺术的理解。他对毛泽东军事着作的许多重要论述,不仅能整篇背诵,而且能结合实际加以理解,其刻苦钻研的精神,令同期同学赞叹。1959年,为参加首都国庆十周年阅兵典礼,他和军事学院的学员们一起,先后在南京、北京进行集训。10月1日,他走在受阅部队第一方队第一排,再次光荣地接受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1961年6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南京军事学院四年深造,张万年受益匪浅,他曾回顾道:“我真正系统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还是这几年。这四年的学习,对我一生都起了很大作用。”
“塔山英雄团”团长。1961年8月,任一二三师三六七团(即“塔山英雄团”)副团长。次年11月任团长。他根据上级部署,领导全团进行旨在防止国民党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战备与训练,并率领部队到汕头市牛田洋地区围海造田。1964年全军“大比武”,他带领本团“尖子”连队,相继在四十一军、广州军区比武大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在他的领导下,“塔山英雄团”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广州军区过硬的“拳头”部队。
张万年非常重视继承和发扬英雄团队的光荣传统。他经常教育部队特别是各级干部要牢记团队的光荣历史,珍惜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荣誉。1962年8月,他系统总结了塔山阻击战的组织指挥经验,并以此培养和锻炼各级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1963年10月15日,他利用塔山阻击战十五周年纪念日的机会,组织部队进行夜间长途奔袭演习。奔袭途中,他用当年塔山阻击战团队千里奔袭投入战斗的历史和顽强战斗作风,激励部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在最后的追击作战演练中,穿越山间崎岖小路,急速奔袭65公里,提前一个半小时到达指定地点,全团无一掉队。
张万年任团长五年,始终把功夫下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他多数时间都蹲在连队,深入实际,解剖麻雀,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据当年的一二三师师长阳震回忆:“他这个团长,你在机关里找不着他,要到连队去找。什么时候找到他,他都满身是泥,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他对基层连队的情况了如指掌。他不用看花名册,可以给全团的班长点名,从一连的一班班长,一直点到九连的九班班长,张口就能点出姓名。张万年尤其重视班长、骨干队伍的建设。他认为:班长是“军中之母”。一个班是一个小“战略单位”。班长骨干队伍搞强了,基层才可能真正过硬。能够当一个好班长,就能当一个好连长。班长对战士,第一个是随时知道战士在哪里,第二个是随时知道战士在干什么,第三个是随时知道战士在想什么,第四个是随时知道战士需要什么。尔后,思想工作和管理要跟上去。这是张万年“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带兵经验的最初实践与总结。与此同时,他还对如何当好连长、指导员也总结出了一套管用的经验和方法。这些都对加强基层建设起到了指导作用。
抗美援越,经受新的考验
1966年12月,张万年调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负责作战、国防工程、海边防、抗美援越出国部队等工作。1967年任作战部副部长。其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华南地区和广州市处于混乱状态。面对动荡、复杂的局面,张万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全力维护部队和社会稳定。他多次亲临地方武斗现场,制止流血事件的发生。同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保护被“造反派”围攻、揪斗的军区首长和老干部。一次,他从“造反派”手中巧妙地救出了军区第二政委孔石泉,在“造反派”上万人冲击、围堵军区大院的情况下,将孔石泉转移到安全地方,保护起来。多年过后,孔石泉老首长一直念念不忘:“文化大革命,张万年救了我一命!”
