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人物故事 > 徐海东大将为什么排第二?徐海东称受大将之衔有愧

徐海东大将为什么排第二?徐海东称受大将之衔有愧

山南慕北 2016-01-19
徐海东

徐海东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英勇善战,享有“徐老虎”的盛名。他打仗10年,9次负伤,他的每条腿、每只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全身共有17个窟窿,8次穿膛而过。
  徐海东大将为什么排第二?
  说起徐海东,虽然贵为开国大将,但一般人对他并没什么了解,因为他在军史上一无让人津津乐道的大的战功,二在党内各个历史时期也并没身居高位,被评为大将相信好多人都不解。但更让人惊奇的是,他在十个大将中名列第二,排名仅次于被公认是无冕元帅的粟裕,位在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等之前。 熟悉军史的都知道,1955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除了考虑历史和授衔当时的职务、战功,平衡军队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山头,也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徐海东除了是四方面军山头的代表人物之一(当然不是最主要的,位列第九、曾任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比他更具代表性),他还是红军时期的一个小山头-——陕北红军的第二号军事人物(第一号大家都知道是牺牲了的刘志丹)。但即使是照顾山头,对于这个小山头的代表人物居然排到大将第二位,按照一般常识还是解释不过去。这就要说说徐海东的功勋和这个小山头在历史上的作用了:
  第一、鲜为人知的小长征
  提起长征,人们想到的就是第一、二、四这三大主力红军,实际在军史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由红四方面军徐海东等人率领的红25军,历时10个月,从鄂豫皖根据地开始、距离达9千里先期到达陕北的小长征。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力量是不断地被削弱的,而这只红军在长征中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上反而得到了加强!
  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一部。1932年蒋介石亲率50万重兵围剿鄂豫皖苏区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川陕。留守的红25军处境日益艰难,人数由1万多减少到4000余人,而且也无电台和中央联系。1934年,周恩来派程子华辗转来到鄂豫皖苏区,指示苏区主力应进行战略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一能使部队得到发展,二是能引走敌军主力,减轻鄂豫皖苏区的压力。经过和负责人吴焕先、徐海东等研究,决定红25军主力突围西进至豫陕边界一带开辟新根据地。红25军转移前,徐海东主动推举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人称“老军长”,吴焕先为政委。
  1934年11月16日,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的一个月,不足3千人的红25军对外号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开始了长征。只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红25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开辟了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边苏区,并招收数千青年入伍。相对其它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的狼狈,红25军能建立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这还是长征中仅有的一例。
  红25军的长征虽然距离相对较短,但同样也是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红25军一直处在孤军奋战之中,对这3000人进行围追堵截的国军常在十万人左右,其所承载的军事压力的比例,远远高于三个主力红军,但徐海东却能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绝境中力挽狂澜、游刃有余。无论是国民党的嫡系卫立蝗,还是杨虎城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都屡屡败在他的手下。在与追击的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四方面军出悍将的传统得到充分体现,部队最高领导总是带头挥大刀冲锋在前,徐海东、程子华都因身先士卒负过重伤,政委吴焕先在火线带头冲击时阵亡。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
  尤其要指出的是,徐海东率红25军在长征途中为中央红军多次做了策应。1935年7月,红25军一度袭占了蒋介石精锐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迫使国民党军从川西调卫立惶围困中央红军的7个师回援,打乱了其阻截红一、四方面军的部署。蒋介石称“徐海东不死,国无宁日”,恼怒之下,南京政府把被蒋视为“文明一大害”的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三人,标定头颅赏额均为25万块大洋。能和朱毛头颅并列的,除了徐海东,红军将领中还无他人。
