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赵四小姐为什么陪张学良幽禁终生 张学良一生中的五件丑事

赵四小姐为什么陪张学良幽禁终生 张学良一生中的五件丑事

山南慕北 2016-01-27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
  由于特殊的历史境遇,更由于张学良敏感的政治身份,赵一荻与张学良的爱情,从一开始,便显得尤其引人瞩目,充满了各种是非。马君武的那句不实的诗句“赵四风流朱五狂”就是最好的说明。
  赵四小姐为什么陪张学良幽禁终生?
  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之后,张学良亲自护送蒋介石回到南京。这一去,便羊入虎口。在南京,张学良受到了军法会审,最终被蒋介石长期软禁,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非法幽禁生活。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正是赵一荻长期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照顾他的生活起居。更重要的,给了他精神上的依靠和慰藉。
  最开始,蒋介石把张学良软禁在浙江奉化的溪口。得知爱人被囚的坏消息,无可奈何的赵一荻,只得于1937年1月11日带着儿子张闾琳来到南京,然后又转赴香港居住。当时,她的心情是矛盾的:她是多么希望能见到张学良,可是幼子在身边,同样需要照顾。权衡之下,她还是选择了照顾好儿子。
  于凤至是理解赵一荻的心情的。为了能尽快赶去照顾张学良,也为了能替赵一荻解忧,于凤至很快就赶赴奉化溪口,侍奉张学良。这一侍奉,就是三年之久,足见她与张学良的夫妻感情之深!然而,在这三年里,于凤至由溪口辗转奔波江西、湖南,长期的劳顿、精神焦虑使她的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乳房烂疮日渐加重。看到这种情况,张学良只好向军统局局长戴笠提出请求,让于风至去治病,由赵四小姐来照料自己的生活。最终,蒋介石批准了张学良的要求。赵一荻虽然远在香港,可她的心却时刻牵挂着张学良。
  她思前想后,决定与爱人一起被软禁。至于儿子,她准备将他送往美国,由那里的一个朋友代为照管。想着不满十岁的儿子,毫无独立生活能力,就要离开父母的怀抱,一个人去异国他乡读书生活,赵一荻就一阵阵的心疼。可是,在祖国大陆,却囚禁着她生命中另外一个最重要的人,她又怎能割舍得下呢?于是,在交代朋友千万不要让儿子与外界任何人接触,以防有人加害或因环境复杂发生意外之后,赵一荻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大陆,准备与爱人共度难关!其实,以赵一荻当时的生活情况,在香港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有自己的住房,生活相当安定。如果再加上需要照料儿子,不去是完全可以的。可是,她仍然选择了与张学良共同面对艰难,一起过幽禁的生活。此后,赵四小姐就再也没有离开张学良,一直陪伴到台湾。
  1940年,赵一荻从香港回到张学良身边时,他已经被软禁在贵州修文的阳明洞了。见到心爱的绮霞小姐,张学良喜出望外,多年来积累的怨气和苦闷,似乎也一扫而空。
  赵一荻的到来,给张学良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在贵州软禁那段时间,张学良喜欢上了阅读英文报刊,赵一荻就陪着他一起读。张学良喜欢古董,赵一荻就帮助他收集、鉴别。张学良想要研究明史,赵一荻便帮助他查找资料,整理文字。读书累了,张学良。想去打网球、钓鱼,赵一荻同样跟他一道前往。一句话,她就是张学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伴侣。为了尽量多点时间照顾爱人,获得“特许”探亲的赵一荻甚至每次前往美国看望儿子,都是飞去飞回,仅住两三天,即回到张学良身边。
  1941年5月,张学良突患急性阑尾炎,赵四小姐陪他到贵州中央医院做手术。出院之后,蒋介石为了更好地看管张学良,就将他和赵一荻转移到贵阳黔灵山的麒麟洞和开阳的刘育软禁。在这两个地方呆了三年后,1944年冬,他们又被迁至贵州桐梓的天门洞,一直软禁到抗战胜利。
  在那样颠沛流离、与世隔绝的被囚岁月里,张学良和赵一荻所受的委屈和苦楚,是可以想象的。可是,看守他们的人却常能见到俩人悠闲愉悦地生活。这就是真爱的力量吧!也只有真爱才能让其中的爱人们视外界的磨难于无形,相互安慰和体贴,彼此寄托一份快乐活下去的希望。据说,那段时间,赵四小姐经常身着蓝衣,脚登布鞋,几乎洗尽铅华。要知道,年轻时的赵一荻,可是社交场合的明星啊,其衣着装饰是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她能如此甘于平庸,执着清贫,若是没有对张学良的真爱,是绝难做到的。
  1946年9月,看守刘乙光通知张学良和赵一荻“移居”重庆。10月15日,张学良一行离开桐梓赴渝。实际上,当时蒋介石的真实意思是把张学良和赵一荻关押到台湾,到重庆只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做法而已。11月2日,来重庆没多久的张学良等人,乘飞机从白市驿机场起飞,中午到达武汉。本来,张学良心想,可能这下是要飞去南京,面见总统。谁知,飞机并没有飞往南京,而是继续南行了。在那天的日记上,张学良这样写道:“12点15分抵台北松山机场,余知是到台湾。”一种被欺骗和愚弄的感觉跃然纸上!
  飞机到达台北后,张学良等人被直接押往新竹。为了隐蔽起见,3日上午,他和赵一荻又从新竹被押到井上温泉。这样,才算是完成了整个“移居”过程。
  很多年后,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曾万分感慨地回忆道:“两天的时间,张学良与赵一荻飞越了大半个中国,从行程安排看,几乎是马不停蹄,直奔事先安排好的目的地--井上温泉。所有行动中的人都知道要去的地方,惟有张学良与赵一荻最后才被告知。”而张学良在到达井上温泉后所写的日记上也说:“余知此为余之新住所也。”字里行间充满了无奈和疲惫。
