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的文采,卓文君之美艳,当垆卖酒,白头兴怨,长门灵赋;封禅遗书传为千古佳话。流传于世的还有那首著名的《凤求凰》以及卓文君所作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
公元前158年, 21岁的司马相如担任了汉景帝“武骑常侍”的警卫。然而,汉景帝不爱好辞赋,踌躇满志的司马相如,英雄无用武之地,感到十分苦闷。三年后,他终于决定称病辞职,来到四川临邛。四川临邛的县长叫王吉,是司马相如的同窗好友。王县长在宴请相如时,邀请了当地首富卓王孙座陪。卓王孙是做钢铁生意的,当时战争频繁,钢铁需求旺盛,卓王孙的冶炼企业效益暴增。过了几天,卓王孙回请王吉县长,特邀司马相如做陪。酒酣耳热之际,王吉说道:“我友司马相如弹琴天下第一,大家欢迎他演奏一曲。” 相如推辞不过,拿出他的爱琴名为“绿绮”,是传说中最优秀的琴之一,转轴拔弦,凝神聚情。这时,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也站在门外偷看。
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史书记载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同时她琴弹得也非常好,诗、书、画也是无一不精。本来她已许配给某位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但其芳名早己传遍蜀地,更兼其为大富豪的掌上明珠,追求者不计其数。司马相如也是久慕其名,今日能成为其家座上宾,不免更是浮想连翩。于是这位大才子灵感突至,才思泉涌,现场作词作曲,亲自弹奏了那曲万古流芳的《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这美伦美奂的爱情信号,深深打动了门外卓文君的心扉。“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曲为媒,互生爱慕。两人秘密约定一个夜晚,卓文君逃出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来到成都。
卓王孙得知此情后,怒不可遏,气得大喊:“不孝之女伤风败俗,我不忍心杀害她,但我一分钱也不会给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成都的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困苦艰难,屋里穷得只剩下四面墙。卓文君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子,她出主意说:“相如,我们还是回临邛做点小生意吧,何苦在这儿受穷呢?”于是,两个人又重新回到临邛,把车骑卖了做本钱,两人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酒保卖酒,相如穿着短裤做服务员。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卓王孙的耳中,他深感羞耻,不敢出门。这时就有人劝他:“您的女儿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况且司马相如虽然贫穷,却是当代杰出的才子,毕竟都是一家人,又何苦相互羞辱呢?”
卓王孙实在没有办法,只好给了卓文君夫妻仆人100名,钱财数百万,以及出嫁时衣被财物一应俱全。文君“逼宫”之计大获成功,他和司马相如兴高采烈地回到成都,两人买田地,置豪宅,过上了富人的生活。
正当司马相如陶醉在美好的爱情生活,与卓文君双栖双飞时,他的仕途之路也发生了转机。原来,司马相如有一个四川老乡杨得意,给
汉武帝刘彻当贴身太监。有一天,汉武帝读到《子虚赋》,非常欣赏。并且遗憾地说:“我偏偏不能与这个作者生在同一时代。”此话恰巧被站在一旁的杨得意听到了,他赶紧接话说:“这个作者是我的同乡
司马相如,是他写了这篇赋。”武帝听到后喜出望外,马上召见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学,对汉武帝说:“这篇赋是我写的。但是,这赋只写诸侯之事,不值得看。请让我再写一篇天子游猎赋,赋写成后就进献皇上您。”
武帝立马准奏,并命令秘书给他笔和木简。相如不愧是大才子,倚马可待的功夫就做好了歌颂汉武帝文治武功的《上林赋》。此赋内容不仅与《子虚赋》可以相衔接,文字辞藻也更加华美壮丽。此赋同样用“子虚”这虚构的言辞,陈述楚国之美;其中“乌有先生”就是哪有此事,以此为齐国驳难楚国;“无是公”就是没有此人,以阐明做天子的道理。所以假借这三个人写成文章,用以推演天子和诸侯的苑林美盛情景。赋的最后一章主旨归结到节俭上去,借以规劝皇帝。好大喜功的武帝读毕非常高兴,立刻加封司马相如为副省级的侍从郎。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巴蜀,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安抚。司马相如又发挥他的文学特长,在那儿发布了一篇文采出众的《谕巴蜀檄》的公告,并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年,司马相如再次奉命出使巴蜀,这一次,他在成都受到当地士绅的热烈欢迎,他的一篇《难蜀父老》以解答问题的形式,阐明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和谐相处的道理,其文苍劲优美,说理透彻,成功地说服了众人,使少数民族与西汉朝廷合作,为开发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
可惜好景不常,没过几年,有人告发司马相如收受贿赂,遂遭免官。司马相如晚年出任“孝文园令”,这是管理皇帝墓园的闲差事,但是他对朝廷大事仍然关心,他见到武帝喜好神仙之术,就写了《大人赋》欲以讽谏,想不到却适得其反,而在《长门赋》中则可窥见他对自己际遇不幸的感叹,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又写成了历史名篇《封禅文》一卷,这就成了他的绝笔之作。
司马相如在汉武帝下圣旨来召后,便与爱妻文君依依惜别。岁月如流,不觉过了五年。文君朝思暮想,盼望丈夫的家书。万没料到,盼来的却是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的家书。文君反复看信,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无“亿”,表明已对她无“意”。文君苦苦等待,等到的却是一纸数字知其心变 悲愤之中 就用这数字写了一封回信:“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司马相如对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一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感到惭愧,越觉得对不起对自己一片痴情的妻子。终于用骏马豪车,亲自回乡,把文君接往首都陕西西安。他们在一起相敬如宾,琴瑟和谐,又过了十年夫妻恩爱的幸福生活。
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因患糖尿病与世长辞,终年61岁。
卓文君悲痛欲绝,亲自写祭文悼念。在司马相如去世的第二年,卓文君也郁郁而终。
卓文君《诀别诗》
汉武帝即位,司马相如受皇帝赏识,拜官加爵,春风得意。由於武帝下诏,所以司马相如必须与卓文君暂别,一晃就是五年。这五年当中,司马相如飞黄腾达,但也渐沉迷逸乐,乃至有了要纳茂陵女子为妾的想法,因此对卓文君更加疏远冷淡。卓文君日夜盼著丈夫的家书,没料到盼来的家书却只写著十三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卓文君一看便明白丈夫的意思:数字中缺「亿」,即表示丈夫对她已无情「意」。
卓文君毕竟不是一般女子,她对丈夫的无情无义虽然痛心,但也理智的表达了她的不认同、不接受,并表示将与另结新欢的丈夫诀别。她回了一封信给司马相如,这就是后世流传的这首楚调曲〈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徙徙。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信末并附上〈诀别书〉:
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於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司马相如读了信之后,想起两人当初的夫妻恩情,便打消纳妾的念头。坚强而又聪慧的卓文君不哭不闹,以一首〈白头吟〉外加〈诀别书〉,就化解了一场婚姻危机。卓文君另有〈数字诗〉一首传世:
一别之后,两地相思,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是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据说司马相如看到这首用数字连成的诗之后,越看越觉愧对妻子,於是赶回故乡,把卓文君接来长安一起生活。卓文君坚强果决的个性,在当时可算是奇女子,她富於浪漫色彩、敢於追求爱情,但又能理智的化解婚姻危机,充满感性又不失聪慧,这就是不一样的卓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