1968年5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张万年和其他九位同志一起,奉命赴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学习了解抗美战争经验。经过国内短暂、紧张的集训和准备,即从北京前往河内,然后从河内绕道老挝、柬埔寨,沿着“胡志明小道”,穿越长山山脉,最后到达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总部所在地西原。在越南南方的日子里,先后参加溪山战役、东河战役,熟悉了越南战区地形、地理、气候特点,了解了美军作战特点、编制装备、后勤保障等情况,考察研究了越南军队利用山岳丛林、热带雨林特殊地理气候条件打击美军的战略战术,以及野战生存、防护和后勤保障方法。
战争年代,张万年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考验。和平时期,又在异国越南经受了新的考验。首先是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的考验。越南南方山高、林密,气温高,湿度大。白天气温有时高达49度,病媒昆虫繁衍迅速,随时可能染上钩端螺旋体。毒蛇、蜈蚣、旱蚂蝗、老鼠、蚊虫肆虐,随时可能遭到袭击和伤害。其次是危险的战场环境考验。他们在行动过程中,天上不断有美军飞机的轰炸,地上到处都是美军布撒的地雷、定时炸弹,特别是“叶子”炸弹、“菠萝”炸弹,肉眼很难辨别,极易触雷。还有磁性炸弹,只要身上带有铁的东西,就会引爆。战区运输补给困难,缺医少药,没有食盐,吃不上蔬菜,条件极为艰苦。三是疾病特别是疟疾的考验。1969年初,本来体格强健的张万年也未能挡住疾病的袭扰,患上了疟疾,体重由160多斤瘦得只剩下不到120斤,差一点被疟疾夺去生命,硬是凭着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又一次挺了过来,经受住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1969年3月回国,他和其他同志一起,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专题报告了学习考察越南抗美的情况和建议,圆满地完成了这一次特殊而艰巨的使命。这次考察的经历及收获,对他以后指导部队建设和军事行动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铁军”师长十三年1968年6月,张万年在越南执行任务期间,中央军委已任命他为陆军第一二七师师长。广州军区选举他为党的“九大”代表。1969年4月,张万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5月,他回到广西桂林,就任第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师长。同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四十三军从广西移防河南,担负军委战略预备队。
一二七师是一支具有悠久光荣历史、战功卓着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北伐战争中着名的叶挺独立团,参加过南昌起义,素有“铁军”之称。这支英雄部队自诞生之日起,在党的领导下,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都曾直接指挥和领导过这支部队。共和国十大元帅有5位、十个大将有7位出自这支部队。先后出了330名将军。张万年出任该师师长,深感组织信任和责任重大。
张万年在一二七师十三年,其中三年任四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二七师师长。他努力继承和发扬“铁军”优良传统,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指示,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狠抓部队全面建设,锐意推进训练改革,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锻炼和摔打部队,部队建设始终走在武汉军区的前列。
他高度重视军事训练,特别是训练改革。一直担负总部、军区训练改革试点、示范任务,从单兵综合训练改革、营连分队训练改革到师团合同战术训练改革,为全军训练改革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根据珍宝岛作战经验,1970年5月,他带领部队开赴河南确山地区,进行打坦克训练,为训练改革摸索路子。同年9月,他组织全师在航空兵、空降兵、炮兵、装甲兵部队的配合下,在河南信阳桐柏毛集地区举行代号“三○一”战术演习,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提出了对付敌集群坦克和打敌空降的具体战法,锻炼和提高了部队“三打”、“三防”能力,受到了武汉军区领导和各大军区参观代表的好评。1975年11月,根据邓小平同志“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的重要指示和军委、总部的部署,张万年组织一二七师在豫西地区进行了“加强陆军师运动战实兵检验性演习”,重点演练了藏、走和打运动之敌、夜间打立足未稳之敌、打空降之敌和撤离战场等课题。这次演习,课题新,内容多,节奏快,难度大,是合同战术训练改革一次新的尝试。总部首长和各大军区300多位高级干部观摩了演习。李达副总参谋长对演习给予了高度评价。12月,《解放军报》以《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统帅下南征北战》为题,向全军介绍了这次演习经验。
根据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经验,1980年,张万年组织一二七师担负了总部和军区赋予的单兵综合训练、分队战术训练改革试点和协同训练试点,同时,改革干部训练,大办教导队,培养干部、骨干。轮训干部时,张万年先后当了三期集训队连长,多则半年,少则三四个月,亲自进行传帮带。同年11月,他组织一二七师实施了“加强陆军师对野战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协同训练试点”演习,摸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得到了张震副总参谋长和各大军区参观代表的充分肯定。1982年11月,已升任四十三军军长的张万年,在河南临汝地区又一次指导部队实施了“加强陆军师对运动之敌进攻实兵演习”,检验了训练改革成果,提高了部队的指挥协同和实战能力。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张万年经受了一次严峻的政治考验。因为师政委关光烈参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阴谋活动,一二七师的形象和声誉受到了损害。