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与陈毅的关系 周恩来如何保护刘少奇?
山南慕北 2016-06-22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和主要领导者,是党的正确路线在白区工作中的杰出代表。刘少奇同志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刘少奇与陈毅的关系
众所周知,粟裕与陈毅在战场上不仅是上下级关系,同时还是极佳的合作伙伴与搭档,除此之外,粟裕还有一位至交好友,那就是刘少奇。刘少奇更是因为看中粟裕的军事才能,甚至在封帅衔的时候,一度反对陈毅而极力挺粟裕,究竟刘少奇陈毅之间是怎么一回事呢?
起初,粟裕在陈毅手下显露锋芒,得到了发挥才干的机会,也随着陈毅的升职而前进,而后经过皖南事件,粟裕正式成了刘少奇手下的得力大将,他的出色能力十分被看重,得到了刘少奇非同寻常的评价与不遗余力的推荐。
此后刘少奇令粟裕管辖与陈毅同级的军区,而粟裕的大将之风以及不计较个人名义的谦让品格让刘少奇大为感动,对他的印象更是再上一层楼。此后刘少奇对粟裕保持高度的信任,从谏如流,十分支持他的建议,对这位老友取得的功绩均兴奋不已。只后二人即便相距甚远,也始终维持着良好的友谊,相互看望,刘少奇当时位高权重,但对粟裕是绝对的交心。
那么刘少奇陈毅之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悉,1955年全军颁授军衔,粟裕早早地就像毛主席提出辞帅,但在两日后的中央会议上,刘少奇再度质疑陈毅的元帅军衔。由于当时陈毅的工作重心已经转向政务、外交一块,显然他也可以与周、刘、邓等人一样因为工作重心的转移而不授帅,然而如果排除了陈毅,其军区的代表则由粟裕为最佳人选,以此可见刘少奇是在给粟裕争取最后的授帅机会。然而最后,是因周恩来的意见坚持,陈毅成为十大元帅之一。
周恩来如何保护刘少奇
1966年10月,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伯达有意提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概念,而林彪干脆对此作出注释说:“这次文化大革命运动的错误路线主要是刘、邓发起的”,将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刘少奇和邓小平。 似乎是一种默契,会议期间,“打倒刘少奇”的大幅标语,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10月20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红卫兵来京串联,并准备把批刘少奇的大字报张贴到天安门广场。周恩来知道后,一再予以制止。
这种劝阻一点作用也没有,“打倒刘少奇”的大字报仍是有增无减,大有向全国扩散之势。周恩来十分生气,极为反感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们都看见了,大街上那些大标语与口号上,把刘少奇名字倒着写,打叉叉,这像什么话嘛!这样做不文明啊!少奇同志的问题还没有定性嘛,即使定了性,我们也不能侮辱他的人格嘛!” 也就是在此时,他考虑到刘少奇的艰难处境,吩咐自己的保健医生:“你去看看少奇同志,他现在怎么样了?” “刘少奇是中央常委我还得保” 中央文革揪住刘少奇、邓小平不放,非要把他们置之死地。12月18日,中央文革小组副组长张春桥单独召见清华大学造反派头头蒯大富,暗中给他撑腰壮胆,张春桥说:“中央那一两个提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人,至今不投降。他们虽然作检查,态度还不好。”“你们革命小将应该联合起来,发扬彻底革命的精神,痛打落水狗嘛,把他们搞臭,切不要半途而废!
蒯大富的胆子大了,竟然带领数千人上街游行,将“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和刘、邓血战到底”等大字报,张贴到天安门。他们还开动宣传车,并且涌至中南海西门,要揪王光美回清华检查。 周恩来闻知这一消息,立即预先嘱告工作人员:“如来要人时,须请示我决定。”他还告诉童小鹏、汪东兴:“他们揪王光美是与刘少奇相联系的。所以,不能让学生冲中南海。要说服红卫兵对刘少奇、邓小平不宜采取揪斗办法。” 他还亲自找蒯大富等谈话,明确告诉他们:“主席不同意让王光美回清华检查,你们可以把你们要问的问题提纲给我,让她回答问题。”这时,有人提出刘少奇的问题是属于敌我矛盾,他果断反驳说:“我不这样看,不能把你们的看法强加于我。你们不要把‘打倒刘少奇’的口号贴到天安门去。” 造反派自恃有中央文革的支持,对周恩来的劝诫一直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1967年1月6日傍晚,清华大学红卫兵以刘少奇、王光美的儿女刘源源、刘亭亭为人质,把王光美诓骗出中南海,然后进行围攻。周恩来听说此事后,极为恼火,立即进行干预,王光美于次日凌晨又返回中南海。 接着,北京建工学院的红卫兵又提出要到中南海揪斗刘少奇,周恩来亲自找他们谈话,告诉他们:你们可以送大字报,要揪不行,要照顾党和国家的影响。他一再告诫那些癫狂的造反派,不要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不要揪人,不但谭震林、李富春等副总理不能揪,刘少奇、邓小平也不能揪,陶铸也不能揪。把毛主席身边的人都揪了,如何保卫党中央?刘、邓、陶是中央常委,我还得保。” 违心批判刘少奇的“罪行” 1968年10月31日,在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共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全体会议上,批准由江青、康生、谢富治等凭伪证写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并通过决议:“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务”。在那样特定的政治背景下,周恩来不得不违心地同意,并在会上作表态性的讲话,批判刘少奇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