  1947年,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事件波及到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幽禁生活。国民党当局命令严加看守张学良。敏感的张学良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准备在关键时刻抢枪自卫。此时,看守刘乙光接到命令:如有人借机劫持张学良,他不可以让张活着出去。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台湾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尽管如此,幽禁在井上温泉的那些日子里,张学良和赵一荻过上了农民的生活。井上温泉地处山区,环境适合开垦、种植农作物。为了解乏,也为了能自食其力,张学良和赵一荻开始拿起锄头,在住所附近挖地、种菜。
  山上缺乏蔬菜,种些蔬菜,可以改善饮食,也可以陶冶性情。
  在那些日子里,从没干过农活的赵一荻陪伴着张学良,一起锄草、灌园,看看蔬菜“是否长虫了”,“是否需要上肥了”。看似无聊的事情,却给他们的幽禁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在保存下来的张学良日记里,就记述了很多种菜养花的小事。而其中,描述最多的便是赵四小姐如何地喜爱那些花草。可见,环境如何的险恶,赵一荻身上那种浪漫的情怀,却是一丝都没减少。
  就这样,张学良和赵一荻很快就适应了山间生活。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院子里盛开的小花,给他们平静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苍翠的群山,长势喜人的蔬菜,遍开的鲜花,都成了张学良和赵一荻幽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看着这些生生不息的蔬菜花草的时候,他们俩的脸上一定流露过幸福、欣慰的笑容。有着这样的笑容,有着两人之间那化不开的浓情,即便后来在台湾的幽禁生活再艰难、再孤寂,张学良和赵一荻必然也是从容面对,毫无畏惧吧!
  张学良一生中的五件丑事
  一、子承父业,子却将父业拱手让与外人,此为败家:
  张学良其父张作霖土匪起家,沙场挥缰十几年,占据了东三省,统兵20万,号称“东北王”。蒋介石与张作霖交战多年,欲吞东三省未逞。在1928年12月29日张作霖死后不足半年,不顾部下全员反对,违背其父遗愿,宣布易旗,白白地把东三省奉献给蒋介石,换了个有名无权的“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当,坐镇北京。此为罕见的败家子也。
  二、父仇子报,子却不报,此为不孝:
  二十世纪起,日本加剧对东北的经济侵略,要修大郑铁路,张作霖抗衡不准。在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兵败自北京乘火车回沈阳时,日本人秘密在皇姑屯埋设炸弹,爆炸火车,现场尸骸累累,惨不忍睹,张作霖受重伤,不治而亡,享年55岁。张学良不但没有向日本追究此事,不报杀父之仇,反而与日本达成友好协议,又回到北京去当总司令,抽大烟迷酒色,在天津与赵四小姐鬼混。此为十足的不孝之徒也。
  三、身为军人,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弃国土和人民于水火之中,此为卖国不忠:
  日本为加快武力侵华的步伐,于1931年9月18日,在沈阳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当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数人,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即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次日晨4时许,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由铁岭到达北大营加入战斗。张学良下令不抵抗,5时半,东北军第七旅退到沈阳东山嘴子,日军占领北大营。战斗中东北军伤亡300余人,日军仅伤亡24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在东北的日本军仅一万人,而张学良率领手下20万大军不发一枪一炮,慌慌退至锦州,后又逃到关内陕北。东三省沦陷给日本,东北人沦为亡国奴。老百姓送给他一个“不抵抗将军”的称号。此为卖国不忠之罪也。
  四、骨肉相残,此为不道:
  在“九一八事变“后,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张学良进驻红军驻地后方,任陕北剿匪总司令,配合蒋介石,围剿陕甘红军,频频向红军进攻6次,牵制分散了红军抗击蒋介石的力量。外敌入侵之际,枪口不是对外,而是亲疏不分,骨肉相残,此为卑鄙的不道。
  五、国家危难之际,却迷醉酒色纳妾,中年抛却糟糠之妻:
  张学良在北京任总司令时,开始过上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抽大烟,嫖女人,在天津与美女赵四小姐,整天恋于舞场,不顾原配夫人劝解,将赵四纳为妾;最后在狱中与六十六岁高龄的原配夫人离婚,与赵四结婚,其先后纳了11个小妾。此为薄情无义之罪。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正确地看待历史中的每一个人物,对待历史的态度应该是客观、公正,而不是粉饰、矫正、抹黑!

日期选择

一周趣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