张万年也因此受到误解甚至怀疑。1971年8月,中央军委本已任命张万年为四十三军参谋长,也没有正式宣布。但张万年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他始终认为,一二七师是党的部队,个别人的错误行为要同师党委分开、同全师广大官兵分开,要把正常的工作关系同个别人搞阴谋诡计分开。他深知自己苦大仇深,对党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坚信党和组织会实事求是,澄清事实。他始终以大局为重,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领导部队深入揭批林彪及其死党的反革命罪行,从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划清界限,总结经验教训,增强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在那些日子里,张万年面对压力,仍然坚持埋头工作,白天参加“揭批查”运动,晚上抓部队战备训练,努力保持了部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在一二七师,张万年一贯倡导并积极实践的以德带兵、以情带兵的思想,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他反复教育各级干部,以情带兵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丢。要以父母情、兄长情、手足情对待每一个战士,要在爱的基础上严,严之有理,严之有度,严之有情,决不能动不动就打骂体罚战士。不爱兵的人不是个好指挥员,带出来的部队也不可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他带头分析研究战士的来源、成分、社会影响等特点,要求干部用心观察战士的细微变化,“训练看劲头,吃饭看胃口,睡觉看姿势,来信看表情,课外活动看参与”,见微知着,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他常讲:“要想战士训练场上流汗水,就得给战士碗里添油水;要想战士训练场上嗷嗷叫,就得让战士一进饭堂哈哈笑”,“一个好司务长,顶半个指导员”。因此,他特别关心战士的生活,重视连队农副业生产和伙食改善,走到哪检查指导到哪,亲自下厨房、看菜地,手把手地指导示范。他时刻把战士的冷暖挂在心上。1970年冬季野营拉练时,有些广东籍战士不服冷,冻伤了手脚,他心疼得流泪,不仅亲自帮助战士治疗冻伤,还在全师干部大会上做自我批评。他经常深夜到班里,检查战士们取暖炉子烧得好不好、被子盖得暖不暖、睡得香不香。战士亲属来队,他要求连队热情接待,把它作为发扬优良传统,做好亲属和战士思想工作的极好机会。一次,他到三七九团“红一连”蹲点,发现一名战士的母亲来队,住在连队仓库。他立即把指导员叫来,让指导员搬到仓库,把战士的母亲请到指导员屋里住。晚上,他又自己花钱,让司务长加了几个菜,和连长、指导员一起,热情地陪着战士和他的母亲吃晚饭、拉家常。临走时,他还亲自送战士的母亲到车站。这件事,深刻教育了连队干部,在全师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对越作战,四战四捷
1978年9月,张万年入北京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同年12月,中央军委命令四十三军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为加强作战指挥和领导,任命张万年为四十三军副军长兼一二七师师长。张万年提前从军事学院返回部队,率部完成紧急扩编后,即开赴广西前线,立即组织紧张的临战训练。他认真贯彻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周密组织战前侦察,反复研究作战方案,在广州军区、军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集中兵力,慎重初战,灵活运用穿插迂回、分割包围、逐点攻歼、兵力和火力突击紧密结合、依托工事近战歼敌等战术手段,在越南军事重镇谅山外围的支马、禄平地区接连打了四仗,四战四捷,歼敌2100多名,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第一仗,1979年2月17日至26日,突破支马,逼近禄平,歼敌830多人。第二仗,2月27日至3月2日,攻占禄平,切断四号公路,阻敌三三八师西援,歼敌380多人。第三仗,3月3日至6日,强渡奇穷河,攻占迷迈山,协同友邻部队攻打谅山,歼敌430多人。第四仗,3月6日至10日,撤出禄平,大杀回马枪,三次粉碎越军的反扑,歼敌470多名,受到广州军区前指的通电表扬。
张万年参加过抗美援越,熟悉越南地形和越军特点,越军有不少指挥官出自于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南京军事学院同期“同学”,彼此比较了解。因此,越军既惧怕又恼怒,在禄平等地打出了“消灭一二七,活捉张万年”的标语口号。张万年运用战争年代的经验和平时训练演习的成果,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强渡奇穷河时,指挥位置距敌前沿仅几百米。指挥车在原定指挥位置遭越军特工偷袭,中弹16发,机要译电员当场牺牲,由于他早已向前转移,特工偷袭企图未能得逞。战后,《解放军报》以《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为题,报道了四十三军官兵英勇作战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5月12日,《解放军报》刊登《杀鸡用牛刀——师长张万年谈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问题》的文章,突出介绍了集中兵力、超常用兵的经验和体会,受到了军委领导同志的关注和肯定。
张万年在一二七师当师长十三年,同一二七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是该师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师长。每当谈起这段难得的经历时,他总是深情地说:“是一二七师锻炼了我、培养了我。我为这支英雄部队感到光荣和骄傲。”1981年3月,张万年任陆军第四十三军军长。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
在三个战区领导岗位上
