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玉麟简介 汤玉麟为什么放弃热河?
山南慕北 2016-01-15
汤玉麟
汤玉麟简介
汤玉麟(1871—1949),字阁臣,绰号二虎(一说“大虎”,张学良和王化一的相关回忆史料中均称其绰号为“汤大虎”),奉天义县人,1871年生于辽宁义县一个贫苦人家。少年时汤玉麟给人扛小活,因赶车拉脚遭抢劫,遂铤而走险,落草为寇,称霸辽西。汤玉麟称霸辽西时,曾救张作霖一命,张、汤由此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张作霖邀汤玉麟入伙合办保险队。关于汤玉麟其人褒贬不一,功过相当,生能逢时,却不能救世,无大志大才之人。
1928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后,汤玉麟任东北政务委员会委员、热河省主席兼中国国民革命军36师师长。在主政热河的6年里,汤玉麟任人唯亲:大儿子汤佐荣为热河省禁烟局局长,二儿子汤佐辅为热河省财政厅厅长;三弟汤玉山当上了58团团长,四弟汤玉铭当上了炮兵旅长,五弟汤玉书当上了骑兵旅长,侄儿汤保福当上了工兵营长,就连汤玉麟的大舅子夏维士也当上了辎重营营长!热河省俨然变成了汤家军的独立王国。可惜好景不长,1933年日军大举进攻热河,汤玉麟弃守热河,调用大量军车搬运私产,逃至滦平,致使日军不到10天即占领承德!为此国民政府明令通缉汤玉麟。
1933年10月,宋哲元收编汤部,委汤玉麟为29军总参议,从此失去了军权。1934年1月9日,南京政府取消对汤的通缉令。5月2日,北平军分会任其为高级顾问,半年后解职,回到天津寓所。汤玉麟在抗日战争其间多次拒绝出任伪职,度过了一生中最为平静的岁月。解放战争时为了安全,汤玉麟曾搬到花园路3号居住。1949年2月病死于天津,终年78岁。
汤玉麟放弃热河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国民党政府命令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
1933年1月1日,日军在山海关制造事端,炮击临榆县城。中国守军还击,揭开了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3日,山海关沦陷。2月21日,日本关东军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二4个师团主力,纠合伪军张海鹏部共10多万人,分3路进犯热河。北路由通辽攻开鲁;中路由义县攻朝阳;南路由绥中攻凌源。守凌源的万福麟部于兆麟师一度抵抗后,因腹背受敌,退守长城线上军事要塞喜峰口。国民党热河省政府主席、东北军师长汤玉麟为保持自己的军阀势力,反对辽、吉、黑省抗日义勇军退入热河境内,怕把日军引入热河地区,又阻止东北军4个旅开赴热河,后几经疏通方得开入。3月初,汤玉麟置军事于不顾,从平津调集大批汽车,又将前方军用载重汽车240余辆扣留,向天津租界抢运私产,并自动弃守平泉以北、承德以东高地,严重影响了前方抗日官兵的士气。3月3日下午7时,汤玉麟在既无命令,又无敌情的情况下,带4个旅擅自弃守国土,离开承德,西逃滦平,撤至察哈尔省沽源县一带。3月4日上午11时许,日军仅有128名骑兵,兵不血刃占领了承德。此后,形势急转直下,日军很快占领了热河全省。
这位不太光彩的逃跑将军汤玉麟,是阜新县(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
1931年(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汤玉麟为保住热河地盘和沈阳等地私产,与日伪关系十分暧昧。1932年(民国21年)2月,在日本关东军控制下的东北行政委员会发表《独立宣言》时,汤玉麟派代表谢履西出席会议并签字。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时,汤玉麟被任命为伪满洲国参议府副参议长兼热河省主席。汤玉麟虽未到职,表面上也表示反对,但私下又让谢履西代致谢意。
1933年3月热河失陷后,全国舆论哗然,纷纷要求严惩汤玉麟。国民党政府在人民舆论压力下,决定让张学良辞职,由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兼代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于3月8日下令,褫夺汤玉麟各职,汤玉麟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冯玉祥。5月,参加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等爱国军人组织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被任命为察东游击队司令,但未参战。7月,汤玉麟暗中派人与日军接洽,准备投降,后因其部下极力反对而未成。10月,因与刘桂堂争夺防地,发生混战,后经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调停,汤部被改编。汤玉麟被委任为第29军总参议,从此被解除了军权。
1934年1月9日,国民党政府撤销对汤玉麟的通辑令。5月2日,北平军分会任命汤玉麟为高等顾问。半年后,汤玉麟辞职回天津,从此势力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