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儿子是谁?袁世凯儿子袁克定与袁克文
浅草 2016-05-03
袁世凯
五短身材、身高只有一米五三、长得像个土豆似的袁世凯十分好色,因为有权有势有钱,所以他好色也有了资本,一生共有一妻九妾——原配于氏,是河南一个财主的女儿,没有文化,也不会交往,为人死板,后来生下袁克定后,袁世凯就不再与其同居;大姨太沈氏,原是个妓女,曾在老袁落难时帮助过他,慧眼识英雄。后成了袁的老婆,里里外外一把手,因于氏不行,这沈氏多当家,她自己虽没有生育,但袁的所有孩子都称她为亲妈。
三姨太四姨太五姨太,都是朝鲜人。当年袁在朝鲜驻扎时,本是娶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可金氏有两个随身的丫环,一个姓李,岁数比金氏大,一个姓吴,岁数比金氏小。袁本是要娶一个,一看那两个陪同而嫁过来的女子也很有姿色,就毫不客气,一起将三个都娶为为姨太太,那姓李的还排在金氏之前,这让王妃的妹妹很不不高兴,可又无可奈何。这三个从朝鲜来的姨太太各自都为袁生了了不少儿女,其中袁克文就是金氏所生;
五姨太杨氏,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号称袁府的“王熙凤”,给老袁生了六个儿女。
六姨太叶氏,原是袁克文在南京认识的一个名妓。克文那次受父命南下,认识了叶氏,并得其玉照一张,还私定终身。回来向老袁汇报情况时下跪,不小心那叶氏的照片掉到了地下。老袁急问:那是什么东西?小袁急中生智地说:孩儿此次到南京,发现一美女,想孝敬父亲大人,不知您老中意不中意?现拿回一张照片请过您过目。老袁一看那照片,顿时眉开眼笑,岂不有中意之理?马上就派人到了南京应娶了叶氏。那叶姑娘直到了新婚之夜才发现,风流英俊的小袁变成了如同蛤蟆般的老袁了。可她又能如何?
七姨太张氏是河南人,没生子女,因病早早去世。但另一说是她与袁府中的花工偷情被老袁知道了,逼其服毒自杀;八姨太郭氏是有人为讨好袁而买来送给他的礼物,原也是一个名妓。她为袁生了三个儿女;九姨太刘氏,年龄最小,。原是五姨太杨氏的丫头,长大后就被老袁“临幸”了,生有一儿一女。
这么多老婆一共给袁大头生下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后来,17个儿子又为老袁生下了22个孙子与25个孙女。这样算来,袁世凯的儿孙共有79人,可谓香火兴旺,后劲十足。在老袁17个儿子中,最是有名的当属老大袁克定与老二袁克文。
二
袁克定生于1878年,那是袁世凯与于氏结婚后第二年所得,因为出生时脸上有个胎记,故他小名又叫“记儿”,上学后老师又他为“继光”。他自小跟在其父亲身边,到处都游历过,也算是见多识广,老袁对这个长子自然也是很喜欢很重视,很想重点培养,以期将来能够接班。袁克定身材与长相上都好过老袁,不是那种五短的样子,智力上也不错,书读得很好,而且书法造诣挺高的。
在性格上他极像其父,有政治野心,特别是后来随着情势的发展,当袁世凯当了总统,进而又要称帝时,作为长子的袁克定的野心更是空前膨胀起来,他也想着作为“皇子”,能过一把皇帝瘾。为了广结天下朋友,在汪精卫刺杀载沣被捕入狱后,袁世凯因形势发展迅速而审时度势,放了汪,还让袁克定与汪结为异姓兄弟,想为后来布局。清末,袁克定靠着父亲的荫护,弄了个候补道员的官,此后不久又到农工商部当了参议,又官至“右丞”,也算是在官场上有些作为吧?
