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鸳鸯阵 戚继光发明诗歌密码
山南慕北 2016-01-18
戚继光幼年时风流倜傥,很有个性。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他除了是著名的抗倭英雄,还是一个书法家、诗人,甚至把诗歌运用到军事中,发明了诗歌密码。
戚继光的鸳鸯阵
鸳鸯阵阵形以11人为一队,最前为队长,次二人一执长牌、一执藤牌,长牌手戚继光“鸳鸯阵”模型执长盾牌遮挡倭寇的重箭、长枪,藤牌手执轻便的藤盾并带有标枪、腰刀,长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护后队前进,藤牌手除了掩护还可与敌近战。再二人为狼筅手执狼笑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长的毛竹,选其老而坚实者,将竹端斜削成尖状,又留四周尖锐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长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杀敌人以掩护盾牌手的推进和后面长枪手的进击。接着是四名手执长枪的长枪手,左右各二人,分别照应前面左右两边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进的是使用短刀的短兵手,如敌人迂回攻击,短兵手即持短刀冲上前去劈杀敌人。“鸳鸯阵”不但使矛与盾、长与短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了各种兵器的效能,而且阵形变化灵活。可以根据情况和作战需要变纵队为横队,变一阵为左右两小阵或左中右三小阵。当变成两小阵时称、“两才阵”,左右盾牌手分别随左右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护卫其进攻;当变成三小阵时称“三才阵”,此时,狼筅手、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两侧护卫。这种变化了的阵法又称“变鸳鸯阵”。此阵运用灵活机动,正好抑制住了倭寇优势的发挥。戚继光率领“戚家军”,经过“鸳鸯阵”法的演练后,在与倭寇的作战中,每战皆捷。
此阵主要是为了对付倭寇而设置,行动方便。此阵长短兼具,攻守兼备,在古代单方面要求阵法突出各个不同用途的年代实在是不得不令人惊讶。但在抵御不明深浅的外敌时却非常好用。毕竟比较全面的阵法的问题就在于它太全面,反而什么都不够优秀。但其主要的对手是当时为祸一方的对手就不同了。这个主要的对手便是倭寇。有道是“宝刀近出日本国”,在面对完全继承春秋战国时代并发展出“平面碎锻复体暗光花纹刃”技术的日本倭寇时,此阵更有奇效,其中狼筅的作用十分广泛。而戚家刀更是专门针对日本刀中六、七十公分的打刀和野太刀的不二法宝。此阵通过变阵可达到“正”对“奇”的功效,对于戚继光死后便发生的七年战争(壬生之战)的后期作战有很大的贡献。但十分可惜的是,通过这七年的援朝战争,大明走入了一个误区,因为对付渡海而来的丰臣各个几乎没什么机动兵力的兵团,偏重与重装炮火和重装兵种,这完全是因为轻骑最初突进汉城时遭到当地气候等原因,马蹄烂掉,造成最初的战事不利。其后,火器犀利的丰臣秀吉,更是倚仗其火枪的优势,和身为侵略者的优势(就地抢夺兵粮),利用城战将大明拖入持久战的泥沼,大明的火器同样不错,虽然火枪不行,但有可射两百步的弗朗基大炮,战争虽然胜利了,但也渐渐的轻视轻装机动兵种,造成之后原本被朝鲜欺负了进两百年不得喘息的建州女真异军突起,最终成就满清王朝。当然,这里也有很多的政治因素,但作为军事的角度,却不得不说明、朝两国完全是被倭寇所累,最后被女真钻了空子。不然想要凭借一十八副盔甲,想要成就霸业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总之,鸳鸯阵的目的就是将登陆的倭寇赶下海。中国阵法自古便有,其中阵法多不胜数,这是一种专业兵种从战时征召领民的方式中的一种里程碑!
戚继光发明诗歌密码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密码的国家。而最难破解的“密电码”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反切注音方法出现于东汉末年,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反切码”就是在这种反切拼音基础上发明的,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戚继光还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一首是:“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另一首是:“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这两首诗歌是反切码全部秘密所在。取前一首中的前15个字的声母,依次分别编号1到15;取后一首36字韵母,顺序编号1到36。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上号码1到8,形成完整的“反切码”体系。使用方法是:如送回的情报上的密码有一串是5-25-2,对照声母编号5是“低”,韵母歌编号25是“西”,两字的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了是di,对照声调是2,就可以切出“敌”字。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通信兵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