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变后朱允炆去哪了?朱允炆下落的几种说法
浅草 2016-05-30
朱允炆剧照
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壬午以后谥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与显皇帝庙号复,改上庙号惠宗,谥号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谥号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以其年号而称建文帝。
那么,靖难之变后朱允炆去了哪里呢?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1. 自己焚燃说。
此说最早见于明代官修的《明实录·太宗实录》,云: (在燕兵攻陷京师后,建文帝)“遂阖宫自已焚燃。
2. 出亡穹窿山说。
建文帝逃出南京后,流亡至江苏吴县(明代隶属苏州府)穹窿山。在名僧姚广孝(法名“道衍”)的秘密保护下,隐藏在该山皇驾庵内,长达20多年,直至永乐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病殁于此。
殁后朱棣授意寻访建文帝的胡濙,在皇驾巷后的小山坡上,为他建了一座皇陵,徐先生曾在此找到了“惠帝陵”的遗迹。
3. 为僧后“流亡西南”说
在燕兵攻下金川门后,建文帝本欲自尽殉国,翰林院编修程济劝说他逃出南京以待日后。建文帝和吴王教授杨应能、监察御史叶希贤分别自认度牒上“应文”、“应能”、“应贤”三人名号,由僧官溥洽削发为僧后逃出。
不管朱允炆在靖难之变后去了哪里,能够让朱棣头疼一生,想必朱允炆也是有所安慰的。毕竟,是自己的亲叔叔谋了自己的位,放任哪个皇帝都无法忍受这种屈辱。以上三种说法都有一定的弊病,不能得到全方位的肯定,期待另一种说法,能够完全符合历史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