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竺可桢活不过20岁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山南慕北 2016-02-01
胡适与竺可桢
竺可桢与胡适赌寿命
著名的气象与地理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生于1890年,逝于1974年,享年84岁,很是高寿,可是在早年他却并不善于养生。他在逝世3个月前的日记中写道:“我从小身体就差,现已活到了83岁,何复所求?”原来,他早年读书上海澄衷中学,因学习过于刻苦,搞得身体很差,那时他的一个同班同窗叫胡嗣穈,也就是胡适,曾背后对人打赌说:竺可桢活不过20岁。竺可桢无意中听到这句话,惊出一身冷汗,从此发誓锻炼身体。后来他与胡同学同船去美国留学。
1912年,两人相遇,打起赌来。竺可桢问:“我要是活过60岁怎么样?”胡适爽朗地回答:“你要是活到60岁,我在你60岁寿筵上当着所有亲友的面给你磕三个响头。要是比我活得长,你可以在我的尸体屁股上踢上一脚。”“行。你可得记住今天说的话啊!”竺可桢说。
后来,竺可桢活到了1974年,享年84岁,在北京溘然去世。直到去世的前夜,他还在坚持写日记。而胡适仅活到1962年,享年71岁。但由于两位朋友,一位在大陆,一位在台湾,所以竺可桢60大寿时,胡适没有机会给他磕那三个响头。而胡适逝世时,竺可桢也没有在他的屁股上踢上一脚。竺可桢在日记中感叹:当年胡适这个“聪明人”曾预言他的早夭,终成一句妄语。从那以后,竺可桢极其重视身体健康,也因此爱上了体育运动。
然而,他们当日开的那个玩笑,却成了中国科学史上一则历久弥新的趣话。
胡适:竺可桢活不过20岁
1905年,竺可桢15岁,就读于上海澄衷学堂,同班同学胡适14岁。两人都喜爱读书,但竺可桢因为过度用功,身体极为虚弱,胡适指着竺可桢对人说:“像他那样,一定活不过20岁。”胡适想不到的是,竺可桢活得比他还长寿,而且成为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双科宗师”,创办中国第一个地质学系和气象研究所,培养出张其昀、胡焕庸等地理学界的“开山大师”,并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十三年。
离开澄衷学堂后,竺可桢进入上海复旦公学读书,胡适则考入上海的中国公学读书。1910年8月,二人同赴北京参加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选拔考试。当时有400多人应考,录取70人,竺可桢第28名,胡适第55名。在美国留学时,二人开始学的都是农学,竺可桢先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农学院,1913年夏毕业后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专攻气象,并于1918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应聘到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在武昌高师,由于当时该校学生大多是湖北、湖南人,几乎都听不懂竺可桢的绍兴口音,只能通过讲义来学习竺可桢开设的课程。为此,竺可桢要花费大量宝贵时间刻印讲义。此外,当时武昌高师的教师以留日学生居多,而留美归来的竺可桢许多教育观点和主张得不到留日同事的理解和支持,让“孤家寡人”的竺可桢十分苦闷。此时,执掌南高师的郭秉文正大张旗鼓地招揽人才,力邀竺可桢加盟南高师。于是,1920年夏天,竺可桢调入南高师。同年,他与中国第一个乘飞机上天的女性张侠魂结婚,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婚姻。
在南高师,竺可桢被聘为文史地部教授,讲授气象学,同时还教授理化部的微积分和农科的地质学。当时的地理系虽号称系,但专门化课程不多,与传统意义上的“舆地科”相差无几。竺可桢分析世界形势后,认为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沙皇俄国以区区720万美元将阿拉斯加贱卖给美国,都是决策者缺乏地理知识所致。而当时,日本人对于中国地理的研究远远超过中国人,美国有头等测候所200多个,中国却只有上海、香港等两三处外国人办的测候所。为此,竺可桢深感耻辱,大呼“要组织机关,捐募巨款,调查全国之地形、气候、人种及动植物、矿产”,而要完成此等使命,必须创办新型的地学系,培养中国自己的地学家。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要求各大学校长、院长加入国民党,竺可桢是少数没有加入国民党的大学校长之一。1949年,竺可桢60岁大寿时,浙大学生自发为校长举办祝寿晚会,并做了一面锦旗,上书“浙大保姆”四个大字,以表对校长的崇敬与感激。然而,竺可桢没有参加晚会,也没有接受锦旗。为了躲避蒋介石要求他去台湾的命令,他避走上海,以这样一种不辞而别的方式,离开了他精心耕耘了13年的浙江大学。
最终,竺可桢留在了大陆。除了对国民政府失望外,还有专业上的考虑。“
后,竺可桢还陆续担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等职,并于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繁忙的领导工作之余,竺可桢仍然坚持挤出时间,亲自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获得科学研究第一手资料。
当年,竺可桢听完胡适说他活不过20岁的话后,心头一惊,开始默默锻炼身体,显示出其终生个性:表面温和、静默,内在执着、刚毅。从他的日记可见一斑。从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总计38年零37天,竺可桢的日记没有一天中断过。此外,年轻时,竺可桢即掌握了英、法、德三种外语,但解放后,年过六十的竺可桢根据工作需要又开始学习俄语,一直学到终于能够阅读俄文资料。此事,也足见他的坚毅个性。能凭空建立中国首个地质学系和气象研究所,成为中国地理学和气象学“双科宗师”,将浙江大学从中国最败破的大学建成“东方剑桥”,也都与他的这种个性相关。
1910年,在赴美的轮船上,竺可桢和胡适再次相遇,胡适又说他活不过六十,并打赌:如果活过六十,胡适就在竺可桢的寿宴上磕三个头;如果竺可桢活得比胡适长,就在他尸体的屁股上踢一脚。没有人想到的是,1949年之后,两人却隔海相望从此陌路,而竺可桢活得竟比胡适长。1962年,时任台湾中研院院长的胡适在台北去世。即使记得曾经的那个赌约,身在大陆的竺可桢也没有办法在胡适尸体屁股上踢一脚,他能做的最多是在内心叹一口气。这是两类知识分子的人生,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