  1937年9月,与中央失去联系的红25军辗转进至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永坪镇,同刘志丹的红26、27军会师。此时红25军除了留在陕南迎接中央的七十四师2000多人,还有3400人,人数比开始长征时的不到3000多了一倍。而且红25军长征后,“围剿”鄂豫皖苏区的东北军被调到陕甘,使留守的红28军又得到发展,实现了当初长征时红军和根据地两方面都得到保存的目的。对比之下,征战距离比红25军要短得多的部队中,方志敏、寻维舟、粟裕所率7000人的红七军团几乎全军覆没;任弼时、肖克、王震所率9000人的红六军团在与贺龙会合途中损失三分之二;徐向前、陈昌浩所率西路军21800人也基本损失殆尽。
  值得一提的是,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出现在骑着高头大马、养得胖胖的张国焘面前的,是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红一方面军。而展现在陕北当地军民眼里的红25军则是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衣着整齐,装备精良,竟然差不多每连都有六挺轻机枪,这样的装备即使是建国后的解放军连队也未必能相比,更遑论原先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陕北红军了。红25军到来,大大加强了陕甘根据地的力量。会师后的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更准确地说是由胜利者中的当权者书写的。曾几何时,秋收起义被放在南昌起义之上,百色起义被大书特书就是明显的例子。红四方面军自张国焘投蒋后就背负着原罪,而且领导人中以后在政治上能说话的只有一向低调的徐向前(如果说红一方面军出帅才的话,红四方面军则专出悍将,而王近山、陈锡联许世友、王建安、王必成、陶勇、韩先楚等四方面军悍将也被分散到各个山头,成为它山之玉)。使得这段小长征和红四方面军历史上的黄麻起义、创建了曾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鄂豫皖一样,在军史上不说是一笔带过,也只是略有着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1955年授衔时,徐海东不要说完全符合大将授衔资格(须红军时期任军以上职务),他在红军时期特别是长征中展现出的卓越军事才华不逊于当时任同等职务、后来授大将甚至元帅军衔的将领。而现在被称为“万岁军”、“王牌中的王牌,甲等中的甲等”的第38集团军下辖113师的前身就是徐海东大将领导的红25军。
  第二、对毛泽东和中央的贡献
  长征无疑是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但毋庸讳言的是,打着北上抗日旗号的长征,实际上是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惨败后的大溃逃。而历经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会师后,又再次遭遇分裂的磨难。此时,刚到陕北的中央红军可以说是人地两生,人困马乏,穷困潦倒。而给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伸出援手的正是刚在陕北扎下根的徐海东。
  1935年11月初,徐海东生平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徐马上表达了对中央极大的尊重和绝对的服从。同年冬天,毛泽东派杨至诚向徐海东借2500块钱,以解决中央红军吃饭穿衣问题。徐海东问供给部部长查国桢家底有多少,查答:“7000块。”徐海东毫不犹豫命令:“留2000块,拿出5000块送中央。” 并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而且命令每个班挑一把最好的机枪送给中央红军。就连最精锐的骑兵团,都直接交给给中央指挥。
  对比不久前张国焘对毛泽东和中央的蔑视甚至讹诈,徐海东的雪中送炭,无疑使自尊心极强、爱憎分明的毛泽东感到莫大的欣慰。更具历史意义的是,陕北根据地不仅为中共中央提供了喘息之地,日后更成为中共夺取天下的大本营。毛以后经常说徐海东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其实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毛泽东评价一个人最注重看这个人在历史上和他的关系,历史上凡是得罪过毛的人,最终或多或少受到过惩罚,但是给过他恩的人他也不会忘记。这才是徐海东虽然1940年后由于积劳成疾,长期只是担任闲职休养,但最后还是大将中位列第二的真正原因。
  徐海东称受大将之衔有愧
  据徐海东女儿徐文慧的回忆:
  1936年西安事变时,我的大哥徐文伯在西安出生了。1939年5月,我在延安出生。9月,父亲随刘少奇调往华东新四军。路上,刘少奇改用化名,扮成父亲的秘书,抱着四个月大的我,前往华东。此后的行军中,我和哥哥就是被用筐子挑着,一头是我,一头是他,随着部队转移的。哥哥从小就很老实,爱学习。父亲虽然病了,但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很早就让他学认字,每天读报纸给父亲听。我想,哥哥后来能担任文化部副部长,和他从小勤奋好学分不开。我那时候却比较调皮,上房子上树,早上穿的衣服到下午就烂了。我的性格像我爸爸,天不怕地不怕。但是有一条,我们的学习都特别好,几乎都不用父母操心。上初中时,我获得三年全优,高中也是保送的。
  妈妈共生有4个孩子,我下面还有两个弟弟。
  在大连,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好转。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却因为该不该给我买条裙子而吵了架。母亲说,孩子上学,总要有一两套漂亮的衣服,过个节,或开联欢会时穿。父亲却说,你一下子给她花这么多钱做衣服,你忘本。两个人吵了起来。他们的生活都非常俭朴,要求我们也一样,即便家里吃饭,菜也要分成一人一盘,要全部吃光,从不允许掉一粒米。
  1955年,父亲被授予大将军衔,翌年移住北京,并在党的“八大”上当选中央委员。而父亲却说,“我这个人打仗有瘾,走路有瘾,以前喝酒也有瘾,就是当官没有瘾”。父亲一生曾三次让官,后来他一见到周总理还在谈:“我一直养病,为党工作太少了,授我大将军衔,有愧啊!”

日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