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于1961年拍摄的毛泽东在庐山坐像
江青于1961年拍摄的毛泽东在庐山坐像,将于5月10日在北京华辰春季拍卖会上拍,估价3至5万元人民币。江青此幅作品,在文革中以李进笔名发表,采用手工上色将黑白照片做成彩色照片。她对摄影的爱好直接影响到十年文革的中国摄影。
江青师从老摄影家吴印咸,上海新闻界的元老许大刚,时任新华社摄影部主任的石少华等著名摄影师。但“拜师”并不一帆风顺,拜石少华为师甚至最后还是请毛泽东出面才顺利“入师门”。据杨银禄撰文称,石少华对江青的个性早有耳闻,以工作太忙为由婉言谢绝了江青的邀请。后来,她将此事报告了毛主席,由毛主席出面将石少华请到了中南海菊香书屋,说:“石少华同志,看在我的面子上,你就收她做学生吧!江青身体不好,有病,不能从事紧张的工作,你收她,一可以调剂调剂她的生活,二也可以学一点儿东西。”
江青的摄影器械也堪称当时中国顶尖。据博宝艺术网文章《吴印咸:沉默而响亮 ——吴印咸摄影与同时代的政治影像》记载,据时任新华社任摄影记者张雅心回忆,当年她“分到一台只有江青和新华社摄影部主任石少华才有哈苏相机——哈苏120”。而毛泽东的一首七绝《庐山仙人洞照》,则是是化名李进的江青用徕卡M3拍摄的。1969年中央电影工作会议,江青还授意提出仿制徕卡M3等高级相机的计划。 试制工作交给当时生产军用品的上海照相机二厂(现该厂已属上海海鸥相机公司)。该厂以徕卡M3为蓝本,从1969年开始试制,为了向建国二十周年(1949-1969)的
国庆节献礼,将试制的相机定名为红旗20。由于时间过于紧促,加上技术装备力量有限,特别是配套镜头的设计复杂,许多新工艺及原材料有待进口和研制,未能赶上20周年的国庆节。到1970年才制造出首架红旗20样机。到同年年底共试制出10架样机。 时下,红旗牌照相机已成为国内“无假冒可能的最顶级藏品之一”。
江青虽热爱摄影,但拍摄庐山系列照片时,摄影技术远远没有达到准确掌握百分之一秒瞬间的水平,对选景也欠整体审美构思,拍摄时需要主席身边的摄影记者帮助她选景、对焦距,然后由她按动快门。虽然如此,但江青对自己的作品似乎还是十分满意,甚至想悬挂于接待美国总统的楼房内。
1972年美国总统来华前一天,毛泽东指示
周恩来:“在美国总统所住的楼房内(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挂上几幅清朝的古画。”然而,
江青却自作主张,要新华社摄影师杜修贤为她放大其摄影作品。杜修贤等人按照影展规格放大了78张不同尺寸的照片。将照片送给江青时,杜修贤等人才知道放大这些照片是为了取代18号楼清代的国画。这一举动引发
毛泽东不满,并斥其“夜郎自大”。毛泽东特别将江青叫到中南海游泳池,质问:“你在钓鱼台搞了一些什么名堂?你有什么权利可以摘下国画,挂上你自己的作品?夜郎自大,这样要不得!你回去立即统统给我摘下来!”随后,江青回到钓鱼台,把她的摄影作品从18号楼的主厅内摘了下来,又叫工作人员搬到她住的10号楼的天井里,堆放在一起进行焚烧。
江青不单单对单幅摄影兴趣浓厚,曾经是影星的她对电影摄影亦不放手,甚至有“御用摄影师”。据《南方人物周刊》2011年第2期报道,作为文革时江青最看好的电影摄影师,李文化参与了多部样板戏和“左倾”电影的拍摄,他的个人命运也随着政治运动而跌宕起伏 。1965年7月,江青点名要李文化拍摄《南海长城》,并且“指示” :“李文化!不要小桥流水,要大江东去;不要资产阶级的小桥流水,要无产阶级的大江东去!你拍的《早春二月》拍得不错嘛,色彩也很好,画面也很讲究。不过,你那是为资产阶级拍摄的,现在我要你来为无产阶级拍摄,怎么样?”李文化赶忙点头说:“是!是!”
不仅如此,江青还请导演严寄洲和李文化等吃了一顿饭,简单却味道很好。席间,江青不住发出感慨,“培养你这样一个摄影师比培养一个飞行员还要难!”不过,1972年,由谢晋导演和李文化摄影的样板戏电影《海港》让江青很不满意,认为把她钦点的女主角李丽芳拍丑了,作为摄影师的李文化也因此打入冷宫,不受“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