民国初年,正当他春风得意,乘他老爹当上了大总统之机,也好大显身手一把时,他在老家河南骑马忽地摔了下来,跌得不轻,当场没起来。由此他的腿算是残废了,走路一瘸一拐。国内没有好医生治他的伤,老袁就将这个大儿子送到德国去,一边治疗腿伤,一边让他考察一下德国的政治制度与治国方略。袁大公子到了德国后,德国方面高度重视,派最好的医生为他治疗,怎奈时过境迁,伤腿已经定型,再也无能为力了。德皇威廉二世听说小袁去了,还亲自接见,并向他鼓吹德国那一套治国的科学性合理性,那就是走君主制,而不能走民主共和制。德皇告诉小袁说:“中国现在搞的共和制,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要想发达,必须向德国学习,非帝制不能发达。大公子回国后一定转告大总统,中国要恢复帝制的话,德国一定尽力襄助。”德皇的这番话对袁克定影响极大,他也由此而坚定了要在中国实行君主制的想法。
1914年,他的腿伤并没有治好,但是由于得到了德国的治国“真传”,袁克定还是兴冲冲地回到了国内,就想鼓动他父亲废除共和而推行君主制。袁世凯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自民国建立后,他对几个儿子的要求很严,并没有给袁克定在政府部门按排什么职务,比之在清末还差了许多,这一度让袁克定很失望,甚至内心生出不满的情绪来了。小袁心中有气,也不好发作,只能忍耐等待。
不久,机会终于来了,由于北洋军那时因腐败,暮气沉沉,战斗力下降,而且内部又派系林立,相互攻讦,老袁对自己亲手创建这的支军队有些不满意,想着加以改造创新,正巧保定军校的校长蒋百里提出要搞个军事训练团,也称“模范团”,从北洋各军的师团长一级中抽掉精干力量来集中培训。袁世凯原打算让蔡锷来任这个模范团的团长,可他不是北洋系的,就遭到北洋派的强烈反对,老袁也不好坚持。这时,袁克定感到时机来了,就主动请缨,要求到“模范团”任职,他感到只有手中抓住枪杆子,有了军队,将来才有更大的希望。袁世凯同意了儿子的请求,让其去模范团当了一个类似于政委那样的角色,但小袁到那里的时间也不太长,因为局势发展很快,他的心思更多还是放在如何促成其父亲加快步伐复辟帝制上。
这个时候,袁世凯物色了一个“变色龙”的式的人物,名叫杨度,是湖南人,在曾在日本待过,与孙中山很熟悉,对近代的政治学也有研究,这么一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考虑,就想帮助袁世凯搞帝制,而当时他更多的是接触到袁克定,小袁与杨度整天混在一起,商量对策——如何让老袁坚定复辟帝制的信心?关键的一招就是让他看到“民意”的力量。为此,袁克定与杨度等人就伪造了一份《顺天日报》,找人天天在上面登一些关于全国各界都希望中国走君主道路的文章来,并每天都把这份报纸送到老袁桌子上,让他看到。
袁世凯再怎么聪明,也不是会想这一层,他还真以为复辟帝制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了,他怎能料到原来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骗局,让他错误地判断了形势,加紧了废共和、复帝制之灭亡之步伐。后来的情形,人们都知道,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袁世凯也随着当了83天“皇太子”,可一切都是短暂的美梦,梦想破灭之后,一代枭雄袁世凯也随之而撒手西去,一梦归天,袁克定从此也就自然是另一种人生了。
三
袁世凯死后,其儿子们各自分得了一些财产,作为长子的袁克定得到了一大笔钱还有房产,他带着家人搬到了天津隐居起来,似乎感到再无脸见世人,因为此前他扮演了一个小丑似的角色,为了帮其父亲复辟帝制而上窜下跳,人们对他没好印象。隐居起来的袁克定,或许是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他开始变得实谦逊了许多,据他的后人回忆,这个当年不可一世的“皇子”,到了开津当了寓公之后,就是一个小老头,见人就微微一笑,讲礼貌,不争执,过着平凡的生活。原在开滦矿务局任督办的职务也于1928年辞去了,家庭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中,有时不得不吃窝窝头,就着咸菜,但他还想摆着谱儿,竟用当年从德国带回的西洋刀来切那窝窝头。
抗日战争时,袁大公子的表现是他一生中的亮点,也可能是他人生中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当时日本驻北平的大官土肥原贤二就想极力拉拢袁克定参加伪政府里面来,想以他过去的身份地位来影响其他人亲日。生活已经穷困潦倒的他,只要应许一声,挂个职务,那生活立马就会改善,但袁克定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有自己的判断,他以身体多病为由拒绝了土肥原贤二的请求,没有给日本人面子。
1949年之后,袁克定年龄渐大,体弱多病,没有固定的工作与收入来源,与毛泽东关系亲密的章士钊同情可怜他,算是走“后门”为他按排了一个中央文史馆馆员的差事干,实际上是挂名领工资,每月有五十多块钱的收入,也可基本上满足家庭开支了。1958年,这位曾显赫一时的袁大公子病逝。
袁克定有一妻两妾,妻叫吴本娴,是清末湖南巡抚、大书法家吴大澄的女儿;一妾叫马彩凤,为袁克定生了一个儿子,叫袁家融,后留学美国,获哥伦比亚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一妾叫章真随,是唱京剧出身的。袁克定平日怕妻宠妾,家庭生活总在矛盾与风波中度过,因为他没有他父亲那样的能耐,让所有的女人都老老实实地听话。
