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曾考过全班倒二 胡适曾提名诺贝尔奖
山南慕北 2016-01-20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作为一个学者,胡适曾经考过全班倒数第二,也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提名。
胡适曾考过全班倒二
此成绩单发表在《神州日报》上,名为《中国公学年终试验成绩表》。该成绩单首列胡适该班21位同学的成绩,其中,朱经等2人为最优等,任鸿寯等4人稍次,为优等,接下来有6位同学为中等,5位同学为下等,未及格的同学只有胡洪骍等3人。在这不及格的三人中,胡适位于中间。
对胡适早年在上海特别是在中国公学求学时情况的了解,主要是通过《四十自述》,而学者对胡适早年在上海求学时期的研究,主要依据也在此。在《四十自述》的改定稿里,胡适说:“公学的英文、数学都很浅,我在甲班里很不费气力。”通过当时一次报上公布的中国公学学生的测验成绩,可了解真实的情况。此成绩单发表在《神州日报》上,名为《中国公学年终试验成绩表》。该成绩单首列胡适该班21位同学的成绩,其中,朱经等2人为最优等,任鸿寯等4人稍次,为优等,接下来有6位同学为中等,5位同学为下等,未及格的同学只有胡洪骍等3人。在这不及格的三人中,胡适位于中间,也就是说在该班21位同学中,胡适成绩为倒数第二。这则成绩单说明,胡适当时在功课方面,并没有太用心,学业之外的活动可能花费了他更多的时间。这些情形正契合他在回忆中所讲的:“在中国公学住了两年多,在功课上的进步不算怎样快,但我却在课外学得了几件东西??”胡适这里所说的学得的东西,包括学会了普通话、认识了许多年龄比他大的朋友,学会了做中国诗词,学会了做白话文,这是胡适日后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就“暴得大名”的主要原因。
胡适曾提名诺贝尔奖?
按照诺奖将被保密50年原则,截至1962年所有关于诺贝尔文学奖奖获得者的提名和选择信息已达到可以公开的时限。记者昨天从诺贝尔官网获悉,中国哲学家、文学学者胡适曾于1939年被地理学家、探险家、瑞典学院成员斯文·赫定提名;1940年,作家林语堂被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赛珍珠和斯文·赫定同时提名;1950年,赛珍珠再次提名林语堂作为候选人。但目前诺贝尔奖官网只能找到1901年至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数据库,1951年至1961年的尚未发布出来。
胡适被提名的1939年,总共有33名候选人,其中有194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丹麦作家约翰内斯·威廉·延森等,芬兰作家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林语堂的运气似乎不太好,被提名当年诺贝尔文学奖由于战争被迫中断停止颁发,直到1944年才恢复。1950年,他被再次提名,但是惜败给了大名鼎鼎的英国哲学家罗素。
另据已公开的报道显示,历史上还有两位作家曾经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第一位是鲁迅,在上世纪30年代,他被询问是否有提名的可能性,他拒绝了,于是没有被提名也没有入围。第二位确实入围的是沈从文,沈从文在入围到最后评奖之间的阶段去世了(1988年)。因为诺贝尔不颁奖给去世的作家,评奖程序就停下来。所以,可能他是最接近诺贝尔奖的。
从1901年到1950年50年间,获得提名最多的是法国作家,总共达到226次,其次是英国156次,德国以146次位居第三。亚洲国家印度最多,曾获14次提名,而中国仅仅4次,日本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