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评《水浒传》论武松为天人,晁盖何尝不是天人。 看他有阔处,有毒处,有正处,有良处,有快处,有真处,有捷处,有雅处,有大处,有警处,实是《水浒》中之第一人。
晁盖简介
晁盖,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是梁山泊的总寨主,山东省郓城县东溪村人,东溪村保正,本乡财主。他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闻名江湖。喜欢刺枪使棒,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打熬筋骨,是一位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如沧海横流般尽显英雄本色。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村放下,因此人称托塔天王。
古代起义军无非三条出路:一、如刘邦、朱元璋一样推翻前朝统治,自己开国称帝。二、如赤眉、绿林、黄巾军、
黄巢、方腊、李自成、太平天国等一样,被朝廷镇压。三、如
朱温、杨再兴、丁汝昌一样受招安,再谋出路——朱温积功成为军阀,最终政变篡位;杨再兴、丁汝昌保家卫国而亡。晁盖一心要和腐朽的大宋王朝做个对头,于是在临终前寄希望于替他报仇的人能带领梁山好汉走第一条道路;而宋江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是绝不会走第一条道路,又不愿落得第二条道路的下场,只有选择第三条道路,受招安后替朝廷卖命,为家人和子孙后代谋幸福罢了。
作为一寨之主,晁盖竟然藐视和怠慢旗下将领,招致众人离心离德。政治浩海,驭舟乏术,晁盖为人的缺陷,根源在于他疏于政治,短于谋略。他在梁山上称王称霸,只是想与兄弟们永结情义,同享富贵。他交友首重德行,一旦认准了某人为兄弟,便会倾心相待,把情义摆放在第一位,却缺乏深谋和远虑。在他看来,梁山是一片人间净土,是容不得那些寡情薄义、偷鸡摸狗的人上山玷污的,即便他再有能耐也不行。相比之下,一心想要在朝为官、扬名后世的宋江,政治眼光就深远得多了。对他而言,梁山只是一处暂栖之地,宋江需要大批人才来助他实现人生抱负,所以他经常屈尊降贵,拉拢人心。
梁山一百多位好汉,品行各异,宋江肯定也有不喜欢的人,但他能够包容他,且委以重任,换做晁盖就做不到了。晁盖太纯洁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 晁盖喜结英豪,却拙于交际。随着梁山势力的日益壮大,宋江的心腹越来越多,晁盖不是冷静下来思索挽回危险局面、重振雄风的方案,而是急躁不安,干一些自以为是而适得其反的事。在任何时代,欲要稳掌重权或成就大事,良好的人际关系永远是最坚实的后盾。可惜,晁盖太过光明磊落,看不惯玩弄权术背后那些无法避免的丑恶和残酷。
晁盖怎么死的
水浒传中,自从宋江上山之后,屡次出征都是宋江主动请缨,从而壮大山寨,立下赫赫功劳,获得崇高的威望,以至于江湖上言必称宋江,不知有晁盖。晁盖欲出征,则宋江必称“哥哥乃山寨之主,不可轻动”。攻打曾头市,晁盖再次执意亲自出征,但是当年共同举事的吴用却并不随行。而晁盖在此次出征中大意轻敌、急功近利,不用林冲之言,终于导致溃败。当然,最关键的就是曾头市所中的毒箭。半夜三更,诸军乱窜,众大小头领皆无恙,唯独晁天王面颊中毒箭,何其蹊跷?
史文恭有没有害死晁盖的可能性?
答案是有的,毕竟当时两军对垒,但这个从情理,逻辑,常理上都说不通。
其一,水浒里明确的说曾头市的目的是活捉梁山头领。
(曾涂指着对阵骂道:“反国草贼,见俺陷车么?我曾家府里杀你死的,不算好汉!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装载陷车里,解上东京,碎尸万段。你们趁早纳降,再有商议。”)
其二,大家判断是史文恭的出处有两点,一是晁盖中的箭刻有’史文恭’,二是宋江在做’代’泊主时把晁盖的’ 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改为了’晁天王临死时嘱付: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其实文中从来没有交代射杀晁盖的便是史文恭.
其三,从当时的情景,基本不可能是史文恭. 史文恭会混在伏击的队伍里向大队放箭?其三,如果史文恭不在队伍里,难不成队里每支箭都刻有‘史文恭’?
看水浒原文怎么写的: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震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却得呼延灼、燕顺两骑马,死并将去,背后刘唐、白胜,救得晁盖上马,杀出村中来。村口林冲等,引军接应,刚才敌得住。两军混战,直杀到天明,各自归寨。林冲回来点军时,三阮、宋万、杜迁,水里逃得性命;带入去二千五百人马,止剩得一千二三百人,跟着欧鹏,都回到帐中。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林冲叫扶上车子,便差三阮、杜迁、宋万先送回山寨。
谁是凶手?
大多数研究水浒的人认为,水浒是一部埋得极深的厚黑史,因为书有中太多的蹊跷,其中以晁盖的死最为重要。但书中最蹊跷的就是万事都没有定论,所谓正反两看都可以,成为了见仁见智的局面,水浒没那么简单。既然没那么简单,我们以水浒里最大的悬案--晁盖之死来分析。正如前面所述,既然晁盖并不是被史文恭搞定的,那还有谁可能从晁盖的死获利?当当当当,嫌疑人宋江出场。嫌疑人的动机自不必提,而且嫌疑人之前的总总行动都非常可疑,但嫌疑人是怎么杀害受害人的?谁是帮凶?
是小李广花荣的‘毒箭’?还是呼延灼、徐宁、穆弘、张横、杨雄、石秀、孙立、黄信燕顺、邓飞、欧鹏、杨林?还是宋江令派了其他的人?经过我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不知道是谁,也不可能知道是谁,而且是谁都不重要!要想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最好了解下作者的经历。宋江暗害晁盖,本质上来说都是农民起义领袖位置之争。且慢,施耐庵活在元末明初,貌似正是农民起义频发之际啊。打住,施耐庵貌似参加过农民起义啊。是的,和张士诚同乡的施耐庵一同参加了起义啊,而且还是张士诚的高级幕僚啊。等等,张士诚貌似就以乐善好施闻名于浙江啊。再慢,张士诚貌似也有个起义伙伴叫李华甫啊,而且这个李华甫也是不明不白的死了,元朝和明朝的记载都不一致而且很模糊啊。
当期的罗贯中,因为张士诚不同其苦谏,愤而离开。试想罗贯中能写出《三国演义》如此韬略,作为师友的施耐庵怎能表达的如此含糊?然则这种含糊的表达,实是有意之为。作为高级幕僚的施耐庵,其实正是想表达这种‘呵呵’之意。谁具体杀死了晁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是主谋。晁盖的死并不是完结,宋江在排座次时,对那二十位将领的安排更别有滋味。对于晁盖的心腹,林冲硬是被压在关胜之下,阮氏三雄也压在了李俊张衡张顺之下,刘唐在武松和
鲁智深之下,白胜更不必说。而对应其他将领,杨雄石秀进入天罡,其他的全部安排在马军部队里,还特地安排孙立黄信为
林冲的副手,其用意自不必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