1982年10月,张万年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6月,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1987年11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同月,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88年7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0年4月,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在三个战区的十年间,他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和指示,狠抓军事斗争准备、军事训练改革、部队正规化建设,圆满完成了中越陆地边境、北部湾和南沙军事斗争等各项任务,为保持边海防稳定,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深化军事训练改革。在武汉军区任副司令员三年,张万年根据总部赋予的训练改革试点任务,总结推广了一二七师单兵综合训练改革成果,狠抓了营、连分队训练改革和首长机关的战役训练。对教导队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提出了进一步办好教导队的措施和办法。指导二十军六十师教导队教学改革试点,通过培养典型,总结和推广经验,推动了全区教导队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1983年9月,指导舟桥三十二旅在湖北黄石两次成功进行架设长江浮桥的演练,为战时克服长江天险积累了经验。10月,指导一二七师进行了“加强陆军师克服黄河天障实施快速摩托化机动”检验性实兵演习,提高了部队利用索道桥克服黄河障碍、实施快速机动的能力。1986年,在广州军区主持完成了四十一集团军战役训练试验、一二四师合同战术训练改革试验、炮一师快速反应试验、一二六师教导团新兵训练试验、广东省军区岛屿海岸守备部队合同战术改革试验、四十二集团军坦克部队首长机关训练改革试验。1987年,在一二三师组织整体训练试点,在一二四师组织一体化训练试点,摸索了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训练路子和方法。同年6月,组织军区战役演习,改革导演方法,实行“一导多演”。1988年10月,组织广州战区三军首长机关进行协同作战演练,研究探讨了保卫海洋国土、维护海洋权益斗争问题。1990年,在桂林陆军学院完成了由总部组织指导的全军教学法集训。在济南军区,指导部队普及了正规化训练、“四会”教练员培训、夜间训练、炮兵“快反”等四项训练改革试点成果。先后在五十八师和一二七师召开了正规化训练和夜间训练现场会,在二十集团军炮兵旅研究了炮兵群教练规范化训练问题,并将炮兵“快反”成果推广延伸到了预备役炮兵部队。制定军区战役训练规划,狠抓了抗登陆战役、封锁渤海海峡战役集训和检验性演习。这一系列训练改革成果,得到了总部领导和机关的充分肯定,为制定我军新一代训练大纲,深化军事训练改革积累了经验,提供了依据。
狠抓正规化建设。他坚决贯彻从严治军的思想,指导部队大力治松、治散,建立严格正规的秩序,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他经常强调部队要“完成任务好,事故案件少”。1983年,指导一六二师进行正规化建设试点,总结提出了“四个秩序”,即正规化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这一经验在全军普及后,对加强我军的正规化建设起了积极作用。1984年,在炮二师组织正规化建设试点,进一步总结推广了加强部队正规化建设的经验。张万年反复强调,“机关做表率,直属队当样板”,坚持抓本级、带下级,抓机关、带基层,重视加强直属队和小、远、散单位的管理,防止“灯下黑”。在三个战区领导岗位上,他始终都把直属队建设与管理放在重要位置,运用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教育和整顿部队,提高了直属队的正规化建设水平。
他反复强调,要重视经常性基础工作,狠抓“两个经常”,即: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部队管理,贵在经常,难在经常,成果出在经常,问题往往出在不经常。他反复强调加强连队党支部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建”与“帮”的关系上,他经常借用部队的话提醒机关:“机关给钱给物,不如帮助连队建个好支部;机关蹲点半年,不如配个好连长、指导员”。他在广州军区向全区推广“四个知道,一个跟上”的带兵经验,并与南澳岛守备团的班长交朋友,经常写信交流带兵体会和经验。1990年,在济南军区及时发现和推广了一九九师五九九团摸索提出的“四个报告,一个依靠”的经验,即:战士对班长,下级对上级,随时报告自己在哪里、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有问题依靠组织解决。从此,“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和“四个报告,一个依靠”形成一个整体,简称为“双四一”活动,成为基层带兵的基本经验。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中,张万年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拥护党中央关于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的决策和措施,要求所属部队保持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为维护广州战区稳定作出了贡献。
中央军事委员会十年
1992年10月,张万年当选为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总参党委书记。1993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1995年9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1997年9月,当选为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中央军委十年间,张万年任总参谋长三年,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七年,其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五年。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他与其他军委领导同志一道,直接参与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和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的决策与实施。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张万年一贯强调,要认真贯彻江主席的重要指示,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不断增强军魂意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听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他带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带头学习宣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他反复要求部队,要学懂弄通、把握精髓,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典型引路、推动深入。要用创新精神学习创新理论,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不断把学习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
