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人物鲧治理洪水事迹 鲧治水失败被谁而杀?
彼岸花开 2016-07-25
鲧
鲧,姓姒,字熙,夏后氏。帝颛顼之子、大禹之父、夏启的祖父。被尧封于崇地(河南登封附近),为伯爵,故称崇伯鲧或崇伯,有崇部落的首领,约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
治理洪水
五帝时期,地上突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洪水,关于这次洪水的起因,各书的记载不尽相同,总的一点是与天上的神主有关,可能是共工和他的手下干的好事,也可能是天帝故意发下洪水来惩戒地上的人们,前者的说法和女娲时代共工头触不周山的故事重合。
由于洪水的泛滥,地上的人们生活极为艰难,连当时的帝尧也没有办法,说:“嗟,四岳,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曰鲧可。”一个“皆”字道出了鲧在众臣心目中的地位。数千年的历史中,像鲧这样深得人心全票通过的状况是相当少见的。
但是,帝尧不同意,理由是“方命圯族”。就是他这个人不听话,在族里的名声很不好。《左传》说他“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很明德,以乱天常”。难道鲧果真个性乖僻、品德不佳吗?大臣四岳表了态:“异哉,试不可用而已。”(《五帝本纪》)。同样事件的描述,《夏本纪》与此便有了些微的出入:“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考虑到大家的意见,而且当时也找不出比鲧更合适的人选,帝尧勉强同意让他去治水。
但是在其他的神话传说中,鲧就不是尧的臣下了,就象后羿一样,是天上的神主。他下界是为了帮助地上的人们的。但是与后羿不同,他的下界是不在天帝的准许下的,也就是私自下界。不仅如此,在他下界的时候,他还偷了天帝的一件宝贝,这件宝贝的名字叫息壤,据说是一种可以自己生长的神土,鲧大概就是想利用他来治理洪水的。《山海经·海内经》载:“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于羽郊”,“息壤者,言土自长,故可堙水也”。与此说相近的还有《尚书·洪范》,这应该是最早记载鲧、禹治水的文献。箕子说:“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其洪范玖畴,彝伦攸斁(dù)。鲧则殛死,禹乃嗣兴。”洪水治理的结果如何,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总是他方法不对而终于失败被杀,其实从屈原的天问中,可以了解到,鲧治理洪水几乎就要成功了,只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天帝发现了鲧的行为,大为震怒,派了著名的刽子手火神祝融下界将鲧杀死在羽山。又收回了息壤,终于使鲧的治水失败了。
失败被杀
鲧是为祝融所杀的,
上引《山海经·海内经》就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国语·晋语八》:“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左传》昭公七年也云:“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能以入于羽渊。”
在《史记》中,身为“四凶”(欢兜、共工、三苗、鲧合称“四凶”)之一的鲧是被处死的。据《五帝本纪》记载,“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jiàng)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因此,当时作为钦定接班人的舜经过请示后“殛鲧于羽山”—“殛”为“诛”,一说为“诛杀”;还有一说,按《尚书·今古文注疏》:“诛,责遣之,非杀也。”也就是流放。不过,鲧因此葬身于羽山,是不争的事实。
鲧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后来不知道是谁,有说就是祝融,用吴刀剖开了他的尸体,这时禹就出来了,而鲧的尸体则化为黄龙,一说黄熊,飞走了。鲧在梦中被儿子用符文剑砍下了龙头,害得只能在外道生存。所谓黄熊是一种已经绝迹的动物,类似于熊,但是有三只脚,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大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开始治水,不知道为什么,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仅没有从中捣乱,还派了大神应龙相助。这位应龙也是非常著名的龙神,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代表了雨神的意思。传说只要在地上画上应龙的样子,就可以招来雨水。这时他则帮助大禹挖河开山,在治理的过程中,伏羲、河伯也纷纷襄助大禹,后来在东汉几乎成为国学的谶纬学鼻祖的河图洛书,传说也是在这个时候由神龟所献的。终于依靠疏导和围堵两个方法的结合,洪水终于被制服了,人们拥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们的王。
接触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或者学过古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人:鲧。说是古代洪水肆虐,天下怨咨。天子尧不得不召集四岳官员开会,大家一致推荐鲧去治理洪水。于是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了鲧。 鲧是谁呢?禹的爸爸。还有,《山海经·海内经》说:“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原来,鲧是黄帝的孙子。据尧说,鲧的品行不好,做事情老是独断专行。 其实,鲧还是注意听取意见和建议的。他听猫头鹰和乌龟说,黄帝那里有一种宝贝叫做“息壤”,是可以随意增长的泥土,就像我们今天传说的“聚宝盆”一样。于是,鲧设法把“息壤”偷到手,用来壅堵(“堙”、“陻”、“障”)洪水。但是,九年没见成效。 《山海经·海内经》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后来,关于是谁杀死鲧的,就有了不同的说法: 《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鲧于羽山。”说杀鲧的是尧。 《国语·周语下》:“舜之刑也亟鲧。”说杀鲧的是舜。
其实,尧也好舜也好,谁杀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们知道,东西方的神话传说里边,都有远古人类遭遇大洪水的内容。好好的地球,忽然来了那么多洪水,是从哪儿来的? 《书·大禹谟》:“洚水儆予。”洚水,洪水泛滥。儆予,也作警余。天地让洪水泛滥,是为了惩戒人类。人类怎么啦?大约是不大听话,不肯服从天帝的意志。
西方的传说说得更清楚。《旧约·创世纪》第六章说,上帝耶和华见人类罪恶深重,很后悔在地球上造出人类;便让洪水到处泛滥,想要毁灭天下。 原来,天帝的本意是要用洪水来毁灭人类。尧和舜知道不知道? 他们即使知道,也断不会把天地的恶毒的本意揭露于人间的。反正,鲧不得不死。杀死鲧,巩固了天帝的权威,也树立了尧舜他们自己的权威。 他们杀鲧,能够拿得出来的理由有三点:第一,偷了天帝的息壤。第二,擅自采用堙、障的办法来治水。第三,治水没有成功。至于品行不好,那无关紧要,所以记载含糊。 既然“息壤”能够堙障洪水,那么,天帝为什么不早一点把它拿出来,以拯救人类呢?如果鲧成功了的话,人们一定会追究天帝消灭人类的罪恶企图的。幸亏鲧没有成功。 如果鲧不死,如果采取堙障和疏导相结合的办法,他会成功的。当然,鲧即使成功了,也是违背了天帝的本意。所以,他是非死不可的。 有人说:不对。鲧的儿子禹后来治水成功了,尧舜为什么不杀禹,舜还把帝位让给了禹,让他成了开创人类新纪元的第一人? 这和天帝没有关系,但和尧、舜有很大关系。他们不会听任天帝毁灭人类的。要是人类没有了,他们的“帝位”岂不是也就没有基础了吗?他们是联系神话与历史的过渡环节,是联系天上与人间的中间层次。在他们之前,人类犹如蝼蚁,完全在大自然的操控之下;在他们之后,天帝退隐,尧舜代替了天帝,以人抗天,人类开始了自己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