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中期政治黑暗 27年换26个皇帝个个成傀儡
彼岸花开 2016-08-10
元朝皇帝
元朝的败亡,其主要原因在于其政治黑暗,民族歧视和政治压迫政策。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政局不稳,皇帝大多不理国政,贪图享受,腐化至极,经臣钩心斗角,欺上瞒下,朝廷横征暴敛,经济越来越衰,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各地农民起义,指向元朝。元朝在历史潮流面前衰亡。
元朝中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1307年(大德十一年)至1333年(元统元年)就更换36个皇帝,在位都很短。全由权臣摆弄下诏或颁布诏令。皇帝成为傀儡,不能决策大事。宫廷纷争连续不断,尔虞我诈时时出现。再加上经济落后,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原地区农民尤其悲惨,饥寒交迫,其严重程度已达到再也不能忍受的地步。这样,人民群众被迫起来反抗,农民举行起义,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将矛头指向元朝。
元朝末期的妥欢帖睦尔在位较长。他从1333年(元统元年)六月至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七月,共35年的时间,是处在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与元朝军的抗击时期。可是,在这样长时间内元军之败,其原因不在将帅无能,士兵不勇,而是元朝政权不修政治,不兴经济,无休止的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结果。尤其顺帝是个昏君,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不得从臣之心。所以,宋王及地方势力首领,在危急时刻拒绝帝诏,不遣兵参战,造成四分五裂。无论哪个朝代,其被灭亡之帮,皆不外乎朝廷之腐败,群臣之相互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和君主之昏庸。这也可说是一种国家灭亡的基本规律。
元朝在战略上麻木不仁,未进行有组织的反攻。当中原地区各地的农民组织起来,举行起义,大反元朝时,朝廷仍在内部纷争,尔虞我诈,沉醉于酒色,耳不闻外界之动乱,更没有料到起义军会进而埋没元朝。甚至在各地农民起义军称帝、称王时,朝廷也无计议对策,不能采取战略措施,只是零星下诏,以地方军相抗击或镇压罢了。在战役上,各地元军没有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联合作战,而是各自为战,如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各据一方,互不联合。后来竟为互相争地盘而开战;秃坚帖木儿军,不但不联合扩廓帖木儿作战,反而进入京城两次;漠北之阳翟王阿鲁浑帖木儿不受君命,还有夺顺帝之位的野心,这证明元军势力之衰弱,国败朝亡,已为时不远了。元朝未能及时抓住农民起义军低潮之际,组织反攻;在战略上推动了时机。
1354年(至正十四年月日)九月,脱脱率领号称百万军,十一月围困高邮城,张士诚十分危急,将要投降,顺帝突然下诏,免其百万大军之统帅权,使张士诚得以转危为安。这是元廷的大错误,其后果是使得百万大军溃散了,元军受到严重的挫伤,而各地农民军从低潮转入高潮。
元军推动战略反攻的又一个时机是,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春,大宋朝林儿,间(离间)福通的失败和起义军互相攻击,如至正二十三春,张士诚杀刘福通,大宋红巾军亡;秋季,朱元璋杀陈友谅,天完及汉国一系列的红巾军败亡。恰在此时,元军未能组织对朱元璋部反击,元朝反而出现军阀混战、宗王之争。结果,元朝给了朱元璋北上灭亡的好机会和有利条件。
总的说来元朝的快速灭亡,其原因就是:一,拒绝汉文化;二,拒绝民族融合;三,贪污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