参与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1993年初,军委江主席提出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任务后,张万年根据军委的意图,领导总参谋部迅速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工作,在分析总结建国以来历次战略方针调整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近期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及其对我的影响,未来战略防御重点、主要作战对象、作战样式、战场环境以及我军的现状与发展,就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有关重大问题向军委提出了建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确立后,他领导总参谋部又及时提出了落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狠抓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在军事工作各个领域的全面贯彻落实。
全力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研究制定军事斗争准备规划,抓紧各项工作的落实。配合政治、外交斗争,参与筹划、指挥、协调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多次亲临一线视察指导各军区、军兵种的联合作战演习,指导部队深入开展了对未来作战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关和研究。紧紧抓住国防科研特别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这个关键,指导有关部门加强总体设计和宏观筹划,随时掌握科研生产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多次深入有关省、市科研生产一线检查指导工作。他要求科研、生产战线和有关部门,发扬“两弹一星”精神,立下军令状,实行“倒计时”,确保按时间节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任务。强调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采取超常措施,加速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的新型军事人才。要以“科学、求实、练为战”为指导,推动科技练兵健康深入发展。根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1993年,指导广州、济南军区和海、空军组织了登陆作战、城市攻坚、山地进攻和空降作战的四种训练纲目试点。指导沈阳军区组织了兵种部队先训后补、先训后用的训练体制改革试点。在北京军区组织了电子对抗训练改革试点。1994年,指导济南军区研究探索了高技术条件下夜间作战与训练问题,推动了全军夜训的发展和夜战战法研究的深入。之后,很快又指导全军训练改革由战术层次跃升到战役层次。指导海军、空军分别组织了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海上封锁作战演习和空中进攻战役演习,以及主要方向集团军登陆作战演习。
研究制定军队发展战略和建设规划。1995年初,张万年担任军队建设“九五”计划起草领导小组组长,组成专门班子,开展研究论证工作。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依据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分析国际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以及国家经济、科技的可能发展,研究提出了“九五”至二十一世纪初(2010年前)军队建设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及其措施。根据党中央的决策,提出了裁减军队员额五十万、调整体制编制的设想和方案,提出了加强国防科研,加速发展先进武器装备,以及加强重点部队建设的主要措施。同年12月,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总参谋部拟制的“九五”计划,成为指导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着眼于优化结构、精简机构、理顺关系、提高效能,不断推进体制编制调整改革。积极建议加强武器装备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武器装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实行三军联勤,建立和完善军民兼容、平战结合、三军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改革陆军结构模式,试行军-旅-营体制;建立士官制度,加强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压缩院校规模,优化院校结构,改革院校教育,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九五”末,指导有关部门加强军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研究制定了军队建设“十五”计划和2010年前发展规划。