袁克文
四
与热衷政治权力、总想将来以“皇子身份”而继承“大统”的袁克定相比,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则是别一种完全不同的人,他敏感、聪明、远离政治斗争,不屑于争权夺利,爱好文化艺术,棋琴书画样样精通,还是收藏大家与曲艺高手。他的性格是狂放的,又似乎是压抑的,这多少与他的亲生母亲金氏有关。前面说过,作为朝鲜王妃的妹妹,金氏嫁于老袁时没有想到袁竟然把她的两个丫头一并“收购”,这就与这位心高气傲的金氏平起平坐了,而且那李氏还排在她的前面,这让她感到很是不满,心中的苦痛难以言说。她的情绪不能不或多或少折射给他的儿子袁克文,使他对父亲也有着不满的情绪,对政治有天然的漠然与冷视。他把自己的全部时间与精力用于也只有公子哥才会有的吃喝玩乐与发展艺术才能上面。
袁克文生于1889年,号寒云,比他大哥克定小了11岁。这位生于朝鲜汉城的袁二公子,是一个绝对的天才,读书过目不忘,记忆力非一般有可比,加上长相英俊,所以自小很得老袁喜欢。这位公子长大成人之后,由于吃喝嫖赌抽,无所不为,混迹于江湖与戏子中间,后来人们把他与另位三位公子哥并称为“民国四大公子”。
关于民国四大公子,虽然后来有多种说法,但多数人都认为那四人为袁克文、张伯驹、溥侗和张学良。张伯驹,生于1898年,1982年去世。他是河南项城人,与袁家是老乡,又有亲戚关第。张伯驹的父亲叫张镇基,是称袁世凯为表哥,他是光绪三十年的进士,后官至直隶按察使、河南都督,有经济才能。张伯驹,9岁就能作诗,是一个公认的“神童”,后成为中国第一收藏大家。
溥侗,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属典型皇族。此人有多方面的才华,吹拉弹唱、诗词歌赋无所不能,既爱收藏又懂鉴赏,还特别喜欢昆曲与京剧。据说他一人在《群英会》中可扮演周瑜、曹操、黄盖、鲁肃、蒋干五个角色,时人称其为“红豆馆主”。
东北王张作霖的大公子张学良在四人中年龄最小,他也是四人中与政治与军事与权力打道最多、最有纠结的一个人,同时他的艺术上的才能与成就也是最差的一个。他的情况人们都熟悉,此处不说。
最近网上不少人时常在谈论所谓的“京城四少”,把几个有钱的人并在一起,甚至有人拿他们同当年民国四公子相比。在我看来,现在这所谓的“京城四少”,无论是个人的才华还是艺术品味,还是家世,还是对社会的影响,都无法与当年四公子相提并论,他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人。
五
袁克文在其他所有方面都与他老爹不同,但只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好色,对美女他也是来者不拒,包括那些名妓。他用心于每个美女,对每人都很用心用情,这一点有点像宋代大才子柳永和《天龙八部》里面的段正淳,这或许也是那种风流才子的共同特点?在他哥哥紧锣密鼓地帮助他父亲复辟帝制的日子里,袁克文总是冷眼相向,不屑一顾。他躲在自己另一个世界里去过属于他自己的生活,与文化默客,还有戏子打得火热,不但时常去听戏,还粉默登场过一把演员的瘾,他最喜欢的是扮演丑角,其唱功与作派都得到一片喝彩声。
1915年他老爹加紧称帝时,袁克文与其兄袁克定意见相抵,发出了反对的声音。当时他写了一首很有名的反对帝制的诗:“隙驹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这触怒了袁世凯,先是把他软禁起来,后来他得到自由,便跑到了上海,竟加入青帮,成为青帮里的老大人物,一时引起轰动。在青帮混了一个阶段,后因无心争争斗斗的事情,他又移居天津继承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袁世凯死后,他分得了十万大洋,还有其他一些房产,照理说足够他生活了,可他是一个不会过日子,也不管什么精打细算的人,他随意挥霍,花天酒地,并染上大烟瘾,经常躺在床上吐雾吞烟的,有时去朋友看他,他还让其与他一块抽。如此折腾,他的经济他的身体很快都支撑不了,他也不管不顾,依旧如故。
1931年, 贫寒落魄的袁克文终于一病不起,死掉了,时年42岁。他死后,留下了一本《寒云日记》。当时有人对他的死抱有深深的同情与惋惜,报纸上有评论说:“天下莫不识寒云,诗酒风流,多才多艺。”风流才子,酒地花天,得过且过,岂能长寿?
不过,袁克文地下可以欣慰的是,他的儿女个个都是读书人,都学有所成,尤其是老三袁家骝与吴健雄夫妇,更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周恩来生前接见时曾说:袁家人,是一代更比一代好。
六
袁世凯那么多儿女,我只说其大公子与二公子,从这两个人身上可以看出人性与体制的影响各占其半。一对亲兄弟,各自性格竟有那么大的差异,各自追求几乎完全不同——克定好政治,克文爱艺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这与此曹丕和曹植是否有些相似?我经常在这些问题上思考纠结。
我觉得老话说一母百子的话是正确的,何况袁克定与袁克文不是一个妈所生,那差异很大就是自然之事了。另一种想法更为切实:政治也好,权力也罢,不是人都喜爱的玩意儿。当爹的爱那个,当儿子的未必就好;当哥哥的想要的,当弟弟的也未必就一定想要。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人人都应有与他人不相同的喜爱与追求,这才是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