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马超为何在蜀汉后期默默无闻?被蜀汉闲置?
浅草 2016-04-12
马超剧照
马超号称“锦马超”,一表人才,是很帅的。三国中称他,“面如冠玉,眼若流星,声雄力猛,狮盔兽带”。
马超的战斗力很强,三国中提起马超经常说的是“有吕布之勇”。
马超也并不是“一勇之徒”,三国时期他也是诸侯之一,马超有独立的统兵能力,可以“独当一面”,善带骑兵,长于闪电战。毛泽东也曾评价说:马超这个人不简单,文武全才。在正史中,马超的名望和作战能力我觉得应该是位于五虎将之首的。
马超一入刘备集团,即获得极高的礼遇,前后历经三次升迁。官位仅在关羽之下。刘备先是拜他为平西将军,取汉中后迁为左将军,刘备称帝后,又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
事实上,马超在蜀汉政权中是最受的排挤的,他不仅感到寂寞,甚至有一种“危惧”之感。
虽然在蜀汉的武官位列第三,但既没有担当方面重任,也没有参与指挥重大战役。在他刘备发动过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夺取汉中和讨伐孙吴,都看不到马超的影子。
《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便满腹牢骚来找马超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马超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动”马超:“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这种说法不论怎么解释,都是狂妄的,完全可能给自己招来灭们之祸。
马超听了他的一番狂言,默默无语。待彭漾一走,便立即上表刘备,揭发他的“大逆不道”。彭漾立即被捕,不久被处死。
由此事也可以想象马超在刘备手下那种战战克克,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神态。可想而知,马超在蜀汉受到的猜忌和排挤是如何的明显。
马超出身名门,为一代名将,为刘备取成都立过大功,却受到这样的猜忌和排挤,不是太冤枉了吗?同样为降将的马岱,黄权,王平,和姜维都受到了信任,授予重任。惟独马超却不同,这就不能不令人想到马超本人的因素了。
最能说明马超的行事与为人的,莫过于潼关大战了。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出兵汉中,讨伐张鲁,借道河东。有人向曹操提出,大军西进很可能引起马超和韩隧的疑惧,从而导致他们互相煽动叛乱,请曹操慎重行事。
当时,马腾全家居于邺城,实际上已成为曹操的人质,只要马超有任何“不轨”的行为,势必危及老父和全家,这是明白无疑的。曹操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毅然出兵河东。
马超听到曹操出兵河东的消息,立即联络韩遂,程银,侯选等十部起兵与曹操在潼关数度激战,最后因中反间计兵败逃亡。
古代法律规定,造反者满门抄斩,铢灭九族,这一点马超不会不知道。然而,他置父亲和全家的性命与不顾,悍然起兵。结果,马腾和的他的两个儿子马休、马铁以及全家两百余口全部成了曹操的刀下之鬼,而马超自己也一败涂地,人马底盘全部丢掉,到处亡命。
汉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社会上最看重的道德就是“孝行”。因此,马超的所作所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遭到几乎所有人的蔑视和唾弃。
后来,马超一度投奔张鲁。张鲁鉴于他的威名,很想委以重任,还打算招他为婿。张鲁部将杨昂因忌马超才能,而屡屡向鲁进谗。
马超穷愁无路,最终投奔了刘备,又立下了大功,得以封侯晋爵。但是,当初他起兵叛乱导致家族覆灭的往事并没有因此被人忘却。他很难再得到人们的信任的,更何况有“枭雄”之称刘备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进入刘备集团的马超,在短暂的荣耀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猜忌和防范。
远在荆州的关羽放心不下,专门写信给在成都的诸葛亮,询问马超的将才谁人可比,为此诸葛亮回信写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三国志。关羽传》。
关羽和诸葛亮实际上是在一唱一合,意在煞煞马超的气势,婉转的警告他,诸葛亮将马超比作楚汉相争的英布和彭越,实在是意味深长。彭越和英布为刘邦的开国元勋,但不久不久就因行为不轨而遭铢灭。这种似褒实贬的比喻,真实的用意是警告马超:要想长享富贵尊容,就必须老老实实,安分守己。
当局者如此对待马超,其他同僚排挤便是顺里成章的了。在这种情况下,马超虽有盖世武功和英名,也只能是做困愁城,“危惧”而已。所谓鱼水情欢,只是小说家粉饰太平而已,英雄气短的马超才是历史上真实的马超。
刘备称帝两年后,马超病卒,临死前向刘备上书:“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诧陛下,余无复言。”这段浸透血液的遗言,实在令人痛惜。
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痛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