指导香港、澳门驻军。1992年11月,张万年担任香港驻军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认真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香港驻军的一系列方针原则,组织指导了香港防务交接谈判、驻港部队组建、驻港部队工程建设和香港驻军法律准备等工作。指导有关部门提出了驻港部队的组织结构、领导指挥关系、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检查了解驻港部队建设和工程进展情况,及时解决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1997年7月1日,陪同江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参加了中英两国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运用香港驻军准备工作经验,指导了澳门驻军准备工作,按时完成了驻澳部队组建和配套工程建设。1999年12月19日,代表中央军委到珠海欢送驻澳部队进驻澳门。20日,驻澳部队正式履行澳门防务。
参与指挥“九八”抗洪斗争。1998年夏,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极大威胁。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张万年坚决贯彻党中央、江主席的决策,及时了解掌握全国汛情发展变化,指导部队做好突击抢险准备。根据汛情发展和部队实际,适时提出合理的用兵部署和建议,积极协助江主席指挥和调动部队,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了部队的骨干突击作用。8月13日至14日,在长江最大的第五次洪峰到来之前,他陪同江主席来到湖北荆江大堤、沙市险段和武汉龙王庙险段视察抗洪部队,进行决战动员,指导抗洪部队坚决响应江主席的号召,严防死守,决战决胜,夺取抗洪斗争的彻底胜利。
探索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1993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一次听取工作汇报前称他:“你是一个带兵的人”。在军委十年间,张万年紧紧围绕“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带头深入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发展与运用,深入研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军队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科学的治军和带兵之道,并要求部队提出看法、拿出办法、改进工作、狠抓落实。坚决贯彻党中央、江主席关于军队和武警部队“不经商”的战略决策,部署和指导了军队企业撤销、移交等工作。积极推进后勤社会化保障改革,推动与广大官兵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度调整改革,解决了一些影响和制约军队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抓机关与抓基层的辨证关系上,他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机关,一手抓基层。抓机关,强自身,为基层当好表率;抓基层,促机关,检验和推动机关建设。2001年、2002年,他先后两次在四总部机关领导干部会议上,对全面加强四总部机关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指导部队领导班子建设时,张万年反复强调:“部队好不好,关键在领导;班子行不行,就看前两名”。他十分看重干部的人格、气节和品德修养,常说:“人一辈子,职务有高有低,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有个好德行,无论干什么,一辈子都高尚。”
张万年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反复强调知兵、爱兵、以情带兵。每到一地,都要亲切地看望战士,了解战士疾苦,与战士促膝谈心,发现带兵典型,总结和推广带兵经验。他亲自调查研究,总结出新时期部队战士的十一个新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两个经常”工作的措施和办法。1996年11月,他到山西视察部队时,得知沈阳军区一名战士因连队干部方法简单粗暴,跑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他非常焦急、心疼,冒雪来到五台山,亲自看望这名战士,动员这名战士下山。并当即责成总部有关部门,迅速查明实情,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妥善解决了这名战士的就医和安置问题,在军地引起了很大反响。张万年一贯重视、关心老干部,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遗属。在总参时,还专门拿出经费帮助老干部解决困难。即使是素不相识,也一样认真对待。1996年10月,吉林省九台市实验小学教师赵淑艳,写信给张万年,反映其父是抗美援朝伤残军人,父母早已去世,剩下她带着两个弟弟,相依为命,生活艰难,请求将两个弟弟送到部队。张万年看到来信后,立即让吉林省军区领导查实情况,妥善处理。后来,她的两个弟弟如愿穿上了军装,并一直得到部队的关心和照顾。赵淑艳和她的弟弟感激不已,一再致信感谢。此外,六十三集团军已故“英雄团长”傅卫的后代,南京军区优秀典型、三十六师已故装备部长张永平同志的家属,以及福建厦门“好军嫂”姜君英等同志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张万年的亲切关心和帮助下,都一一得到了及时妥善的解决。
2002年11月,张万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15日,在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的军委新老同志交接会上,张万年发表了简短、诚挚的讲话。他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新一届军委组成人员的决定,高度赞扬了江主席主持中央和军委工作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坚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国家和军队的发展必将取得更大的胜利。他在回顾军委十年的历程和感受后,满怀深情地说:“作为一个老兵,可以说,近六十年的军队戎马生涯,今天就画上一个句号了。回首充满激情的岁月,我胸中仍然充满豪情。在此,我还要用四句老话自勉:‘上不愧党、下不愧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退下来了,仍将终生努力践行。”(《龙口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