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有几个妻子 李白的儿子都有谁
新之助 2016-01-13
李白
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有几个妻子
李白虽然能文善武,并长得一表人才。但是,李白家穷,无背景,从小随父亲四处漂泊,成人以后既买不起车,买不起房,更无钱去打点官场。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的两段似乎只是同居。
第一、四段婚姻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高官,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但是,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不是常见的男婚女嫁形式,而是“倒插门”。
李白第一次结婚,是在27岁,婚姻的对象是安陆(在今湖北省)的许氏。许氏出身高门望族,其祖父许圉师曾经做过左丞相。许圉师的父亲许绍更是了得,跟唐高祖李渊同过窗,后来被封为安陆郡公。许圉师因小儿子许自然打猎时杀了人遭贬谪。但是,百年之间,许家一直是相当兴旺的。
李白何以高攀这一门亲事呢?文献没有明确的记载,猜测起来,有多种可能。从许家角度讲,一是可能许氏形貌不佳,年岁不小,再不结婚将有老死闺中的危险。
二是李白条件不错,会剑术,会作诗写文章,相貌堂堂。从李白的个人方面讲,可能主要是为了方便进入上流社会,谋取仕途晋身的机会。
李白在第一段婚姻期间,大部分时间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住在安陆白兆山桃花岩,造了石头房子,开垦出山田。耕种之余,每天读读书,时常呼朋唤友一起赋诗、饮酒。
应该说,日子过得挺滋润。估计前半段时间,夫妻的关系还是可以的。后半段时间,李白忽然频繁离家外出,有时候是为了寻找做官机会,有时候是为了寻访名胜古迹。合理想象一下,李白夫妻的关系可能有了变化。
入赘,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被认为是件不光彩的事情。这一段婚姻,最让李白烦恼的是入赘一事。《汉书·贾谊传》有“家贫子壮则出赘”的话,可知是穷人家孩子的一种不得已的出路。即使他是胡人,传统观念相对淡薄一些,但是,从李白内心讲,显然是不情愿的。
这种烦恼心思,他的一些诗文中有所流露。例如,《少年行》一诗的“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邺中赠王大人》一诗中的“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英豪”、“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等诗句,都不难品味出李白的苦恼心情。
李白虽然能文善武,并长得一表人才。但是,李白家穷,无背景,从小随父亲四处漂泊,成人以后既买不起车,买不起房,更无钱去打点官场。
在当时的“倒插门”虽然十分的没有地位,被人歧视!但为了仕途,为融入上流社会,“以身相许”自古也是男人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一个妻子许氏:许圉师的孙女。是公元727年在湖北襄阳经过朋友孟浩然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其实也谈不上娶,就是当了个倒插门女婿。由于在婚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滋味本来就使他非常的郁闷了,哪儿还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还是抱着很负责的心态去对待的,并且从婚后得育一男一女两子这个情况来看,双方的婚姻生活还是十分和谐的。许氏于738年去世。其长子伯禽,(小字明月奴),李白去世30年后去世;女儿平阳,出嫁后死。
第二个妻子刘氏,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结婚12年、距第一任妻子去世一年之后,李白娶了一个姓刘的女人。不久,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李白愤而离开。
第三个妻子东鲁某氏,745年,李白在山东任城,与一当地妇人结婚。这时候的李白刚从首都长安出来,背着一大布袋金银财宝和杜甫、高适一路取道河南商丘,并在此逗留很久。与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过任城,他结识了这位妇人,两人情投意合。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兖州置下了大批田产,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这些田产就交给了妻子。可见,李白对该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这个妻子在他们结婚五年后,不幸亡故。李白与她有个儿子李天然,不知所踪。
第四个妻子宗氏:宗楚客的孙女。年,李白在河南开封结识武则天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要说起两人的结识还颇有点浪漫的味道,说是李白酒醉梁园,诗兴大起,便挥笔在墙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园吟》,写完了可能还找个墙角撒过尿,然后提起长衫歪歪倒倒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来到了这,看见这首诗,久久不能释怀。正好梁园的人看见了,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并花千金买下了这面墙壁。于是也就留下了这段“千金买壁”的佳话。在很多史料的记载中,都描述这个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闺秀,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实的道教信仰者,可以说和李白是志同道合。在李白因李璘案下狱,发配夜郎时,宗氏还多次施救,从此两人没再见面。李白很喜欢最后一个妻子宗氏,曾作诗《自代内赠》表达对妻子的思念。
李白的儿子
李白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李伯禽,小名明月奴;老二叫李天然,小名颇黎,李白给小儿子起小名为“颇黎”很让人费解。有学者曾指出李白有突厥血统,突厥语中狼的发音就为“颇黎”,在崇尚“狼图腾”的国家,唤儿子为“狼”,就如汉族昵称孩子为“虎儿”、“龙儿”一样普通。
然考突厥语狼的发音为“Kurt”或“Kurdu”,其音与“颇黎”音相差较远。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玻璃,本作颇黎……颇黎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李时珍此解也有误,玻璃并非“颇黎”。
据佛藏经典,也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名著《玄应音义》一书中称水晶的梵语音为“颇置迦”或“娑颇致迦”,其音与“颇黎”接近。笔者认为“颇黎”即为水晶的梵音,此外李时珍称“颇黎”为国名也有误,因为搜索史乘,难以找到颇黎国。
然而据《新唐书》卷二二一下《吐火罗传》称,吐火罗国“居葱岭西,乌浒河之南,古大夏地。北有颇黎山……”吐火罗国有山叫颇黎山,其山名为颇黎,大概缘自山中富藏水晶的缘故。又据《册府元龟》卷九七一载“开元二十九年(741)三月,上(吐火)罗遣使献红颇黎、碧颇黎、生玛瑙、生金精及质汗等药。”
这里把“颇黎”称为药,可见唐代“颇黎”已具有药用价值了,李时珍把“颇黎”录入《本草纲目》,也是看到它的药用价值,只是他把吐火罗国误称为颇黎国了。此外,《太平御览》卷八八引汉东方朔《十洲记》称“昆仑山上有红碧颇黎宫,名七宝堂是也”。
按古昆仑山位于今帕米尔高原,帕米尔高原即中国古代所谓的葱岭,是自汉武帝以来开辟的丝绸之路之必经之地,吐火罗国的颇黎山大概位居昆仑山系。又据南朝沈约的《梁四公子记》载,刘宋文帝时扶南国商人曾从西天竺国带来一面广一尺五寸,重四十斤的碧颇黎镜。
宋文帝问其价,商人称值钱百万贯。文帝让官吏们算了下,结果是即使把皇家内库里的钱全拿出来也不够付账,书称“举国不识,无敢酬其价者”,又可见“颇黎”的价格不菲。至此,我们大约可以明白,商人出身、据说出生在西域碎叶城的李白,自然是从葱岭西来的商人那儿熟悉“颇黎”的。
他为小儿子取名为天然,小名“颇黎”,显然是希望儿子像天然的稀世宝物“颇黎”那样卓尔不凡,为人所重。